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对抗与体系破击战:中国人民解放军如何开展现代战争》(指挥体系)兰德公司研究报告

 

 

        2018年2月,美国兰德公司发布研究报告《体系对抗与体系破击战:中国人民解放军如何开展现代战争》。该报告通过研究大量中文文献,探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如何理解体系对抗和体系破击战,分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战体系的组成,选择文献中提及的作战体系,对其如何遂行作战进行了研究。本文编译自该报告“指挥体系”章节。

 

指挥体系

在作战体系中,中国人民解放军(PLA)的指挥体系负责指挥与控制(C2)。在用于战区和更低层级军事行动的作战体系中,指挥体系负责战区至相对较低作战层级的指挥。如果一场大规模冲突发生在一个大的地理区域中,涉及多个战区,则多个指挥体系将指导同样数量的作战体系。指挥体系可从属于战区指挥结构,或者直接从属于中国的国家指挥当局,即统帅部。体系思维和体系概念为从以前的军区(MR)结构向新近发展的战区指挥结构转变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1 指挥体系

指挥体系由指挥机构体系、指挥所体系和指挥信息系统三个部分构成。指挥机构体系是由作战体系中的联合作战指挥官及副指挥官、各个部门和人员组成的指挥层次结构。指挥所体系是作战体系内各级指挥官使用的物理场所和基础设施。该体系分布于战场上,数量众多,通常位于地下掩体(战略和战区指挥级别),或者是机动的(战役和战术级别)。指挥信息系统是作战体系内各级司令部和所有部队之间的纽带,为各级指挥官提供态势感知和决策支持。

1)指挥机构体系

指挥机构体系是由负责整个作战体系的联合作战指挥官和其下属的指挥官及人员构成的体系。该体系最多可以拥有三个指挥层级,指挥层级数量由冲突的规模和范围决定。

中国人民解放军文献提出了指挥机构体系两种可能的结构或构成,即:特定军种的构成和被称为混编一体的联合构成。这两种结构都设置了位于最高层级的联合战役指挥机构。在特定军种的构成中,联合战役指挥机构监督由参与战役的所有军种(中国人民解放军地面部队、海军、空军和火箭军部队)组成的军种级别指挥机构(表1)。而这些以军种为重点的指挥机构又监督军种基本战役军团指挥机构。军种基本战役军团指挥机构是最低层级的指挥机构,包括参加战役的所有集团军、空军部队、海军基地/海上战役军团和/或火箭军部队基地。在混编一体的构成中,联合战役指挥机构监督面向任务的作战集团,后者又监督根据任务组织的作战部队。

基于战役规模的指挥机构构成

根据战役规模,指挥机构体系可能分别包括一层、两层或三层指挥结构。每一场战役都有一个联合战役指挥机构。在小型战役中,它直接对下级作战部队和战术部队进行指挥控制。在以特定战区方向为重点的中型战役中,设置了联合战役指挥机构与军种基本战役军团指挥机构。在以整个战区为重点的大型战役中,军种高级战役军团指挥机构处于联合战役指挥机构和军种基本战役军团指挥机构之间。

1)特定军种

联合战役指挥机构处于最高层级,所有类型战役(小型、中型或者大型战役)都设立这一机构,是作战体系最高的指挥机构。联合战役指挥机构直接隶属于统帅部。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包括联合作战指挥官和副指挥官、工作人员以及两个指挥所。在以前的军区体系中,当冲突在规划中或者已经爆发的情况下,统帅部任命联合作战指挥机构人员担任战区指挥官和战区副指挥官。现在,在取代军区体系的全新战区指挥概念中,联合战役指挥机构的指挥官就是战区司令部指挥官。这意味着,不同于作战体系内的其他大部分机构,联合战役指挥机构在和平时期已经设立,因此,到战时能平稳过渡。

 指挥机构体系:特定军种

在战时,联合作战指挥官和副指挥官以及下属人员会分别从他们的战区司令部总部迁到指定作为基本指挥所和预备指挥所的地点。这些指挥所以及下属指挥层级指挥官领导的其他下级指挥所,为作战体系提供强大的指挥控制。

军种高级战役军团指挥机构或者战役方向(区/域)指挥机构属于中间指挥层级,直接从属于联合战役指挥机构,仅在大型战役中设立。它由军种指挥机构组成,可能包括地面部队集团指挥机构、空军指挥机构、海军指挥机构和火箭军部队指挥机构,这些军种指挥机构负责监督分配给作战体系内各军种的战区资产。

军种基本战役军团指挥机构处于最低指挥层级,在中型或大型战役中设立,隶属于联合战役指挥机构或者军种高级战役军团指挥机构。根据战役需求,可包含集团军指挥机构、海军基地/海上战役军团指挥机构、空军部队指挥机构。随着最近第二炮兵部队升级为正式军种,这一指挥层级还可能包括火箭军部队基地指挥机构。

指挥机构体系:混编一体

2)混编一体

联合战役指挥机构处于最高指挥层级,在所有战役(小型、中型或者大型战役)中都设立这一机构,是这种作战体系指挥结构中的最高指挥机构。这个模式似乎更符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寻求的联合作战能力。

作战集团处于中间指挥层级,指挥其重点区域内的联合部队。例如:空中作战集团可能会指挥空军和海军航空兵部队的空中部队,甚至可能对某些地面部队的航空单位行使指挥权。还需要注意的是,在这种模式下,是否包含某个作战集团是以需求为前提条件的。例如,如果一场战役不涉及海军,就不会出现海上作战集团。下文较详细地描述了已知的作战集团:

  • 陆上作战集团:指挥作战体系内所有陆上任务和行动。该集团虽然也指挥其他军种以陆上行动为主的部队,但其指挥的部队主要来自解放军地面部队

  • 海上作战集团:指挥作战体系内所有海上作战。该集团虽然也会指挥其他军种以海上作战任务为主的部队,但其主要指挥来自解放军海军的部队。

  • 空中作战集团:执行作战体系内的空中作战行动。该集团指挥来自解放军空军、海军,可能包括地面部队的航空部队。

  • 导弹作战集团:指挥作战体系内所有导弹攻击行动。该集团指挥来自解放军火箭军部队和地面部队中的导弹部队。

  • 空降作战集团:执行作战体系的所有空降任务和行动。该集团指挥空降部队、步兵和航空运输部队。

  • 信息作战集团:指挥作战体系内所有信息作战部队,特别是各电子和网络战部队。信息作战集团也可能指挥心理战部队。

  • 特种作战集团:指挥作战体系内所有特种作战部队,可能包括解放军地面部队和海军特种作战部队。

  • 联合登陆集团:指挥作战体系内的登陆作战部队,可能包括解放军地面部队的两栖作战部队、海军陆战队和海军运输部队。

  • 航天作战集团:通过指挥相关的航天部队实现战略或战役目标。该集团指挥解放军专门执行作战或战役的各航天部队。

  • 作战保障集团:指挥各作战保障、设备保障、后勤保障和信息保障部队,确保作战体系能够顺利运转。

  • 其他集团:有一个来源提到了防空防天中心,该中心有别于对以防御为主的部队拥有指挥权的空中作战集团和航天作战集团。虽然防空武器(如地对空导弹、高射炮)已相当清晰,但目前还不清楚哪些空间武器被认为是防御武器且受该集团指挥。在这一体系架构中,当空间能力被用来防御时,该集团可能对相关的武器和部队拥有作战指挥权。

作战部队处于最低层,是执行战役任务和行动的各个部队。这些部队可以联合,但很可能属于特定军种。

2)指挥所体系

指挥所体系嵌入在指挥机构体系的所有层级和不同地理位置。该体系包括许多指挥所,具体数量、类型和位置由预想的战役决定。这些指挥所内设置了各种职能部门,职能部门的数量和类型由指挥所的功能决定。

(1)指挥所

指挥所是为指挥机构体系内的每一位指挥官设立的。某些指挥所,如基本指挥所和预备指挥所,始终位于指挥机构体系的最高层级,前进指挥所则始终位于指挥机构体系的最低层级。

指挥所可设置在地上或地下。如果是前进指挥所,很可能是移动的,如海上指挥所或是空中指挥所。如果指挥机构体系是面向军种的,指挥所将由军种组建(例如:海军指挥所或者空军指挥所)。混编一体基于作战中心或者作战集团,可能组建特定作战中心或者作战集团的指挥所。

基本指挥所是整个作战体系的中枢神经系统。针对战役指挥官将会设立一个基本指挥所,也会根据需要针对各军种或特定作战集团(例如:空中作战集团、海军作战集团)的指挥官设立指挥所。鉴于它们的核心作用,这些指挥所很可能设置于地下固定位置。

预备指挥所的数量和类型将与基本战役指挥所的数量和类型完全一致。在基本指挥所迁移、被摧毁或者丧失功能的情况下,预备指挥所随时准备接管作战控制权。这个指挥所是副指挥官及其人员所在的地方,准备作为战役指挥官或者军种/作战集团指挥官接管指挥权。除了作为备份之外,预备指挥所还可能担负指挥官执行或指挥特定的职责和任务。

在有两层或者三层指挥层级的指挥机构体系中,前进指挥所处于较低指挥层级。前进指挥所通常是移动的,根据战役需要,甚至可能在海上或空中。很可能有多个基于军种部队(例如:集团军指挥所)或基于任务(例如:空中作战指挥所)的前进指挥所。

后方指挥所负责为作战保障、装备保障和后勤保障(包括通信保障)以及后方防御作战(例如:后方防空、反空降登陆作战)提供统一指挥。后方指挥所的指挥官由战役指挥官的副指挥官担任。

(2)部门

每个指挥所都包括一个或多个根据任务组建的部门。这些部门帮助指挥官管理作战体系相应层级的各项职能。例如:基本指挥所的作战部门帮助计划和组织整个作战体系、军种或者作战集团的所有战役行动。为履行指挥职能,基本指挥所由作战部门、情报部门、通信部门、军务部门、保障部门和政治工作部门组成。有来源表明,预备指挥所拥有三个下级部门:作战部门、情报部门和保障部门。

根据文献,哪些部门隶属于后方或前进指挥所,这一点尚不清楚。同样,在以军种为基础的指挥所或是作战集团指挥所下设立哪些部门也还不完全清楚。不管怎样,下属部门会根据指挥体制层级和指挥所的具体职能量身定制。例如,信息作战指挥所将拥有一个作战部门、情报部门和通信部门,这些部门的具体任务和重点是执行信息战,其中作战部门被视为信息作战部门,而情报部门可能就是信息情报部门。

作战部门负责支持指挥官在战役过程中管理和评估作战体系的各项职能,确保每项职能与体系内部其他指挥层级、体系外部的其他作战体系及其他作战部门相协调。作战部门的职能有:(1)充分了解当前的战场态势,(2)形成态势报告,(3)草拟战役计划,(4)草拟和传达作战命令,(5)协调各个战略方向之间主要作战行动和联合作战行动,(6)制订作战保障要求,(7)预测和评估各种作战资产的使用情况。

情报部门支持指挥官管理和评估作战体系的侦察情报系统的各项职能。情报部门的职能有:(1)提出对侦察情报支援的建议,(2)草拟侦察情报计划,(3)组织和协调战役侦察情报支援行动,(4)通过情报数据库评估和组织联合情报信息,(5)共享情报,(6)协调反侦察,(7)预测和评估各种作战资产的使用情况。

通信部门负责管理作战体系的通信保障和指挥信息系统保障,其任务包括:(1)提出信息系统和指挥信息系统保障建议,(2)制定保障计划和细则,(3)管理保障活动,(4)协调保障活动,(5)组织电磁频谱管理,(6)与军务动员部门协调有关动员的交流活动和信息资源。

军务动员部门负责管理作战体系中的战场管制、军务和动员工作。军务动员部门的任务有:(1)提出军务、战场管制和动员的建议;(2)草拟军事动员和部门扩编的计划和命令;(3)监督军力补充、军力分布和维护军力指标;(4)协调物资运输;(5)组织战场管制任务;(6)管理战俘工作。

政治工作部门负责作战体系的战时政治工作和政治动员职能。政治工作部门的任务有:(1)草拟战时政治工作细则和计划,(2)组织政治动员和媒体发布,(3)协调中国和干部工作,(4)组织三战(舆论战、心理战和法律战),(5)管理军事司法工作。

保障部门负责作战体系中保障体系的后勤和装备保障职能。保障部门的任务有:(1)编制后勤和装备保障报告和建议,(2)草拟后勤和装备保障计划,(3)发布批准的计划和指令,(4)协调、组织后勤和装备保障行动,(5)协调战场管理与动员所需要的后勤和装备保障行动。

3)指挥信息系统

指挥信息系统能够获取、处理、传输实时作战信息。依靠各种情报、监视和侦察资产、下级部队和其他指挥信息系统,指挥信息系统融合数据和通信,使作战指挥官能够有效实施指挥与控制。所有指挥所、指挥层级甚至许多作战部队都有指挥信息系统。

指挥信息系统由各个分系统组成,每个分系统都有特定功能:指挥控制、侦察情报、综合保障以及信息基础设施。

(1)指挥控制系统

指挥控制系统是指挥信息系统的核心分系统,对部队活动和武器系统进行指挥控制,被认为是指挥信息系统的心脏和大脑。这是因为指挥控制系统处理输入的信息并生成共用作战图(COP),提供态势感知。指挥控制系统不仅协助指挥官了解战场形势,也有助于指挥官制定作战计划……、向部队发布作战命令。指挥控制系统有以下分系统:

指挥信息系统

信息接收与处理系统对输入信息进行数字处理和存储,使其可用于检索、搜索、分类。为帮助了解战场形势,该系统拥有专门的子系统处理地图、情报和通信数据。

技术支持系统为指挥控制系统和指挥所体系的运行提供所有需要的软硬件。指挥控制系统的技术支持系统包括计算机网络、指挥平台、专门指挥平台(如用于作战、侦察、信息战的平台)以及显示各种信息来源的设备,包括视频电话会议、地图和实时显示友军和敌军部队配置情况和行动的共用作战图。指挥所体系的技术支持系统包括为指挥所提供电力、环境控制、防止电磁干扰和电磁泄漏的系统。

作战指挥系统协助指挥官优化指挥决策。该系统使用信息接收与处理系统输入的数据制定方案并提出作战决策建议,方案包括确定和计算最优部队部署模式、战斗队形和火力运用方案。系统还能够权衡不同作战命令的优缺点,快速草拟作战命令,将这些命令传达给下级部队,然后,随着战场形势的发展,建议对作战命令进行修改。

系统管理系统管理和维护指挥控制系统在整个更大作战体系中的作战功能。它的基本功能是广播时间信号、进行系统监控、系统调度控制、设置系统运行的环境参数、管理信息分发和系统配置。

(2)军用信息基础设施

军用信息基础设施也称为信息保障系统,具有语音和数据传输能力,连接作战体系内所有指挥层级、部队和系统,提供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能力,防止并响应网络上未经授权的数据使用。军用信息基础设施由基本指挥所的通信部门负责管理,由各种战略/战术通信网络、固定/移动通信网络和军用/民用通信网络组成。

3)侦察情报系统

指挥信息系统中的侦察情报系统收集、处理、管理、传输从作战体系中的侦察情报体系获得的情报信息,包括以下分系统:

情报处理系统可能是作战体系中侦察情报系统的另一个名字,或者是指挥信息系统访问、控制和监督作战体系侦察情报系统的各种情报平台与情报部队的接口。

情报信息传输系统是更大的信息传输系统的一部分,专门用于支持情报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分发。该系统的目的是通过各种传输途径并使用加密技术,将收集到的情报传送到情报部门的联合作战情报信息处理中心,实现情报信息从传感器到武器系统的无缝连接。这些途径包括空间、空中和地面传输系统。

除了从它的名称及其分系统的名称可以获取一些信息之外,情报分发与应用系统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个谜。这个系统的目的似乎是要确保指挥信息系统内的情报得到妥善处理和传送,确保系统内通过认证的人可以访问和显示情报,同时,防止系统内部和外部没有通过认证的人访问这些情报。分系统包括情报值班系统、情报查询系统、态势显示系统、情报分发系统和安全操密系统(图5)。

情报处理系统处理各种类型的情报以支持指挥控制。它的功能是破解密码和处理、分类、整合、存储文本和图像情报,供整个指挥机构体系内各个基本指挥所的情报部门使用。情报处理系统的分系统包括密码破译系统、情报整编系统、态势生成系统、综合判班系统和辅助决策系统。

情报信息传输系统

(4)综合保障信息系统

综合保障信息系统是指挥信息系统的一部分,保障部门和军务动员部门用其管理各种保障功能、投入和人员。该系统提供有关战场环境的实时态势感知和准确信息,并提供作战保障、后勤和维护部队的各项任务、能力和储备以及各个系统的状态。由于它还包括政治工作信息系统,因此,该系统还协助政治工作部门对其各种任务进行监督和管理。该系统包括以下系统以及各自对应的分系统:

作战保障信息系统为保障部门和作战保障集团提供实时监督和管理各作战保障部队、任务和储备的能力。它包括以下分系统:

  • 气象水文保障信息系统预报气象和水文条件。其功能包括收集、处理、分析当前和历史的气象水文资料,发布气象警报。保障系统中的气象水文保障系统收集实时数据提供给该系统。该系统的分系统包括气象水文信息采集系统、气象水文信息传输系统、气象水文数据库系统和气象水文分析预报系统。

  • 地理空间信息保障系统为各种作战指挥、作战活动、武器制导和目标保障活动提供地理空间信息。其功能包括存储、搜索和地理空间实体的计算分析。该系统有两个分系统:地理空间信息获取系统和地理空间信息处理系统。

  • 工程保障信息系统可以监督和管理工程保障部队及任务,通过一些分系统来实现,包括道路与桥梁保障系统、布雷与排雷保障系统、伪装与示假保障系统、工程爆破作业保障系统和野战工程保障系统。•  核生化防护保障信息系统探测核生化(NBC)的使用,提供应对和保护措施,管理应对工作。其功能是探测核生化事件,对污染区域提出警告和预测,增强决策,辅助与核生化应对相关的指挥控制。该系统包括以下分系统:信息探测与处理系统、预报与警报信息发布系统、辅助决策系统和指挥控制系统。

后勤保障信息系统通过运用人力、物力、材料和技术手段监督和管理部队建设和作战需求保障。为实现这一目的,该系统管理军需物资、运输、医疗卫生供给和后勤等信息,包括以下分系统:

  • 军需物资供应保障网监督和管理军需物资的采购、存储和供应。其功能由以下系统实现:军需物资基地仓库管理信息系统、运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军需物资采购信息系统、陆地军需物资配送信息系统、海上军需物资供应保障信息系统和机场后勤保障信息系统。

  • 运输保障支援网监督和管理后勤物资的运输。其功能由以下系统实现:运输基地管理信息系统、空中运输指挥控制信息系统、海上运输指挥控制信息系统、陆上运输指挥控制信息系统以及运输保障信息系统。

  • 医疗卫生保障网辅助监督和管理作战体系内的医疗部队和基础设施。其功能由以下系统实现:战地医院管理系统、医疗技术支援信息系统和伤病员状况信息保障系统。

  • 后勤信息保障网虽然可能为后勤保障信息系统的其他部分提供信息保障服务,但其目的尚不清楚。其功能由以下分系统实现:后勤指挥决策系统、后勤信息管理系统和后勤共享信息支援系统。

装备保障信息系统监督部队装备的整个寿命周期。其功能包括管理军事装备的研究、测试、采购、分配、保护、维护、补给、延长寿命和报废。它包括以下系统:

  • 通用装备保障支持系统监督通用装备的寿命周期,包括以下分系统:通用信息处理平台系统、通用信息传输平台系统、通用支持软件服务系统、安全保密管理系统和环境保障管理系统。

  • 专用装备保障支持系统监督专用装备的寿命周期,包括以下分系统:装备需求信息搜集与处理系统、指挥控制系统、辅助决策系统、装备及备件库存控制与管理系统和运输控制与管理系统。

  • 政治工作信息系统,虽然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具体组成和功能,但政治部门用它来发起和管理作战体系的各项政治工作任务。因此,政治工作信息系统的分系统可能为政治部门的各种任务提供计算机辅助决策和态势感知,包括制定战时政治工作计划、组织媒体发布、协调中国和干部工作、组织三战和管理军事司法工作。

转自:防务快讯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staffyoung/p/10475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