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理解 - 中高级java开发必知必会 之 掌握 java阻塞队(ArrayBlockingQueue与LinkedBlockingQueue)

在java开发中有些特殊场景下适用于阻塞队列如:

多线程环境中,通过队列可以很容易实现数据共享,比如经典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模型中,通过队列可以很便利地实现两者之间的数据共享。假设我们有若干生产者线程,另外又有若干个消费者线程。如果生产者线程需要把准备好的数据共享给消费者线程,利用队列的方式来传递数据,就可以很方便地解决他们之间的数据共享问题。但如果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某个时间段内,万一发生数据处理速度不匹配的情况呢?理想情况下,如果生产者产出数据的速度大于消费者消费的速度,并且当生产出来的数据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那么生产者必须暂停等待一下(阻塞生产者线程),以便等待消费者线程把累积的数据处理完毕,反之亦然。然而,在concurrent包发布以前,在多线程环境下,我们每个程序员都必须去自己控制这些细节,尤其还要兼顾效率和线程安全,而这会给我们的程序带来不小的复杂度。好在此时,强大的concurrent包横空出世了,而他也给我们带来了强大的BlockingQueue。(在多线程领域:所谓阻塞,在某些情况下会挂起线程(即阻塞),一旦条件满足,被挂起的线程又会自动被唤醒) 

家族成员一共有下面几位:

  • ArrayBlockingQueue :一个由数组结构组成的有界阻塞队列。
  • LinkedBlockingQueue :一个由链表结构组成的有界阻塞队列。
  • PriorityBlockingQueue :一个支持优先级排序的无界阻塞队列。
  • DelayQueue:一个使用优先级队列实现的无界阻塞队列。
  • SynchronousQueue:一个不存储元素的阻塞队列。
  • LinkedTransferQueue:一个由链表结构组成的无界阻塞队列。
  • LinkedBlockingDeque:一个由链表结构组成的双向阻塞队列。

而在实际项目中经常使用ArrayBlockingQueue,和LinkedBlockingQueue

下面对这两位进行剖析和介绍

方法表:

方法\处理方式 抛出异常 返回特殊值 一直阻塞 超时退出
插入方法 add(e) offer(e) put(e) offer(e,time,unit)
移除方法 remove() poll() take() poll(time,unit)
检查方法 element() peek() 不可用 不可用

源码注解:

public interface BlockingQueue<E> extends Queue<E> {

    //将指定的元素插入到此队列的尾部(如果立即可行且不会超过该队列的容量)
    //在成功时返回 true,如果此队列已满,则抛IllegalStateException。 
    boolean add(E e); 

    //将指定的元素插入到此队列的尾部(如果立即可行且不会超过该队列的容量) 
    // 将指定的元素插入此队列的尾部,如果该队列已满, 
    //则在到达指定的等待时间之前等待可用的空间,该方法可中断 
    boolean offer(E e, long timeout, TimeUnit uni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将指定的元素插入此队列的尾部,如果该队列已满,则一直等到(阻塞)。 
    void put(E e)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获取并移除此队列的头部,如果没有元素则等待(阻塞), 
    //直到有元素将唤醒等待线程执行该操作 
    E take()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获取并移除此队列的头部,在指定的等待时间前一直等到获取元素, //超过时间方法将结束
    E poll(long timeout, TimeUnit uni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从此队列中移除指定元素的单个实例(如果存在)。 
    boolean remove(Object o); 
}

    //除了上述方法还有继承自Queue接口的方法 
    //获取但不移除此队列的头元素,没有则跑异常NoSuchElementException 
    E element(); 

    //获取但不移除此队列的头;如果此队列为空,则返回 null。 
    E peek(); 

    //获取并移除此队列的头,如果此队列为空,则返回 null。 
    E poll();

分类一下:

这里我们把上述操作进行分类

插入方法:

add(E e) : 添加成功返回true,失败抛IllegalStateException异常
offer(E e) : 成功返回 true,如果此队列已满,则返回 false。
put(E e) :将元素插入此队列的尾部,如果该队列已满,则一直阻塞
删除方法:

remove(Object o) :移除指定元素,成功返回true,失败返回false
poll() : 获取并移除此队列的头元素,若队列为空,则返回 null
take():获取并移除此队列头元素,若没有元素则一直阻塞。
检查方法

element() :获取但不移除此队列的头元素,没有元素则抛异常
peek() :获取但不移除此队列的头;若队列为空,则返回 null。

  • 常用put()和take()方法

ArrayBlockingQueue :

一个用数组实现的有界阻塞队列,其内部按先进先出的原则对元素进行排序,其中put方法和take方法为添加和删除的阻塞方法,下面我们通过ArrayBlockingQueue队列实现一个生产者消费者的案例,通过该案例简单了解其使用方式: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ArrayBlockingQueue;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TimeUnit;

/**
 * Created by jim on 2018/11/01
 */
public class ArrayBlockingQueueDemo {
    private final static ArrayBlockingQueue<Apple> queue= new ArrayBlockingQueue<>(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new Thread(new Producer(queue)).start();
        new Thread(new Producer(queue)).start();
        new Thread(new Consumer(queue)).start();
        new Thread(new Consumer(queue)).start();
    }
}

 class Apple {
    public Apple(){
    }
 }

/**
 * 生产者线程
 */
class Producer implements Runnable{
    private final ArrayBlockingQueue<Apple> mAbq;
    Producer(ArrayBlockingQueue<Apple> arrayBlockingQueue){
        this.mAbq = arrayBlockingQueu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while (true) {
            Produce();
        }
    }

    private void Produce(){
        try {
            Apple apple = new Apple();
            mAbq.put(apple);
            System.out.println("生产:"+apple);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 消费者线程
 */
class Consumer implements Runnable{

    private ArrayBlockingQueue<Apple> mAbq;
    Consumer(ArrayBlockingQueue<Apple> arrayBlockingQueue){
        this.mAbq = arrayBlockingQueu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while (true){
            try {
                TimeUnit.MILLISECONDS.sleep(1000);
                comsume();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private void comsume()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Apple apple = mAbq.take();
        System.out.println("消费Apple="+apple);
    }
}

运行结果

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试试将1改为2或者更多的效果;

拓展:

有点需要注意的是ArrayBlockingQueue内部的阻塞队列是通过重入锁ReenterLock和Condition条件队列实现的,所以ArrayBlockingQueue中的元素存在公平访问与非公平访问的区别,对于公平访问队列,被阻塞的线程可以按照阻塞的先后顺序访问队列,即先阻塞的线程先访问队列。而非公平队列,当队列可用时,阻塞的线程将进入争夺访问资源的竞争中,也就是说谁先抢到谁就执行,没有固定的先后顺序。创建公平与非公平阻塞队列代码如下:
 

//默认非公平阻塞队列
ArrayBlockingQueue queue = new ArrayBlockingQueue(2);
//公平阻塞队列
ArrayBlockingQueue queue1 = new ArrayBlockingQueue(2,true);

//构造方法源码
public ArrayBlockingQueue(int capacity) {
     this(capacity, false);
 }

public ArrayBlockingQueue(int capacity, boolean fair) {
     if (capacity <= 0)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this.items = new Object[capacity];
     lock = new ReentrantLock(fair);
     notEmpty = lock.newCondition();
     notFull =  lock.newCondition();
 }

可以看出来,ArrayBlockingQueue阻塞队列的默认模式是非公平阻塞队列

再补充一些实用方法:

//自动移除此队列中的所有元素。
void clear() 

//如果此队列包含指定的元素,则返回 true。          
boolean contains(Object o) 

//移除此队列中所有可用的元素,并将它们添加到给定collection中。           
int drainTo(Collection<? super E> c) 

//最多从此队列中移除给定数量的可用元素,并将这些元素添加到给定collection 中。       
int drainTo(Collection<? super E> c, int maxElements) 

//返回在此队列中的元素上按适当顺序进行迭代的迭代器。         
Iterator<E> iterator() 

//返回队列还能添加元素的数量
int remainingCapacity() 

//返回此队列中元素的数量。      
int size() 

//返回一个按适当顺序包含此队列中所有元素的数组。
Object[] toArray() 

//返回一个按适当顺序包含此队列中所有元素的数组;返回数组的运行时类型是指定数组的运行时类型。      
<T> T[] toArray(T[] a)

LinkedBlockingQueue:
LinkedBlockingQueue是一个基于链表的阻塞队列,其内部维持一个基于链表的数据队列,实际上我们对LinkedBlockingQueue的API操作都是间接操作该数据队列,并且每个添加到LinkedBlockingQueue队列中的数据都将被封装成Node节点,添加的链表队列中,其中head和last分别指向队列的头结点和尾结点。与ArrayBlockingQueue不同的是,LinkedBlockingQueue内部分别使用了takeLock 和 putLock 对并发进行控制,也就是说,添加和删除操作并不是互斥操作,可以同时进行,这样也就可以大大提高吞吐量。这里再次强调如果没有给LinkedBlockingQueue指定容量大小,其默认值将是Integer.MAX_VALUE,如果存在添加速度大于删除速度时候,有可能会内存溢出,这点在使用前希望慎重考虑。至于LinkedBlockingQueue的实现原理图与ArrayBlockingQueue是类似的,除了对添加和移除方法使用单独的锁控制外,两者都使用了不同的Condition条件对象作为等待队列,用于挂起take线程和put线程。
其实可以看出来在一般情况下数据量不大的情况下使用LinkedBlockingQueue或者ArrayBlokingQueue的大同小异

但是在数据量达到一定量后使用LinkedBlockingQueue效率更高,因为其添加采用的是putLock,移除采用的则是takeLock,这样能大大提高队列的吞吐量,也意味着在高并发的情况下生产者和消费者可以并行地操作队列中的数据,以此来提高整个队列的并发性能

总结:

LinkedBlockingQueue和ArrayBlockingQueue区别

1.队列大小有所不同,ArrayBlockingQueue是有界的初始化必须指定大小,而LinkedBlockingQueue可以是有界的也可以是无界的(Integer.MAX_VALUE),对于后者而言,当添加速度大于移除速度时,在无界的情况下,可能会造成内存溢出等问题。

2.数据存储容器不同,ArrayBlockingQueue采用的是数组作为数据存储容器,而LinkedBlockingQueue采用的则是以Node节点作为连接对象的链表。

3.由于ArrayBlockingQueue采用的是数组的存储容器,因此在插入或删除元素时不会产生或销毁任何额外的对象实例,而LinkedBlockingQueue则会生成一个额外的Node对象。这可能在长时间内需要高效并发地处理大批量数据的时,对于GC可能存在较大影响。

4.两者的实现队列添加或移除的锁不一样,ArrayBlockingQueue实现的队列中的锁是没有分离的,即添加操作和移除操作采用的同一个ReenterLock锁,而LinkedBlockingQueue实现的队列中的锁是分离的,其添加采用的是putLock,移除采用的则是takeLock,这样能大大提高队列的吞吐量,也意味着在高并发的情况下生产者和消费者可以并行地操作队列中的数据,以此来提高整个队列的并发性能。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34077993/article/details/8359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