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大众行为及情感变化研究报告》|人们的饮食、工作、运动、社交、娱乐、学习、购物有哪些改变?

疫情三年,改变了很多人的生命轨迹。有人长期居家,宅出了一身的厨艺;有人启动线上模式,习惯了居家办公;有人失去了工作,生活一度陷入困境;有人痛定思痛,准备换个城市换个活法。

个体故事里,也藏着集体记忆和数据趋势。

数说故事、大象新闻、腾讯新闻联合推出《后疫情时代大众行为及情感变化研究报告》,聚焦疫情三年的大众行为和情感变化。我们收集了许多带着体温的数据和故事,想和大家一起看看,在饮食、工作、运动、社交、娱乐、学习、购物七种基础生活方式上,我们究竟有什么改变?

《后疫情时代大众行为及情感变化研究报告》PDF版

数据说明
数据来源:数说故事旗下数说聚合,覆盖微博/抖音平台,随机抽样各25万账号,对这些账号从2019年1月到2022年8月的所有发帖内容进行分析(账号已过滤官方认证账号,选消费者数据进行分析)。
数据时间:疫情前(19年)、疫情初期(20年1-6月)、疫情常态期(20年7月-21年12月)、疫情反复期(22年1-8月)。
指标解释:声量:主帖数量;互动量:评论数+点赞数+转发数;NSR净情感度,通过计算社媒正面与负面声量比例来分析社媒讨论口碑。NSR=(正面情感值-负面情感值)/(正面情感值+负面情感值)*100%

一、饮食运动向上,娱乐购物向下

疫情三年,从社媒讨论中我们看见,七种大众行为正在起变化,疫情反复期运动/饮食/工作整体讨论度增加,社交/娱乐/学习/购物讨论度下降。

关于“运动”的讨论涨幅最高,整体提升2.1%,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边看晚间新闻边跳绳”,“刘畊宏女孩”也越来越多。

“饮食”和“工作”的讨论度分别提升了0.8%和0.7%,成为疫情中的人们持续关注探讨的话题。“学习”、“娱乐”降幅超过1%,一节接一节的网课是这届学生的集体记忆。“购物”下降0.8%,先保生存,再求美丽,整体消费回归理性。

 其中,我们选取了饮食、工作、户外出行这三个角度,联合以图文+视频的方式进行了重点解读。如下:

2、在阳台种菜,在厨房做预制菜

“民以食为天”,疫情三年大家感受最多的是饮食习惯的变化,越来越多人从习惯“出去吃”“点个外卖”到迈入厨房自己做饭,从疫情反复期与疫情前的对比数据看,“堂食”讨论度降低35%,“外卖”下降18%,而“做饭”讨论增加了24%,“囤菜”增加了29%,越来越多曾经被闲置的厨房开始拥有了烟火气。

饮食诉求上,大家也开始回归简单快乐,新鲜食材、绿色蔬菜、家常菜成为了大众饮食的共同愿望。

仓鼠党开始在阳台种菜,手残党和外卖党则转向预制菜。食材新鲜,价格合理,制作方便,满足了厨房小白”囤“和”做“的双重痛点,预制菜大面积流行起来。 

28岁的张俩(化名)是个典型的“IT男”,日常敲代码,和电脑对话。由于经常要加班,他基本都点外卖或者去附近餐厅吃饭,饮食习惯也逐渐变得不健康,工作4年体重飙升20多斤。

疫情期间不能堂食,外卖很少,张俩被迫开始自己做饭,从抖音、小红书上学习菜谱每天跟练,厨房也从空空如也到配齐了全套厨具。疫情让他有机会发现,做菜不仅是种手艺,而且非常解压治愈。而预制菜的快速崛起,让做菜变得简单了许多。疫情解封,张俩和朋友们再次相聚时,大家纷纷表示他“瘦了瘦了”,一起做出一桌好菜,也格外畅快。

囤菜“顶流”是谁?饮食工具里什么增长更快?请看视频: 

疫情三年大众生活与情感变了吗?饮食篇

3、留在一线卷,还是安心回家躺?

基于对微博和抖音这两大社交平台超过50万用户的内容分析,疫情三年来,收入、加班、求职、上班做核酸以及创业,构成了大众讨论最多的五种工作压力,其中最大压力来源是“收入”,三个阶段稳居第一,在疫情初期讨论度占比超过50%,从反复期-疫情前占比变化看,“加班”讨论度降低了14.2%,加班很累,但就业形势更差,首先还得“保住这份工”。

 

“疫情以来,我老公工作压力特别大,早上一睁眼就开始线上办公,经常要忙到深夜。出行方便的时候,还要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出去应酬。他是真的很辛苦,焦虑车贷房贷,头发后边有很大一块斑秃了。”这样的感叹在社交媒体上不计其数,疫情之下工作压力不断增加,让许多打工人感觉「EMO」。

幸运的是,2023年初,经济复苏信号明显。

餐厅门口重新排起了长队,办公大楼也再度灯火通明,停滞的车间流水线运转起来了,凌晨四点的高铁站和机场也忙碌起来了。熙熙攘攘的世界里,打工人的选择也越来越多。

但疫情三年高度的不确定性,让很多人开始反思自己的规划,并考虑重新设计自己的人生。比如,是留在一线卷,还是安心回家躺?是继续拼搏,还是选择稳定?工作的成就和生活的安逸,究竟孰轻孰重?

尤其是对于外出打工党来说,疫情带来的种种黑天鹅让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工作的价值与生活的意义。从压力骤增、何去何从的迷茫中抽身,他们开始思考是否要在年轻的时候就“落叶归根”。

 降薪去做体力活,成为了许多年轻人辞职后的一种新选择。格子间里自称”工具人“的打工人,渴望晒太阳,渴望风,渴望生命力。2022年11月新建的豆瓣小组“轻体力活探索联盟”,4个月间成员达到18000人。小组简介就非常让人动容:

点开小组,更是能看到各式各样的“重启”人生:

  • TOP10大学毕业的大厂视觉设计师,转身成为宠物美容师;
  • 工作多年的HR主管,转行成为面部护理师;
  • 在魔幻的2022年,资本降温,消费赛道有哪些新趋势、新场景、新变化?
  • 迷茫期的白领小姐姐,在尝试陪诊师兼职;
  • 还有人去了“有风的地方”,在大理古城切水果

......

伴随人工智能越来越高阶,重复劳动也越来越容易被替代,职业教育和新职业不断兴起,与人打交道,有“技术含量”的轻体力活,也许会成为一个新的方向。

面对工作烦恼,除了“另辟出路”,后疫情时代的打工人还有什么解法?请看视频:

疫情三年大众生活与情感变了吗?工作片

4、诗和远方都更近了

疫情之下,“诗和远方”都变得更近了,居家的人们开始尝试在家运动,长途旅行变为更高频的短距离户外出行。

疫情前及爆发初期,火爆的主要是为了减脂和塑形的“刚需”运动,高频关键词包括「瑜伽」、「芭蕾」、「马甲线」等。而后期,运动需求更多转向「开心解压」,强身健体,治愈心灵。与疫情初期相比,“宅家运动”社媒声量成倍提升,正面情感从17%上升至30%。

刘畊宏教练和他让人上头的”毽子操“在22年开始飞速流行,”刘畊宏女孩“的感谢信遍布社交媒体,从常规的减重20斤、练出马甲线、到治好了肾结石、甚至还有遇见爱情的,果然是运动改变人生。

长途旅行难,多样化的户外运动崛起,对比疫情反复期和疫情前的数据增长率,飞盘、钓鱼、陆地冲浪上升迅速;徒步、登山或从小众转为大众娱乐。“露营”持续保持高声量,成为2022年夏秋最in活动,“飞盘”增长率超过4000%,在公园随处可见。

想了解更多三年来的“诗和远方”,详细解读户外出行趋势,请看视频: 

疫情三年大众生活与情感变了吗?户外出行篇

5、他们逐渐找到情绪出口

NSR(Net Sentiment Rate)净情感度是社媒数据分析中的重要指标。对比反复期和疫情前的占比变化,购物情感度下降最多,达20%,运动社交上升较多,分别为7%和6%。对比疫情前,大众社媒讨论的整体情感提升了0.3%。

 

从年龄层来看,35岁以上人群情绪“转正”的速度更快,疫情反复期时,他们已经逐渐找到情绪出口,与疫情前相比,对七大生活方式的情感度全面上升。

 

25岁以下的年轻人净情感度相对来说更低,于是在解封之后第一批赶着“去浪”,用旅行愉悦自己。解封后的第一个春节,全民「报复性出游」,旅游业全面复苏。以大理旅游为例,春节假期共接待旅游者423.93万人次,同比增219%,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1.6亿元,同比增162%。 

 出境游也迎来全面增长,2023年春节境外出游订单同比增长640%,与2019年同期对比,恢复至88.6%。#马来西亚包岛欢迎中国游客#火上热搜, 不仅在吉隆坡机场设立专属中文柜台,还联合旅行平台在仙本那“包下”海岛,为异国恋伴侣在5月20日举行婚礼。2023年的旅游业,值得期待。

以上疫情前后大众饮食、工作、户外出行、情感变化研究,节选自数说故事、大象新闻、腾讯新闻联合推出的《后疫情时代大众行为及情感变化研究报告》。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datastory1/article/details/129316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