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唯一索引和普通索引

6.唯一索引和普通索引

change buffer和redo log的区别

很容易被混淆的两个概念,都是为了减少磁盘的IO操作,但是在更新一条语句的时候,其实是有先后顺序的,也就是看此数据叶在不在内存中,

如果数据叶在内存中,那么更新操作会先在redo log中更改数据,然后等空闲再写磁盘,这样减少写磁盘。

但是如果数据叶不在内存中,会先将操作指令存入change buffer(待更改的缓冲区)中,这时会先不更新数据,而是等到做查询数据的时候的时候,数据叶读到内存中后,再从change buffer拿到指令,并在内存中更新。等空闲时再刷到磁盘,

所以是否会change buffer是有前提条件,也就是该数据叶是否在内存中。先redolog 然后在判断是否change buffer。

所以,如果要简单地对比这两个机制在提升更新性能上的收益的话,redo log 主要节省的是随机写磁盘的 IO 消耗(转成顺序写),而 change buffer 主要节省的则是随机读磁盘的 IO 消耗。

并且change buffer的作用是可以拆分一条语句的,比如说在插入一条数据的时候,主键和其他唯一索引的值不会做change buffer,但是其他字段是可以走change buffer的。

选择普通索引还是唯一索引?
对于查询过程来说:
a、普通索引,查到满足条件的第一个记录后,继续查找下一个记录,知道第一个不满足条件的记录
b、唯一索引,由于索引唯一性,查到第一个满足条件的记录后,停止检索
但是,两者的性能差距微乎其微。因为InnoDB根据数据页来读写的。
对于更新过程来说:
概念:change buffer
当需要更新一个数据页,如果数据页在内存中就直接更新,如果不在内存中,在不影响数据一致性的前提下,InnoDB会将这些更新操作缓存在change buffer中。下次查询需要访问这个数据页的时候,将数据页读入内存,然后执行change buffer中的与这个页有关的操作。

change buffer是可以持久化的数据。在内存中有拷贝,也会被写入到磁盘上

purge:将change buffer中的操作应用到原数据页上,得到最新结果的过程,成为purge
访问这个数据页会触发purge,系统有后台线程定期purge,在数据库正常关闭的过程中,也会执行purge

唯一索引的更新不能使用change buffer

change buffer用的是buffer pool里的内存,change buffer的大小,可以通过参数innodb_change_buffer_max_size来动态设置。这个参数设置为50的时候,表示change buffer的大小最多只能占用buffer pool的50%。

将数据从磁盘读入内存涉及随机IO的访问,是数据库里面成本最高的操作之一。
change buffer 因为减少了随机磁盘访问,所以对更新性能的提升很明显。

change buffer使用场景
在一个数据页做purge之前,change buffer记录的变更越多,收益就越大。
对于写多读少的业务来说,页面在写完以后马上被访问到的概率比较小,此时change buffer的使用效果最好。这种业务模型常见的就是账单类、日志类的系统。

反过来,假设一个业务的更新模式是写入之后马上会做查询,那么即使满足了条件,将更新先记录在change buffer,但之后由于马上要访问这个数据页,会立即触发purge过程。
这样随机访问IO的次数不会减少,反而增加了change buffer的维护代价。所以,对于这种业务模式来说,change buffer反而起到了副作用。

索引的选择和实践:
尽可能使用普通索引。
redo log主要节省的是随机写磁盘的IO消耗(转成顺序写),而change buffer主要节省的则是随机读磁盘的IO消耗。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wswgot/p/13388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