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数据能发挥哪些意想不到的作用?

疫情防控
数据管理会遇到哪些问题?
01
多头数据采集、基层上报难
在疫情发生后,为第一时间获悉、统计并指导工作。政府需要协调基层社区人员摸清并上报辖区数据,包括人口流动情况、健康情况、出行情况和物资情况等。但由于分管部门众多,导致基层办公人员一天需要填报十几份表格,这些表格由不同部门下发,内容基本相同,只是格式、体例稍有差异。
此外,由于不同部门的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也导致了采集手段的复杂化,有表格填报,有IT系统填报,有 APP 小程序填报等,让一线工作人员陷入到重复的、无价值的劳动中,同时也无法确保数据上报的实时性、一致性和准确性。
02
多部门数据孤岛、数据共享难
在基层办公人员上报数据后,由于搜集数据的各机构分属于不同的行政部门,而部门之间由于机制或行业数据隐私保护等因素,导致部门间的数据共享极为困难。
同时,在数据汇集的过程中,由于人为或其他的因素也会出现数据不一致等问题,统计汇总部门很难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也无法协助专家和领导及时做出疫情判断和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进而影响疫情响应时效。
03
数据标准不统一、融合发布难
在数据归集后,由于各个部门的原始数据分属于不同的业务系统,而这些系统的数据定义内容又不统一,这导致汇总而来的多方数据在格式、展现形式、说明内容等方面都是各自为政。虽然数据内容类似,但由于标准不统一,导致数据的汇总、管理和融合成为了一项浩大纷繁的系统工程,严重阻碍了数据发布的时效性,也为一线的防疫工作带去了新的阻碍和挑战。

如今,面对疫情,利用信息化优势,做好疫情防控,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一大趋势。但,如何更高效利用信息化手段,是当前各行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未来,它更是提升公共卫生体系数据管理能力的重要研究内容。
加速推动信息化建设
助力疫情防控与治理
01
顶层设计、标准先行
在系统规划初期,应充分考虑系统所涉及的各个部门和行业特点,由国家层面统筹协调资源,制定分行业、分业务、分层级的业务模型,便于后续系统统一规划和设计。
同时,对于系统的数据定义应考虑集中统筹编制,实现标准统一,为后续数据集中融合提供理论依据和执行规范。
02
集中统筹、多方融合
站在公共卫生体系保障的高度,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目的,由统筹部门集中协调涉及部门的各项资源,明确所需要的各部门业务核心数据,包括定义数据的来源范围、数据的格式和标准规范要求等。其中,数据范围不仅包括医疗机构、公卫服务机构和卫健委等体系,也应与交通、公安、学校、主流社交平台等机构建立联系和数据交换渠道,实现公共卫生数据的集中归集、统一治理,提升公共卫生体系的综合数据管理能力。
03
统建专用、数据共享
为确保数据安全,避免敏感数据泄露,系统应遵循统建专用,专项专用的原则,实现数据统一汇总的同时也要对敏感数据进行安全保护。
此外,为充分发挥数据的生产价值和工作指导意义,在数据归集、治理后,系统应实现数据的及时共享和充分共享。横向,系统要完成与周边委办局的数据共享,实现数据跨部门、跨业务、跨系统的综合利用。纵向,系统要与各省、市级业务系统实现数据共享,一方面用于指导当地防疫工作,另一方面也实现跨区域的系统数据共享,做到全局统筹、综合管理。
疫情就是命令,保障就是使命。随着对数据管理能力认知的提升和相应制度、系统的建设与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必然会得到不断完善和加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来源:东软平台产品 https://platform.neusoft.com/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51cto.com/14925794/2534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