磁盘格式化、磁盘挂载 、手动增加swap空间

新分区划分好了之后是不能直接使用的,还需要格式化。格式化就是安装文件系统,像windows系统里有 FAT ,FAT32 ,NTFS 等,Linux也是一样的,不过它的文件系统有ext2 ,ext3 ,ext4,xfs 等。

  • 格式化分区可以使用mke2fs 命令,但是这个命令不能将分区格式化为xfs类型。
  • 可以使用mkfs.xfs 命令将分区格式化为xfs类型,
  • mkfs.ext2 可以将分区格式化为ext2类型
  • mkfs.ext3 可以将分区格式化为ext3 类型

mke2fs 的参数

  • -b :表示分区时设定每个数据块占用的空间大小,常见的每个数据块支持,1024B,2048B,4096B。
  • -i: 表示设定inode的大小。
  • -N:表示设定inode的数量,有时默认的inode数量不够用,所以需要自定义inode的数量。
  • -c:表示在格式化之前先检测一下磁盘是否有问题,这个操作会使运行速度大幅度降低。
  • -L:表示预设该分区的标签(label)
  • -j: mke2fs -j =mke2fs.ext3 ,表示会创建ext3 格式的分区。
  • -t:用来指定文件系统的类型,可以是ext2 ,ext3 ,ext4。

e2label 命令,该命令可以查看或修改分区标签,但是它只能查看ext格式的文件系统,不能查看xfs文件系统。 使用方法为e2label 分区 用来查看;e2label_ 分区 标签_来更改标签

[root@test-01 ~]# e2label /dev/sdb3
test01
[root@test-01 ~]# e2label /dev/sdb3 test02
[root@test-01 ~]# e2label /dev/sdb3
test02
[root@test-01 ~]# 

这个命令不常用,了解一下就可以。

挂载、卸载磁盘

磁盘分区完格式化以后就是一个块设备了,但是不能直接向里面写入数据,必须挂载之后才能写入,在挂载之前需要创建一个新的挂载点,这个挂载点是以目录形式出现的,一旦把这个分区挂载到该挂载点下,再往这个目录写数据时实际上就写在了该分区上。所以在挂载以前要确定该目录是个空目录,否则之前该目录下的数据就看不到了(没有丢失,只是看不到了,要想看到须卸载该分区)。

mount命令,使用mount命令可以挂载分区,如果不加任何参数直接运行mount ,会显示出当前系统以挂载的所有分区、分区文件系统类型、挂载点等信息。下面我们做一个示例来验证一下当挂载点不是空目录的时候所造成的影响;

[root@test-01 ~]# ls /new
1.txt
[root@test-01 ~]# mount /dev/sdb3 /new
[root@test-01 ~]# ls /new
lost+found
[root@test-01 ~]# df -h 
文件系统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sda3        16G  854M   16G    6% /
devtmpfs        909M     0  909M    0% /dev
tmpfs           914M     0  914M    0% /dev/shm
tmpfs           914M  8.5M  905M    1% /run
tmpfs           914M     0  914M    0% /sys/fs/cgroup
/dev/sda1       197M   75M  123M   38% /boot
/dev/sdb3       2.0G  3.1M  1.8G    1% /new
[root@test-01 ~]# umount /new
[root@test-01 ~]# df -h | grep -v tmpfs
文件系统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sda3        16G  854M   16G    6% /
/dev/sda1       197M   75M  123M   38% /boot
[root@test-01 ~]# ls /new
1.txt

可以看到,当非空目录作为挂载点挂载分区之后,原挂载点下的文件会不被看到,也没有丢失,当卸载掉分区之后原文件还是存在的。除了使用mount+分区之外,还可以使用mount+LABEL的方式挂载分区

[root@test-01 ~]# mount LABEL=考试 /new
[root@test-01 ~]# df -h /new
文件系统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sdb3       2.0G  3.1M  1.8G    1% /new

卸载分区,umount

使用umount 后面可以跟挂载点,也可以跟分区,都是可以卸载的,如果在该挂载点目录中,使用umount会提示目标忙,可以退出挂载点目录,或者使用umount -l 命令。

[root@test-01 new]# umount /new
umount: /new:目标忙。
        (有些情况下通过 lsof(8) 或 fuser(1) 可以
         找到有关使用该设备的进程的有用信息)
[root@test-01 new]# umount /dev/sdb3
umount: /new:目标忙。
        (有些情况下通过 lsof(8) 或 fuser(1) 可以
         找到有关使用该设备的进程的有用信息)
[root@test-01 new]# cd 
[root@test-01 ~]# umount /dev/sdb3
[root@test-01 ~]# df -h /new
文件系统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sda3        16G  854M   16G    6% /

手动增加swap空间

安装系统时我们就设置好了swap的大小,那么在后期使用当中如果要给swap增加空间怎么办?总不能重装系统吧? 答案是 ,可以手动增加swap分区的大小。

它的操作步骤是,1,建立swapfile 2,格式化为swap格式,3,启用该虚拟磁盘。

  • 首先,建立swapfile ,
[root@test-01 ~]# dd if=/dev/zero of=/tmp/newdisk bs=1M count=1024
记录了1024+0 的读入
记录了1024+0 的写出
1073741824字节(1.1 GB)已复制,10.9001 秒,98.5 MB/秒

  • 第二步 ,格式化为swap 格式
[root@test-01 ~]# mkswap -f /tmp/newdisk 
正在设置交换空间版本 1,大小 = 1048572 KiB
无标签,UUID=961cbfdf-c645-4192-8899-ee2b7de95208

  • 第三步 ,挂载分区,在挂载前后可以看一下swap空间的变化
[root@test-01 ~]# free -m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1826       1329        497          8          1       1117
-/+ buffers/cache:        209       1617
Swap:         3999          0       3999
[root@test-01 ~]# swapon /tmp/newdisk 
swapon: /tmp/newdisk:不安全的权限 0644,建议使用 0600。
[root@test-01 ~]# chmod 0600 /tmp/newdisk
[root@test-01 ~]# free -m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1826       1330        496          8          1       1118
-/+ buffers/cache:        210       1616
Swap:         5023          0       5023

** 小知识点,free 命令是用来查看内存的使用情况,free -m 表示显示容量时用M为单位。

猜你喜欢

转载自my.oschina.net/u/3731306/blog/1623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