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网第一张:概述

1、互联网的两个基本特点:连通和共享

2、计算机网络(网络):由若干结点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组成,结点可以是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等。

3、Internet(互联网或因特网):是一个专用名词,它指当前全球最大的,最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互联网,它采用TCP/IP协议作为通信的规则。

1.3 互联网的组成

1、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

2、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y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

3、计算机间的通信:是指主机A的某个进程与主机B的某个进程之间的通信

4、客户和服务器方式

  • 客户和服务器都是指通信过程中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 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
  • 客户程序
  1. 被用户调用后,在通信时主动向远地服务器发起通信。客户程序必须知道服务器的地址。
  2. 不需要特殊的硬件和操作系统。
  • 服务器程序
  1. 是一种专门用来提供服务的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请求。
  2. 系统启动后即自动调用并一直不断运行着,被动地等待并接受来自各地客户的请求。服务器不需要知道客户的地址。
  3. 一般需要强大的硬件和操作系统支持。

5、对等方式(P2P):是指两台主机在通信时不区分哪个是服务请求方,哪个是服务提供方。

6、电路交换特点:建立连接(占用通信资源)--> 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 释放连接(归还通信资源)。在通话过程中,通话的过程中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

7、分组交换的特点: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将一个报文划分成数据段,每个数据段添加一个首部构成一个分组,首部中包含源地址和目标地址等控制信息,使每个分组在互联网中独立的选择传输路径,被被正确的交付到分组传输的终点。

8、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 速率:b/s、M/s等
  • 带宽:表示在单位时间内网络中的某信道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
  • 吞吐量:表示单位时间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实际的数量
  • 时延:是指数据(一个报文或一个分组,甚至比特等)从网络的一段(或链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时间,其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 发送时延:由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即从发送数据帧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最后一个比特所需要的时间。计算公式为:$发送时延 = \frac{数据帧长度}{发送速率}$
  2. 传播时延: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的距离所需要花费的时间。计算公式为:$传播时延 = \frac{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
  3. 处理时延:主机或路由器在收到分组时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处理。像分析分组的首部,从分组中提取数据等。
  4. 排队时延:分组在经过网络传输时,要经过许多路由器。分组在进入路由器后要在输入队列中排队等待处理,在输出队列中排队等待输出。
  5. 总时延 = 发送时延 + 传播时延 + 处理时延 + 排队时延
  • 时延带宽积:$时延带宽积 = 传播时延 \times 带宽$,表示发送的第一个比特到达终点时,发送端向网络中发送了多少数据。
  • 往返时间RTT
  • 利用率:利用率有信道利用率和网络利用率两种。信道利用率是指某信道是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网络利用率是指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信道利用率不是越高越好,因为利用率越高,时延越大。

9、协议分层的好处:

  • 各层之间互相独立:某一层不需要知道下层是如何实现的,而仅仅需要知道该层 通过层间的接口所提供的服务。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一个个较容易解决的小问题。
  • 灵活性好:当任何一层发生变化时,只要层间接口关系保持不变,则在这层以上或以下各层均不受影响。此外,对某一层提供的服务还可以进行修改。当某层服务不需要时,甚至可以取消。
  • 结构上可分割开:各层可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
  • 易于实现和维护
  • 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10、五层协议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层、应用层。传输层最重要的是TCP和UDP协议。网络层最重要的是IP协议。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aniu-caili/p/12749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