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学习 --客户价值模型 RFM

RFM模型引入

比如电商网站要做一次营销活动,需要针对不同价值的客户群体进行分群,对于高价值的用户推荐手表,珠宝等高端商品,对于低价值用户推荐打折促销的廉价商品,当然还有以下这些问题都是需要考虑的:

1.谁是我的最佳客户?

2.谁即将要成为流失客户?

3.谁将有潜力成为有价值的客户

4.哪些客户能够留存?

5.哪些客户会对你目前对活动有所反应?

那么最终的问题是如何对客户进行分群,即如何建立客户的价值模型呢?

在传统企业和电商众多的客户细分模型中,RFM模型是被广泛提到和使用的。

RFM模型是衡量当前用户价值和客户潜在价值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RFM是

Rencency(最近一次消费),

Frequency(消费频率)、

Monetary(消费金额),

三个指标首字母组合,如图所示:

一般情况下RFM模型可以说明下列几个事实:

1.最近购买的时间越近,用户对产品促销互动越大

2.客户购买的频率越高,客户就品牌的满意度就越大

3.货币价值将高消费客户和低消费客户区分开来

如图所示,根据RFM模型,就可以统计在某一段时间内,用户最近的消费间隔,消费次数和消费金额,再根据使用k-means算法对用户进行聚类分群

注意一点,不仅仅可以局限于这三个数据字段,还可以根据业务需求,加入其他字段,进行调整模型。

我们可以根据RFM模型计算出所有用户的RFM值形成一个二维表:

userid,    R值,     F值,    M值

1     2019-11-01     5      10000

2     2019-10-01     4      800

对于以上数据的量纲不一致(单位不统一),所以要对数据进行归一化

如何归一化?---需要自定义归一化的规则!即建立一个评分标准?

如何建立评分标准?----根据运营/产品的经验,做一个标准

R: 1-3天=5分,4-6天=4分,7-9天=3分,10-15天=2分,大于16天=1分

F: ≥200=5分,150-199=4分,100-149=3分,50-99=2分,1-49=1分

M: ≥20w=5分,10-19w=4分,5-9w=3分,1-4w=2分,<1w=1分

根据上面的打分规则就可以对数据进行自定义的归一化,得到如下类似结果:

userid,    R值,   F值,       M值

1          5        1        2    

2          1        1        1   

那么现在数据已经归一化了,如何对数据进行分类?--肯定不能简单的将数据直接丢到三维坐标系,因为坐标系的原点不好确定,且三维坐标系只能分为8类

所以应该使用算法进行分类(聚类)--让算法自动学习用户之间的相似度,然后相似度高的用户,自动聚成一类,最后完成聚类的划分

 

计算流程

首先对所有用户的最近一次消费时间/总共消费次数/总共消费金额进行统计

再进行归一化(运营/产品提供的打分规则)

再使用算法进行聚类(K-Means)

根据聚类结果给用户打Tag(标签)

RFM详解

​​​​​​​R值:最近一次消费(Recency)

消费指的是客户在店铺消费最近一次和上一次的时间间隔,理论上R值越小的客户是价值越高的客户,即对店铺的回购几次最有可能产生回应。目前网购便利,顾客已经有了更多的购买选择和更低的购买成本,去除地域的限制因素,客户非常容易流失,因此CRM操盘手想要提高回购率和留存率,需要时刻警惕R值。

如下图,某零食网店用户最近一次消费R值分布图:

1、客户R值呈规律性的“波浪形”分布,时间越长,波浪越小;

2、最近一年内用户占比50%(真的很巧);

数据分析:这个数据根据向行业内专业人员请教,已经是比较理想了的。说明每引入2个客户,就有一位用户在持续购买。说明店铺复购做的比较好。

F值:消费频率(Frequency)

消费频率是客户在固定时间内的购买次数(一般是1年)。但是如果实操中实际店铺由于受品类宽度的原因,比如卖3C产品,耐用品等即使是忠实粉丝用户也很难在1年内购买多次。所以,有些店铺在运营RFM模型时,会把F值的时间范围去掉,替换成累计购买次数。

如下图,某零食网店用户购买频次图(如1个客户在1天内购买多笔订单,则自动合并为1笔订单):

1、购买1次(新客户)占比为65.5%,产生重复购买(老客户)的占比为34.4%;

2、购买3次及以上(成熟客户)的占比为17%,购买5次及以上(忠实客户)的占比为6%。

数据分析:影响复购的核心因素是商品,因此复购不适合做跨类目比较。比如食品类目和美妆类目:食品是属于“半标品”,产品的标品化程度越高,客户背叛的难度就越小,越难形成忠实用户;但是相对美妆,食品又属于易耗品,消耗周期短,购买频率高,相对容易产生重复购买,因此跨类目复购并不具有可比性。

​​​​​​​M值:消费金额(Monetary)

M值是RFM模型中相对于R值和F值最难使用,但最具有价值的指标。大家熟知的“二八定律”(又名“帕雷托法则”)曾作出过这样的解释:公司80%的收入来自于20%的用户。

这个数据我在自己所从事的公司总都得到过验证!可能有些店铺不会那么精确,一般也会在30%客户贡献70%收入,或者40%贡献60%收入。

理论上M值和F值是一样的,都带有时间范围,指的是一段时间(通常是1年)内的消费金额,在工作中我认为对于一般店铺的类目而言,产品的价格带都是比较单一的,比如:同一品牌美妆类,价格浮动范围基本在某个特定消费群的可接受范围内,加上单一品类购买频次不高,所以对于一般店铺而言,M值对客户细分的作用相对较弱。

所以我认为用店铺的累计购买金额和平均客单价替代传统的M值能更好的体现客户消费金额的差异。

教大家一个特别简单的累积金额划分方法:将1/2的客单价作为累积消费金额的分段,比如客单价是300元,则按照150元进行累计消费金额分段,得出十个分段。

现以国内某知名化妆品店铺举例,店铺平均客单为160元,因此以80元作为间隔将累积消费金额分段,从表中可以很明显发现,累计消费160元以下用户占比为65.5%(近2/3),贡献的店铺收入比例只占31.6%(近1/3),具体如下:

基于RFM模型的实践应用

主要有两种方法来分析RFM模型的结果:用基于RFM模型的划分标准来进行客户细分,用基于RFM模型的客户评分来进行客户细分。

基于RFM模型进行客户细分

CRM实操时可以选择RFM模型中的1-3个指标进行客户细分,如下表所示。切记细分指标需要在自己可操控的合理范围内,并非越多越好,一旦用户细分群组过多,一来会给自己的营销方案执行带来较大的难度,而来可能会遗漏用户群或者对同个用户造成多次打扰。

最终选择多少个指标有两个参考标准:店铺的客户基数,店铺的商品和客户结构。

店铺的客户基数:在店铺客户一定的情况下选择的维度越多,细分出来每一组的用户越少。对于店铺基数不大(5万以下客户数)的店铺而言,选择1-2个维度进行细分即可。对于客户超过50万的大卖家而言可以选择2-3个指标。

店铺的商品和客户结构:如果在店铺的商品层次比较单一,客单价差异幅度不大的情况下,购买频次(F值)和消费金额(M值)高度相关的情况下,可以只选择比较容易操作的购买频次(F值)代替消费金额(M值)。对于刚刚开店还没形成客户粘性的店铺,则可以放弃购买频次(F值),直接用最后一次消费(R值)或者消费金额(M值)。

通过RFM模型评分后输出目标用户

除了直接用RFM模型对用户进行分组之外,还有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利用RFM模型的三个属性对客户进行打分,通过打分确定每个用户的质量,最终筛选出自己的目标用户。

RFM模型评分主要有三个部分:

1、确定RFM三个指标的分段和每个分段的分值;

2、计算每个客户RFM三个指标的得分;

3、计算每个客户的总得分,并且根据总得分筛选出优质的客户

比如,实操的过程中一般每个指标分为3-5段,其中R值可以根据开店以来的时间和产品的回购周期来判定,F值根据现有店铺的平均购买频次,M值可参考上文客单价的分段指标。

举个例子:

确认RFM的分段和对应分段的分值之后,就可以按照用户情况对应进行打分。

这个时候可能有人会对此产生质疑,我如何验证这个给予的分值就是合理的呢?一般使用经验值或用算法模型进行验证。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4036154/article/details/106862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