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及职业发展 浅解

一 整体理解

二 算法工作类型

三 技术体系

四 发展途径

本文目标:1,对人工智能有个整体概念、主观理解;2,对从事人工智能的算法工作类型和技术体系做整体理解;3,对算法工作的发展途径做一个梳理。

这里的人工智能更侧重软件算法层面,对硬件层面没有提及(对硬件领域不熟悉)。

这里人工智能狭义地理解为“算法策略工程师”,但又不仅仅是“算法策略工程师”。

也希望接触学习更多,理解更全面更深。

一 整体主观理解

什么是人工智能?有其他更全面的定义理解,但我觉得更简单、更直接理解就不错:让机器具有人的智能,然后更好地服务人类

不管哪个方面,只要让机器功能更强大、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类,我理解都是人工智能范畴。所以说,人们对人工智能方面的探索不是什么新奇的事或者最近才出现的,人类历史上都有制作各种好的工具来提高效率、使人更轻松。“人工智能”这个词也只是随着时代发展,总结或者新提的一个词而已。

怎么参与到人工智能领域?以前流传一个场景,找工作要从事“人工智能工程师”,这个求职者不知道“人工智能工程师“是做什么的,面试者也不知道对方要做什么。那么究竟怎么从事到人工智能领域?说了让机器更好地服务人类都属于人工智能,工程软件开发出一套好用的系统也属于人工智能。但那可能不是所想的”人工智能工程师“,更倾向的是:做推荐算法,让手机更智能地提供人需要的东西;做问答对话,让机器很好地跟人类对话;做图像算法,让机器更好地处理视觉信息而全方位服务于人;做语音处理……说白了,就是想做策略算法方面的工作。

所以说,做推荐算法、NLP、视频图片处理等等,本身就是从事人工智能领域。如果任职的公司团队做智能机器人、智能驾驶、智能音箱的,那只是从感觉上更近“人工智能“这个热点了。与其说做”人工智能工程师“,直接想想从事具体哪个领域好了,推荐、NLP、视音频处理等等。

二 算法策略类型

做策略算法,除了领域不同,还有深度或者侧重点不同。在此推荐霍同学的一个表述和夕同学的一篇总结文章《谈谈几种算法岗的区别和体验》https://zhuanlan.zhihu.com/p/112066313

引用 

@霍华德

 的一个很好的表述: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6503145/answer/978673635

  • 业务导向的算法工程师(Development):最为典型的算法工程师,市场上招聘的大多是此类算法工程师,主要存在于业务部门。一些拥有独立业务的大厂技术部门(如百度NLP部门的百度翻译业务)也可能会有这种定位的小团队,研究院很少会有,除非公司真的缺钱了。这种岗位以快速解决业务中的算法问题为首要目标,创新成果可能写成专利。
  • 研究导向的算法工程师(R&D):主要聚集在大厂的技术部门,大厂研究院和大型业务部门也可能会有这种定位的小团队。这种岗位以重点攻克业务中的复杂算法问题为首要目标,研究成果一般以专利或论文的形式发表,也可能不发表。
  • 狭义的研究员(Research):主要聚集在大厂的研究院/AI lab,大厂技术部门也会有这种定位的团队或组,而业务团队很少会招聘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员。这种岗位注重探索学术前沿,也会适当照顾业务线的长线需求,以打造业界影响力(paper为主要表现形式)为首要目标。

显然,这三类岗位,自上到下:市场需求依次递减,不确定性(成果产出的难度)依次递增,研究与创新能力要求依次递增。

三 技术体系

算法策略的技术体系,我的理解是两块:计算机基础和数据处理。计算机基础?会编程吧,分布式处理得了解吧,当然不是绝对,但应该作为基础性的东西。

重点是数据处理。算是分为三层吧,这个是按自己理解来的:底层基本上每个计算机专业的人都会学;中间层,工程研发的同学可能不会关注涉及,但做数据处理、挖掘分析的同学一定会学;应用层,就是面向工作的具体“兵种“。从下到上走,到具体应用领域,又会返回来研究底层东西。

底层,数学、算法、时代。数学,我的理解就是概率论、线性代数等学校课程。很遗憾,其实当时学的时候并不知道数学有什么用。算法,以数据结构为中心的各种coding技术。时代,这个词比较牵强抽象,每个时期热点不一样,数据处理都会有伪新颖的东西(主要还是数学和算法)。这个底层怎么理解,达到什么程度?按部就班跟着走就好,比如上学就本本分分上数学课、数据结构好好实践、刷刷leetcode,后边应用需要了再回头针对性地学。

中间层,机器学习层:逻辑推理、知识专家、统计学习、深度学习。其实这层比较混乱的,它描述的是:从数学、算法中抽象、组合出来的一套方法逻辑,但又不针对具体应用。这套方法逻辑有四块:逻辑推理,主要是一些图论、语言范式的推理技术;知识专家,就是人工总结的知识规则;统计学习,基于属于构建概率模型的一套方法;深度学习,不用说了,因为太热门而单独从统计学习中拉了出来。各种应用,我们处理数据的基本思路就是:人工总结推理出一些特点、方法,或者称之为知识;有样本数据,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学习预测;深度学习,不用说了,统计方法中的一种。在各个领域,基本都是前期依靠人工知识,后边依靠统计学习,后来基本上都向深度学习靠拢。但隐约感觉到深度学习会达到瓶颈,最后又回到起始点依靠人工知识,但又绝非原始的人工知识(瞎想了~)。

应用层。应用层可以说是具体的“兵种“了。算法推荐、自然语言处理、视频处理、音频处理、数据挖掘等等,每个领域都会有每个领域特有的知识模型,但底层和中间层是相同的。

四 个人发展

从事任何一个方向的研发,基本发展路径是一样的。参考部分公司要求,梳理了一个基本思路或者要求,共5个层次。

任务级别。任务级别强调执行力,能够独立完成交待的任务。这个级别具体的点可以是:1,任务不需要复杂,一般难度即可;2,可以有他人指导帮助,但不能让他人感到太费力;3,对负责的任务有短期的规划能力,不要求长期。基本上80%以上的可以达到这个级别,只有20%的达不到只能永远处于此级别某个小环境浑水摸鱼,或者向非技术方向走了(所以剩下的20%不见得混得不好~)。

事情级别。从任务级别到事情级别,侧重点当然是在技术方面。技术方面深度或者广度有一个能突出都行:深度,在某个特别难的任务或方向上,技术了解的深,并能够很好地贴近问题进行技术落地;广度,能够完成在一系列(n>3)的任务,形成覆盖一系列任务的全局观点。事情级别重点是技术,当然还要具备中期规划的能力、技术和业务问题转换的沟通表达能力。这个级别的人数在60%,即大部分人可能永远停留在此级别摸索着:深度可能不够深;广度,做的方向多但不能升华到全局观点;技术能力可以,但沟通表达能力是弱点。

团队级别。这个级别有3个方面特点:技术过硬沟通表达能力强团队影响力。技术过硬,深度或广度达其一:深度,在某个事情或方向上有绝对话语权,了解最新的理论、技术,并能够了解与此事情相关的问题;广度,负责多个(n>2)事情,具备话语权。沟通能力强:能够与非技术人员很好地沟通、进行长期规划;不仅会做,还能很好地总结、展现技术成果。团队影响力,技术过硬和沟通能力有了,团队影响力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有15%的人在这个级别挣扎:技术应用能力强,但理论能力弱些;技术能力强,但沟通能力是短板;有任何短板,都不能形成强大的团队影响力。

公司或行业级别。到达这个级别的不到5%,有这样的特点:技术能力不是最重要的,他的影响力远远超过技术影响力;中小公司里绝对是创始人级别;巨头中的高级总监级别;学术圈里有影响力,出去能以科学家为title。

超出认知级别。这个级别超出认知,不扯了。

发布了482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789 · 访问量 171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2137700/article/details/105266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