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字符串编码

PYTHON-进阶-编码处理小结

基础

ASCII | Unicode | UTF-8 | 等等

字符编码笔记:ASCII,Unicode和UTF-8

一、ASCII 码

我们知道,计算机内部,所有信息最终都是一个二进制值。每一个二进制位(bit)有01两种状态,因此八个二进制位就可以组合出256种状态,这被称为一个字节(byte)。也就是说,一个字节一共可以用来表示256种不同的状态,每一个状态对应一个符号,就是256个符号,从0000000011111111

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制定了一套字符编码,对英语字符与二进制位之间的关系,做了统一规定。这被称为 ASCII 码,一直沿用至今。

ASCII 码一共规定了128个字符的编码,比如空格SPACE是32(二进制00100000),大写的字母A是65(二进制01000001)。这128个符号(包括32个不能打印出来的控制符号),只占用了一个字节的后面7位,最前面的一位统一规定为0

二、非 ASCII 编码

英语用128个符号编码就够了,但是用来表示其他语言,128个符号是不够的。比如,在法语中,字母上方有注音符号,它就无法用 ASCII 码表示。于是,一些欧洲国家就决定,利用字节中闲置的最高位编入新的符号。比如,法语中的é的编码为130(二进制10000010)。这样一来,这些欧洲国家使用的编码体系,可以表示最多256个符号。

但是,这里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字母,因此,哪怕它们都使用256个符号的编码方式,代表的字母却不一样。比如,130在法语编码中代表了é,在希伯来语编码中却代表了字母Gimel (ג),在俄语编码中又会代表另一个符号。但是不管怎样,所有这些编码方式中,0--127表示的符号是一样的,不一样的只是128--255的这一段。

至于亚洲国家的文字,使用的符号就更多了,汉字就多达10万左右。一个字节只能表示256种符号,肯定是不够的,就必须使用多个字节表达一个符号。比如,简体中文常见的编码方式是 GB2312,使用两个字节表示一个汉字,所以理论上最多可以表示 256 x 256 = 65536 个符号。

中文编码的问题需要专文讨论,这篇笔记不涉及。这里只指出,虽然都是用多个字节表示一个符号,但是GB类的汉字编码与后文的 Unicode 和 UTF-8 是毫无关系的。

三. Unicode

正如上一节所说,世界上存在着多种编码方式,同一个二进制数字可以被解释成不同的符号。因此,要想打开一个文本文件,就必须知道它的编码方式,否则用错误的编码方式解读,就会出现乱码。为什么电子邮件常常出现乱码?就是因为发信人和收信人使用的编码方式不一样。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1791394 查看本文章

可以想象,如果有一种编码,将世界上所有的符号都纳入其中。每一个符号都给予一个独一无二的编码,那么乱码问题就会消失。这就是 Unicode,就像它的名字都表示的,这是一种所有符号的编码。

Unicode 当然是一个很大的集合,现在的规模可以容纳100多万个符号。每个符号的编码都不一样,比如,U+0639表示阿拉伯字母AinU+0041表示英语的大写字母AU+4E25表示汉字。具体的符号对应表,可以查询unicode.org,或者专门的汉字对应表

四、Unicode 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Unicode 只是一个符号集,它只规定了符号的二进制代码,却没有规定这个二进制代码应该如何存储。

比如,汉字的 Unicode 是十六进制数4E25,转换成二进制数足足有15位(100111000100101),也就是说,这个符号的表示至少需要2个字节。表示其他更大的符号,可能需要3个字节或者4个字节,甚至更多。

这里就有两个严重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如何才能区别 Unicode 和 ASCII ?计算机怎么知道三个字节表示一个符号,而不是分别表示三个符号呢?第二个问题是,我们已经知道,英文字母只用一个字节表示就够了,如果 Unicode 统一规定,每个符号用三个或四个字节表示,那么每个英文字母前都必然有二到三个字节是0,这对于存储来说是极大的浪费,文本文件的大小会因此大出二三倍,这是无法接受的。

它们造成的结果是:1)出现了 Unicode 的多种存储方式,也就是说有许多种不同的二进制格式,可以用来表示 Unicode。2)Unicode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推广,直到互联网的出现。

五、UTF-8

互联网的普及,强烈要求出现一种统一的编码方式。UTF-8 就是在互联网上使用最广的一种 Unicode 的实现方式。其他实现方式还包括 UTF-16(字符用两个字节或四个字节表示)和 UTF-32(字符用四个字节表示),不过在互联网上基本不用。重复一遍,这里的关系是,UTF-8 是 Unicode 的实现方式之一。

UTF-8 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它是一种变长的编码方式。它可以使用1~4个字节表示一个符号,根据不同的符号而变化字节长度。

UTF-8 的编码规则很简单,只有二条:

1)对于单字节的符号,字节的第一位设为0,后面7位为这个符号的 Unicode 码。因此对于英语字母,UTF-8 编码和 ASCII 码是相同的。

2)对于n字节的符号(n > 1),第一个字节的前n位都设为1,第n + 1位设为0,后面字节的前两位一律设为10。剩下的没有提及的二进制位,全部为这个符号的 Unicode 码。

下表总结了编码规则,字母x表示可用编码的位。

Unicode符号范围     |        UTF-8编码方式
(十六进制)        |              (二进制)
----------------------+---------------------------------------------
0000 0000-0000 007F | 0xxxxxxx
0000 0080-0000 07FF | 110xxxxx 10xxxxxx
0000 0800-0000 FFFF | 1110xxxx 10xxxxxx 10xxxxxx
0001 0000-0010 FFFF | 11110xxx 10xxxxxx 10xxxxxx 10xxxxxx

跟据上表,解读 UTF-8 编码非常简单。如果一个字节的第一位是0,则这个字节单独就是一个字符;如果第一位是1,则连续有多少个1,就表示当前字符占用多少个字节。

下面,还是以汉字为例,演示如何实现 UTF-8 编码。

的 Unicode 是4E25100111000100101),根据上表,可以发现4E25处在第三行的范围内(0000 0800 - 0000 FFFF),因此的 UTF-8 编码需要三个字节,即格式是1110xxxx 10xxxxxx 10xxxxxx。然后,从的最后一个二进制位开始,依次从后向前填入格式中的x,多出的位补0。这样就得到了,的 UTF-8 编码是11100100 10111000 10100101,转换成十六进制就是E4B8A5

六、Unicode 与 UTF-8 之间的转换

通过上一节的例子,可以看到的 Unicode码 是4E25,UTF-8 编码是E4B8A5,两者是不一样的。它们之间的转换可以通过程序实现。

Windows平台,有一个最简单的转化方法,就是使用内置的记事本小程序notepad.exe。打开文件后,点击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命令,会跳出一个对话框,在最底部有一个编码的下拉条。

bg2007102801.jpg

里面有四个选项:ANSIUnicodeUnicode big endianUTF-8

1)ANSI是默认的编码方式。对于英文文件是ASCII编码,对于简体中文文件是GB2312编码(只针对 Windows 简体中文版,如果是繁体中文版会采用 Big5 码)。

2)Unicode编码这里指的是notepad.exe使用的 UCS-2 编码方式,即直接用两个字节存入字符的 Unicode 码,这个选项用的 little endian 格式。

3)Unicode big endian编码与上一个选项相对应。我在下一节会解释 little endian 和 big endian 的涵义。

4)UTF-8编码,也就是上一节谈到的编码方法。

选择完"编码方式"后,点击"保存"按钮,文件的编码方式就立刻转换好了。


开始

用python处理中文时,读取文件或消息,http参数等等

一运行,发现乱码(字符串处理,读写文件,print)

然后,大多数人的做法是,调用encode/decode进行调试,并没有明确思考为何出现乱码

所以调试时最常出现的错误

错误1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UnicodeDecodeError: 'ascii' codec can't decode byte 0xe6 in position 0: ordinal not in range(128)

错误2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File "/System/Library/Frameworks/Python.framework/Versions/2.7/lib/python2.7/encodings/utf_8.py", line 16, in decode
    return codecs.utf_8_decode(input, errors, True)
UnicodeEncodeError: 'ascii' codec can't encode characters in position 0-1: ordinal not in range(128)

首先


str 和 unicode

str和unicode都是basestring的子类

所以有判断是否是字符串的方法

def is_str(s):
    return isinstance(s, basestring)

str和unicode 转换

decode 文档

encode 文档

str  -> decode('the_coding_of_str') -> unicode
unicode -> encode('the_coding_you_want') -> str

区别

str是字节串,由unicode经过编码(encode)后的字节组成的

声明方式

s = '中文'
s = u'中文'.encode('utf-8')

>>> type('中文')
<type 'str'>

求长度(返回字节数)

>>> u'中文'.encode('utf-8')
'\xe4\xb8\xad\xe6\x96\x87'
>>> len(u'中文'.encode('utf-8'))
6

unicode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字符串,由字符组成

声明方式

s = u'中文'
s = '中文'.decode('utf-8')
s = unicode('中文', 'utf-8')

>>> type(u'中文')
<type 'unicode'>

求长度(返回字符数),在逻辑中真正想要用的

>>> u'中文'
u'\u4e2d\u6587'
>>> len(u'中文')
2

结论

搞明白要处理的是str还是unicode, 使用对的处理方法(str.decode/unicode.encode)

下面是判断是否为unicode/str的方法

>>> isinstance(u'中文', unicode)
True
>>> isinstance('中文', unicode)
False

>>> isinstance('中文', str)
True
>>> isinstance(u'中文', str)
False

简单原则:不要对str使用encode,不要对unicode使用decode (事实上可以对str进行encode的,具体见最后,为了保证简单,不建议)

>>> '中文'.encode('utf-8')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UnicodeDecodeError: 'ascii' codec can't decode byte 0xe4 in position 0: ordinal not in range(128)

>>> u'中文'.decode('utf-8')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File "/System/Library/Frameworks/Python.framework/Versions/2.7/lib/python2.7/encodings/utf_8.py", line 16, in decode
    return codecs.utf_8_decode(input, errors, True)
UnicodeEncodeError: 'ascii' codec can't encode characters in position 0-1: ordinal not in range(128)

不同编码转换,使用unicode作为中间编码

#s是code_A的str
s.decode('code_A').encode('code_B')

文件处理,IDE和控制台

处理流程,可以这么使用,把python看做一个水池,一个入口,一个出口

入口处,全部转成unicode, 池里全部使用unicode处理,出口处,再转成目标编码(当然,有例外,处理逻辑中要用到具体编码的情况)

读文件

外部输入编码,decode转成unicode

处理(内部编码,统一unicode)

encode转成需要的目标编码

写到目标输出(文件或控制台)

IDE和控制台报错,原因是print时,编码和IDE自身编码不一致导致

输出时将编码转换成一致的就可以正常输出

>>> print u'中文'.encode('gbk')
����
>>> print u'中文'.encode('utf-8')
中文

建议

规范编码

统一编码,防止由于某个环节产生的乱码

环境编码,IDE/文本编辑器, 文件编码,数据库数据表编码

保证代码源文件编码

这个很重要

py文件默认编码是ASCII, 在源代码文件中,如果用到非ASCII字符,需要在文件头部进行编码声明 文档

不声明的话,输入非ASCII会遇到的错误,必须放在文件第一行或第二行

File "XXX.py", line 3
SyntaxError: Non-ASCII character '\xd6' in file c.py on line 3, but no encoding declared; see http://www.python.org/peps/pep-0263.html for details

声明方法

# -*- coding: utf-8 -*-
或者
#coding=utf-8

若头部声明coding=utf-8, a = '中文' 其编码为utf-8

若头部声明coding=gb2312, a = '中文' 其编码为gbk

so, 同一项目中所有源文件头部统一一个编码,并且声明的编码要和源文件保存的编码一致(编辑器相关)

在源代码用作处理的硬编码字符串,统一用unicode

将其类型和源文件本身的编码隔离开, 独立无依赖方便流程中各个位置处理

if s == u'中文':  #而不是 s == '中文'
    pass
#注意这里 s到这里时,确保转为unicode

以上几步搞定后,你只需要关注两个 unicode和 你设定的编码(一般使用utf-8)

处理顺序

1. Decode early
2. Unicode everywhere
3. Encode later


相关模块及一些方法

获得和设置系统默认编码

>>> import sys
>>> sys.getdefaultencoding()
'ascii'

>>> reload(sys)
<module 'sys' (built-in)>
>>> sys.setdefaultencoding('utf-8')
>>> sys.getdefaultencoding()
'utf-8'

str.encode('other_coding')

在python中,直接将某种编码的str进行encode成另一种编码str

#str_A为utf-8
str_A.encode('gbk')

执行的操作是
str_A.decode('sys_codec').encode('gbk')
这里sys_codec即为上一步 sys.getdefaultencoding() 的编码

'获得和设置系统默认编码'和这里的str.encode是相关的,但我一般很少这么用,主要是觉得复杂不可控,还是输入明确decode,输出明确encode来得简单些(个人观点)

chardet

文件编码检测,下载

>>> import chardet
>>> f = open('test.txt','r')
>>> result = chardet.detect(f.read())
>>> result
{'confidence': 0.99, 'encoding': 'utf-8'}

\u字符串转对应unicode字符串

>>> u'中'
u'\u4e2d'

>>> s = '\u4e2d'
>>> print s.decode('unicode_escape')
中

>>> a = '\\u4fee\\u6539\\u8282\\u70b9\\u72b6\\u6001\\u6210\\u529f'
>>> a.decode('unicode_escape')
u'\u4fee\u6539\u8282\u70b9\u72b6\u6001\u6210\u529f'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ybn6775/article/details/8008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