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goDB的范围分片和哈希分片

MongoDB的范围分片和哈希分片

题外话

前几天有人问到MongoDB的hash分片是怎么实现的,反应的时候发现自己记忆有些模糊,所以简要整理了此文用作记录。

一、MongoDB分片简介

(1)分片原理
MongoDB中数据的分片是以集合为基本单位的,集合中的数据通过片键被分成多部分。分片(sharding)是MongoDB将大型集合分割到不同服务器或者不同集群。尽管分片起源于关系型数据库分区,但MongoDB分片完全又是另一回事。

和MySQL分区方案相比,MongoDB的最大区别在于它几乎能自动完成所有事情,只要告诉MongoDB要分配数据,它就能自动维护数据在不同服务器之间的均衡。

(2)分片目的
高数据量和吞吐量的数据库应用会对单机的性能造成较大压力,大的查询量会将单机的CPU耗尽,大的数据量对单机的存储压力较大,最终会耗尽系统的内存而将压力转移到磁盘IO上。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两个基本的方法: 垂直扩展和水平扩展。

垂直扩展:增加更多的CPU和存储资源来扩展容量。
水平扩展:将数据集分布在多个服务器上。水平扩展即分片。

分片为应对高吞吐量与大数据量提供了方法。使用分片减少了每个分片需要处理的请求数。
因此,通过水平扩展,集群可以提高自己的存储容量和吞吐量。举例来说,当插入一条数据时,应用只需要访问存储这条数据的分片;使用分片减少了每个分片存储的数据。

(3)分片键(shard key)
对集合进行分片时,你需要选择一个片键 , shard key 是每条记录都必须包含的,且建立了索引的单个字段或复合字段,MongoDB按照片键将数据划分到不同的数据块中,并将数据块均衡地分布到所有分片中.为了按照片键划分数据块,MongoDB使用 基于范围的分片方式 或者 基于哈希的分片方式。

(4)数据均衡
当集群中数据的不均衡发生时,均衡器会将数据块从数据块数目最多的分片迁移到数据块最少的分片上,举例来讲:如果集合 users 在 分片1 上有100个数据块,在 分片2 上有50个数据块,均衡器会将数据块从 分片1一直向 分片2 迁移,一直到数据均衡为止.

二、两种分片介绍

基于范围的分片

对于基于范围的分片,MongoDB按照片键的范围把数据分成不同部分.
假设有一个数字的片键:想象一个从负无穷到正无穷的直线,每一个片键的值都在直线上画了一个点.MongoDB把这条直线划分为更短的不重叠的片段,并称之为 数据块 ,每个数据块包含了片键在一定范围内的数据.

在使用片键做范围划分的系统中,拥有”相近”片键的文档很可能存储在同一个数据块中,因此也会存储在同一个分片中.

基于范围的分片

对于基于哈希的分片,MongoDB计算一个字段的哈希值,并用这个哈希值来创建数据块.

在使用基于哈希分片的系统中,拥有”相近”片键的文档 很可能不会存储在同一个数据块中,因此数据的分离性更好一些.

三、总结

基于范围的分片方式提供了更高效的范围查询,给定一个片键的范围,分发路由可以很简单地确定哪个数据块存储了请求需要的数据,并将请求转发到相应的分片中.

不过,基于范围的分片会导致数据在不同分片上的不均衡,有时候,带来的消极作用会大于查询性能的积极作用.比如,如果片键所在的字段是线性增长的,一定时间内的所有请求都会落到某个固定的数据块中,最终导致分布在同一个分片中.在这种情况下,一小部分分片承载了集群大部分的数据,系统并不能很好地进行扩展.

与此相比,基于哈希的分片方式以范围查询性能的损失为代价,保证了集群中数据的均衡.哈希值的随机性使数据随机分布在每个数据块中,因此也随机分布在不同分片中.但是也正由于随机性,一个范围查询很难确定应该请求哪些分片,通常为了返回需要的结果,需要请求所有分片.

哎哟,不错噢! - - - - - - 欢迎指出有误的地方以及补充更好的方法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Tah_001/article/details/10869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