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块链的一些个人理解

初衷

  今天碰到了一些从事别的行业的朋友问我一些区块链的东西,一时间没想好怎么去回答。
  此篇文章会不断完善和更新,以便刷新自己的一些认知。以下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具备权威性和指导意义。

从中本聪论文说起

  从2008年中本聪在论文中提到区块链开始到区块链结合各类产业应用场景落地,区块链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发展起来,可以说:区块链本质是一种创建信任的技术机制,通过区块链可以跨机构执行可信的交易
  技术层面解读:实质是由多方参与共同维护的一个持续增长的分布式数据库,也称为分布式共享账本,其核心在于通过分布式网络、时序不可篡改的密码学账本及分布式共识机制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关系,利用自动化脚本组成的智能合约(区块链2.0时代代表:资产数字化与智能合约,1.0阶段代表为比特币,3.0时代会将区块链运用于各行各业,实现“区块链+”)来编程和操作数据,最终实现由信息互联向价值互联的进化。

  实际上在这篇论文中并没有明确提出区块链的定义和概念,甚至还没有Blockchain这种词,只有Block和Chain,论文中涉及了几个对区块链技术影响深远的观点:

  点对点、去中心化的可靠交易
  反欺诈
  基于密码学原理的电子交易凭证管理
  分布式的时间戳服务器
  足够的安全能力支持系统

区块链的分类

  私有链:数据权限仅在一个组织手里,区块链技术实现了数据的不可篡改及数据隐私,缺点是中心化
  联盟链:介于私有链和公有链之间,由若干机构(联盟)共同管理,只允许系统内部分机构进行读写和发送交易,并且共同来记录交易数据。
  公有链:完全去中心化,数据完全公开,通过加密技术保证了安全。

区块链的现状

  不比前几年,区块链行业大致分为两种群体:一种是币圈,热衷于炒币和割韭菜;一种是链圈,偏向于技术。如果真的说,区块链带来了什么,我觉得是实现了数据的可追溯,无论是私有链、联盟链、公有链都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及透明性(针对拥有数据权限的用户),用户可以在区块链上面追溯数字资产的流转,从而映射出业务逻辑的转变。

关于跨链

  跨链会是区块链发展的下一个方向,未来的区块链会是一个生态
  所有的跨链协议都绕不开两个难题:一个是如何通过分布式的方式验证原链上的交易状态;另一个是跨链交易要确保原链上的token总量不会因为跨链而减少或增多
  跨链的本质是要解决链与链之间的价值交换问题,从技术设计来看,公链和跨链具有排他性,它希望应用场景、原生链能够适应本身的架构,这使得需要改变原生链的技术架构。

常见区块链

ETH2.0

  v神今年9月21日在浙大宣传ETH2.0,94年的天才少年!
  以太坊2.0的阶段实现四个方面
    Phase0:Casper FFG
    Phase1:data sharding 数据分片
    Phase2: computation sharding 计算的分片
    Phase3+:optimization 优化

Hyperledger

  Linux基金会的区块链项目,Hyperledger Fabric架构结合了3个范畴:成员管理、区块链、智能合约。

瑞波

  Ripple(共识进制是RPCA)是开放源码的点到点支付网络,被转账对象可以是清算货币、虚拟货币、数字资产或任意一种有价值的资产。

零知识证明(zero-knowledge proofs)

  用密码学方法证明计算的结果,不需要暴露计算的输入,用于改良区块链应用的隐私性,验证证明的速度比原来计算的速度快,所以零知识证明也能解决可拓展性的问题。


其它博客(更新中):
1.Fabric hyperledger 1.4 first-network 测试及手动执行
2.Faric 1.4中的背书策略
3.Fabric Hyperledger如何确保数据隐私?
4.Fabric Hyperledger之隐私数据(Private data)
5.Fabric启用CouchDB
6.Fabric共识机制
7.Fabric SDK测试网络搭建(v1.4)

发布了13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0 · 访问量 2597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3839871/article/details/101129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