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么多人想当产品经理?

原因很简单,信息不对称。

本文将首先分析大家都想成为产品经理的原因,然后告诉大家求职产品经理的真实情况。

为什么人人想当产品经理?

职景总结了大家蜂拥想要成为产品经理的最主要原因:

  • 职业发展好,CEO的候选人

坊间一直有种说法,就是“产品是CEO的学前班”。这种说法还可以举不少例子,比如字节跳动的陈林就是从产品干起,最后被张一鸣提拔到今日头条CEO。

这种讲法的前提是,产品经理在团队占据主导权。产品经理掌握着产品商业模式制定的大权,同时团队日常的需求、方案也都由产品经理提出。这样来看,产品经理似乎就是最好锻炼综合能力的互联网岗位。(后面会对这种说法进行反驳)

  • 门槛低

由于产品经理没有完全对口的大学专业以及清晰的学习路径,导致很多产品经理都是野路子,半路出家。这给在校大学生们一个感觉,无论自己是学什么专业的,都可以去应聘产品经理岗位。

对于面试官来说,最希望产品求职者来自计算机、设计等专业。但实际上,如果面试者的软能力(如沟通能力,项目推动能力)很突出,就会放低对编程、设计能力的要求。而软实力不好量化,部分学生看到某些编程能力一般的同学最后拿到很好的产品Offer,就会想当然的认为,产品经理门槛很低,谁都可以做。

除了天花板高、门槛低之外,近年来随着《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等书的出版,产品经理这个岗位被炒得很热,社会的认同感也比较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 偶像光环

“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跟着我改变世界?”

这段乔布斯对斯卡利说的极具煽动性的话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乔布斯也曾公开宣称自己是做伟大产品的人,相比之下,他认为创造出微软的比尔盖茨只是个商人。

相比逐利的商业,似乎做出伟大产品改变世界更酷。这也吸引了一大批有情怀且有能力的人加入这个行业。后来的马化腾、张小龙、周鸿祎都深受乔布斯产品观的影响。

周鸿祎也曾宣扬真正创业成功的公司的灵魂人物一般是产品经理。当大家听到这些的时候,心里想的都是自己有机会成为下一个马化腾、周鸿祎,而第一步就是要先成为产品经理。

  • 自带“经理”属性

不同于“程序员”等接地气的称谓,产品经理岗位自带“经理”,似乎入职就能做管理。

很多刚实习几个月的大学生,向别人介绍也说自己是产品经理,大家还夸他年纪轻轻就做到了管理层,估计他自己也哭笑不得。

总之,多方面的因素使得产品经理在过去几年中成为互联网从业者/大学生追逐的潮流。

事实如何?

坦诚来讲,事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但也不坏。想给大家说一点实话,尽量消弭这其中的信息差。

  • 门槛不低,产品求职难

求职产品经理无非就是社招和校招。

随着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消失、产品模块趋于成熟,企业对产品经理岗位的需求日渐饱和。再加上产品经理通常需要对整个生命周期负责,因此企业更倾向于招有经验的产品经理,大公司社招很少会招3年经验以下的产品经理。

这使得社招转行的求职者进入大厂的难度非常之高,绝大部分都只能选择先在小公司做,并且月薪通常在10K左右。

当然,大厂也会招初级产品经理,主要是通过校招挖掘有潜力的学生。但实际上大学生要想通过校招去大厂做产品也非常难。据了解,百度、阿里、腾讯每年校招收到的产品经理简历达到上万份,但最终录取的人数只有100人左右,录取率极低。

  • 产品经理并不是“经理”

从行政角度来讲,经理通常是要管理团队的。但产品经理并不是行政意义上的“经理”,产品经理更像是协调者,而不是团队的管理者。

对于初入职场的产品经理来说,主要是做需求调研、画原型、写文档等偏执行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好时间管理、项目管理,得到Leader信任后,逐渐开始负责产品的某个模块,再到负责整个系统模块。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初中级产品经理一般没有下属,却要协调研发、运营、测试等团队的资源和工作,非常不易。

  • 职业发展因人而异

产品是否掌握主动权也因公司而异,不同公司的驱动因素不一样。大家都知道,百度是技术驱动,腾讯是产品驱动,而阿里则是运营驱动。

由于并不是所有公司都是产品驱动,因此“产品是CEO的学前班”这种讲法不客观。现实一点讲,谁是公司的核心驱动力,谁就离CEO最近。业务在最上游,谁掌握了上游资源,谁的话语权就大。

此外,对于产品经理的职业发展来说,即便是同时入职的人,由于学习、时间管理、沟通、反思等能力的不同,职业发展的速度也会有很大的差别。

总之,我们希望大家能够明白,并不是人人都能成为产品经理。要不要做产品经理,一是要看你是不是对产品工作足够了解,这个并不是看几本书,研究几个产品就可以做到的,而是需要你去实践。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Dylan_zhijing/article/details/107774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