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M概念分析

1、 BPM的产生
BPM(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是一个描述一组服务和工具的一般名词,这些服务和工具为显式的流程管理(如流程的分析、定义、执行、监视和管理)提供支持。
客观地说,业务流程最开始是以BPR(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风靡全球的,但是风靡之后是大量失败的案例。1995年,BPR的创始人之一哈默在《华尔街日报》的一次访谈中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70%的BPR项目不仅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反而使事情变得更糟。1996年美国的“商业周刊”也发表了题为“重组循环”的质疑文章,世界范围内一度出现谈BPR色变的局面。
面对触目惊心的失败率,理论界和企业界痛定思痛,充分了解了导致BPR项目失败的原因并进行了认真分析总结,认为: 流程管理不仅是“重组”大拐弯,流程的持续改进更关键。在此思想影响下业务流程领域产生了其他新的概念和方法: 业务流程创新、业务流程优化、业务流程改进等。同时BPM技术是从早期的工作流管理、EAI、流程自动化、流程集成、流程建模、流程优化等技术中发展起来的,技术上兼收并蓄,内涵丰富,目前由于SOA的出现,BPM因而充实进了更丰富的内容。可以说现在的BPM是BPR、IT技术为了适应管理的需要融合进化而成,变得更有生命力。
BPM管理系统能够提供方便迅速分析业务流程、商业数据的工具,以便企业决定用最适和流程引导商业目的的实现。也就是BPM必须能用一种通用的语言传达给商业伙伴对于特殊业务流程的清晰明确的描述。

目前,BPM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 理论基础:BPM的体系、模型、定义语言的研究;
◎ 实现技术:BPM的仿真和评估;流程的事务特性;Web Service、XML、组件技术等在BPM中的应用
◎ 应用:BPM的实施技术;在不同领域内的应用方法。
2、BPM的生命周期
从整体上将BPM生命周期划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业务流程发掘(Business Process Discovery)、业务流程设计(Business Process Design)、业务流程执行(Business Process Execution)、业务流程管理维护(Business Process Administration),以及业务流程最优化(Business Process Optimization)。
2.1 业务流程发掘
企业要全面应用BPM,首先面临的工作当然是要搞清楚知道企业现行流程的工作方式与工作状况,这是后续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基石,因此理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当前流程中的信息流(Message flow)、事件流(Event flow)以及控制流(Control flow)。更为具体一点,企业需要了解哪些流程可以实施自动化?哪些流程需要人工参与?各个流程都是需要什么人来参与?需要多少人?相关流程是在组织内部执行,还是在外部被执行?风险如何评估?现有流程的瓶颈可能位于哪个环节?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在这个阶段,通常有两个方面的工作需要进行。第一个工作是进行流程评估(BPA,Business Process Assessment),一般的做法是聘请企业外部的顾问管理公司或者行业专家进行,评估的范围可能涵盖策略与管理目标与流程的连结。完成了流程评估之后,接下来就是配合导入一些管理主题(譬如ISO质量管理体系或六西格玛等),进行流程再造(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然后,将得到的信息和数据反馈到第二个阶段。
2.2 业务流程设计
这个阶段是根据前期的工作对未来进行流程的定位和设计。本阶段分为四个步骤,分别是建模(Modeling)、分析(Analyzing)、模拟 (Simulation)和流程重构(Redesigning)。如图1所示,这四个步骤是一个反复的循环,循环的目的是力求得到更准确、更有价值的业务流程。
首先是建模,通常我们将建模所采用的工具称作Process Designer(进程设计器),一般来说它包括四个比较重要的部分:结构表格(Organization Chart)、流程图(Activity Diagram)、商业规则(Business Rule),以及电子窗体(e-Form)设计工具(电子窗体指的是信息显现的接口,一般而言企业可以把应用系统的数据与流程相关的数据,通过电子窗体来展现,这样做有助于处理第三个阶段中人机互动的步骤,而呈现的方式则可以通过特定的工具进行快速的订制),
分析是从流程定义的语意与理论上进行推论,仿真则可设定机率变量与行为假设让系统自动跑出期望值或变异差数据。市场上有些产品则仅提供自动执行(Automation)或手动逐步执行以观测流程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建模并不是孤立的,在建模之后企业一定要进行流程执行动作前的分析与仿真,以便验证设计出来的流程是否正确并且适用于本企业,此外它还能提供初步设计的流程可能遇到的瓶颈信息,以避免在业务流程执行后才发现相关问题进而导致重大的运营损失。与此同时,如果分析和模拟出来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可以多次反复和循环本阶段的四个步骤,直至满意为止。这样做的好处还在于,面对外部巨大的竞争压力与种种商机,企业在进行经营和管理中(非模拟状态),对于一些细微的流程变化(Fine-grained process change),可以做出实时有效的反应,以便于企业快速地进行重构流程的工作。
2.3 业务流程执行
经过多次的建模、分析、仿真和确定了企业的业务流程之后,接下来面临的就是流程的执行。
业务流程的执行分为三个步骤,分别是部署(deployment)、自动操作(automation)和人机交互(interaction)这三个步骤并非一个循环的关系,而是由部署引出自动操作和人机交互两个步骤,自动操作与人机交互并行进行。
布署是将设计好的流程推出上线,并且让所有的参与者来执行。这里所说的参与者是泛指的,它可能是人,也可能是某些系统应用或者其他流程。对于这个步骤,企业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以最少的工作量达到运算资源(Computing Resource)与组织人员的优化和整合,最少的工作量并不意味着偷工减料或者有意地减少工作,其目的是减少企业资源占有,降低成本,从而达到效益的最大化。
在自动操作这一步骤中,负责控制执行的模块我们可称之为工作流引擎(Workflow Engine)或流程服务器(Process Server)。这个步骤具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无需技术人员的亲自参与,流程的使用者依然可以自行编辑和修改既有的商业逻辑。企业可以借助调度日程 (Scheduler) 来设定启动自动操作的时间和周期频率,另外有些厂商提供的BPM解决方案还会提供规则引擎 (Rule Engine)来进行商业规则的判别与推理。
通常情况下,并非企业的所有流程都可以自动操作,因此BPM还应提供能够让人管理自动流程与人工流程之间的接口(有的时候这种流程接口本身也是一个流程)。负责与人互动的接口被称为工作项目处理器 (Workitem Handler)。几年前工作项目处理器大都比较简单,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企业往往需要的是那种能订制、个性化,并且能整合在不同系统的接口,因此很多厂商纷纷推出了更加符合用户需求的流程入口(Process Portal)。应当说,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2.4 业务流程管理维护
当流程上线后,伴随而来的自然是管理维护的问题,这其中包括三个步骤的工作:运行(operation)、维护(maintaining)和监测(Activity monitoring)。这三个工作并行进行,相互之间不存在递进或者循环的关系。
由于在运营中,企业内外部各种状况不断出现,人员组织也会出现一些变更以及其他一些变化,业务流程的使用者或管理者需要随时掌握流程的执行状态与过程,因此他们就要求系统具备预警功能,同时可以让他们设定流程要追踪的关卡,并得到系统主动回报相关信息,及时处理相关问题。另外,服务器的流量与执行监控及流程存储(Process Repository)的数据维护功能也相当重要。
2.5 业务流程最佳化
这是所有五个阶段的最后一步,也是业务流程管理系统生命周期迈入下一个循环的“前夜”,不是终结,而是开始。本阶段包括三个步骤:测定(Measurement)、报告(Reporting)和改进(Improvement)。三者呈逐步推进的关系,缺一不可。
测定能够向使用者和管理者提供流程的执行效率;通过报告工具(Reporting Tool),企业可以对自己的组织行为有充分的了解,并将之作为持续改善的依据,这样企业才有可能策划出改进与最佳化的策略;改进是个持续性的活动,不断反复,朝向最佳化迈进。
这个阶段跟商业智能(BI, Business Intelligence)的技术与主题有异曲同工之处,不过应该看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在于BPM可以自动记录和收集与流程有关的数据,让企业主管清楚哪些流程是在标准差内,哪些是在失控状态。同时,系统提供的报表都是使用者自行定义或查询的,而且无需IT人员的参与。
从整个生命周期中,BPM的重点在:
◎ 业务流程的分析(BPA)和设计(BPD);
◎ 业务流程的改进(BPI)和优化(BPO);
◎ 业务流程自动化(BPA);
◎ 业务过程集成(BPI);
◎ 业务过程重组(BPR)——革命性变更;
◎ 业务过程外包(BPO)——聚焦核心业务。

3、BPM的发展动力
首先,企业对战略的重视转为对支持战略实现的流程的重视。
(1)对战略的重视转为对支持战略实现的流程的重视。
  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时间为基础的竞争模式成为企业管理关注的要点,正是对竞争认识的深化转为对流程的重视。关注时间的流程管理和提高效率的信息系统应用融为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因此,关注时间和效率的企业流程被认定为一种企业资源,成为当今企业管理的焦点。
(2)面对席卷全球的信息化浪潮和日益激化的竞争市场,业务流程出现的问题愈加突出,直接导致企业无法快速适应当前市场和经营环境的变化,因此,企业必须通过更加高效的运作系统来不断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这其中BPM是最为重要和有效的方式之一。
(3)BPM的内涵日益丰富吸引了不同方面关注者的“眼球”,成为解决流程领域综合性问题的框架和思想。
BPM作为管理技术,是企业进行战略选址、设施规划、库存控制、运输优化和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的核心工具和方法。企业流程管理不仅是企业流程再造,而且成为最新的管理理论和模式的核心内容。
(4)ERP应用的发展日益凸现BPM的重要性,ERP方法逐渐科学化,BPM成为ERP实施成功的保障。

对于已经应用ERP系统的企业来说,ERP的应用要将信息技术融合为企业业务流程的组成部分。ERP必须与企业的流程管理现状相适应,必须有利于企业流程管理的提高。因此,ERP等软件不能与流程管理分离,BPM是企业成功实施ERP的基石。企业如果需要借助IT项目提高管理水平,进行相应的基本流程和组织结构的优化或重组,则必须实施BPM。
4、BPM的发展趋势
BPM作为业务流程理论和工具的综合,它的发展已经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它的未来则呈现诱人的前景。BPM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从以有形的现场流水线管理发展为以无形信息为内容的业务流程管理,未来可以从三个方面概括它的趋势:
● 海纳百川,管理融合
与BPR理论同时出现的还有业务流程改善(BPI)、全面质量管理(TQM)、Six Sigma、流程变化管理等,这些理论可以被看成是防止BPR高风险的补充形式或风险弱化形式,以缓和渐进的方式从局部领域开始,逐级对流程资产进行优化。这些成熟的和最新的理论完善、充实了BPM理论体系,BPM的定义、它的操作方法、支持工具、适用范围正在得到全面的研究和发展。
● 套件化
BPM来源于工作流技术、系统集成、ERP等技术,目前它正在将工作流、应用集成、业务规则和绩效管理等复杂的应用环境逐渐聚集,形成BPM套件。BPM套件的优势是把人工工作流、应用集成、业务规则和绩效管理等应用环境的管理置于统一管理的平台之内,新一代集成BPM套件开始理清这种复杂的应用环境,为业务与IT协作提供新的对话平台。BPM套件是用于开发和运行管理业务流程软件的集成套件,用户无须整合来自不同厂商的不同技术就可以建模、部署和监测BPM系统。
目前,BPM套件的另一个新趋势就是与绩效管理结合起来,BPM产品的流程引擎通常以事件的形式报告某一数据和状态的快照,以便用于绩效管理。另外,通过将SOA技术和BPM的结合,简化BPM套件产品的处理机制、帮助IT人员更好地维护服务的策略,同时对SOA所连接到的系统产生更好可见度。
● 智能化
随着BPM应用的深入,BPM正在呈现出智能化的诱人前景。体现在业务规则的专家化、绩效监控和流程优化的智能化。
企业流程不仅是一个概念,已经成为一种知识。建立企业流程专家知识库,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实现业务流与程序流的分离,从而实现对大部分环境变化通过修改规则库或知识库即可满足,提高流程的柔性。BPM不是简单的IT项目和流程的规范,它更是知识的创造、扩散和应用过程,即知识管理过程,只有将BPM和知识管理结合起来,才能为企业创造巨大的价值。
业务流程可以通过分析业务流程执行期间捕捉到的一些关键度量来得到改进,在实际需要时将业务事件转换成业务流程和企业运作能够利用的形式付诸实施。为此,业务流程监控BAM (Business Activity Monitoring,BAM)解决方案应该能够识别在该环境中正在发生的事情,解释这种信息的意义,并决定对此如何行动。要识别重大事件需要一些高级的分析方法和业务规则系统,这些分析方法和业务规则系统应该能够在其他事件和企业运作历史的上下文环境中解释事件。这是一个自我调整的策略,当被应用到业务活动监控系统中时,将实现智能化的BPM。


猜你喜欢

转载自stevensun.iteye.com/blog/75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