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为何要进军空调业?这个行业的技术壁垒有多高?

时间来到了2020年,最大灾大难的一年。

小米空调做出来了,定频变频都做出来了。

有TCL代工的,有长虹代工,更有美的代工的,迟一点,格力代工的也不是不可能。

小米(MI)米家空调1.5匹 冷暖静音 除湿功能壁挂式

京东

¥ 2099.00

去购买

小米(MI)米家互联网立式空调柜式高效制冷/热

京东

¥ 2999.00

去购买

云米(VIOMI)1匹 定频 冷暖 iCool 1F 速冷 智能除湿

京东

¥ 1199.00

去购买

大家可以自己点进去看一下。我就不一一截图了。

应该是近两年知友的水平高涨,也有可能是以前预测未来有难度,高赞的几个回答都显得非常的浅显和有局域性!

小米进军空调业?这个行业的技术壁垒有多高?

01

家装空调,即便到了多联机,技术壁垒也不高,更别说分体机了(包括壁挂机和立式柜机)。

可能说出来大家不信,现在造一台可以用的分体机,其实和造一台风扇简单。请注意用词“可以用”。

当然也不是说造一台风扇就没有技术壁垒,这个壁垒肯定是走在极端的时候才会触碰。比如普通的扇叶风扇,哪个生产厂不是想造就造,华为说他要出个风扇,你也不会觉得很奇怪。

真正触碰到风扇壁垒的地方应该就是风扇做到极致以后,现在出现的无叶风扇,刚刚出现的时候就是行业壁垒了。

自然而然空调也是可以这样去理解。

所以小米说要做空调,真的我不会从技术层面去怀疑它能不能做得出来!

当然这是浅显的,也是其他答主也说过的,仅仅止步于这的话,我就不是大师兄啦。请接着往下看。

02

先引入一个概念,“行业技术”和“行业技术壁垒”是很浅显的一个概念,必须的细分一下才能聊的下去。

行业技术应该分为两个维度:

1、制造主流产品的成熟度

2、研发能力

制造主流产品的成熟度形容的就是一个产品在市场上是否已经做到极致了,行业壁垒是最低的。

学过工业设计和有工程学制造业专业的朋友都知道,任何一个成熟度到了顶峰的时候,都会出现同质化。

就是无论是哪个品牌,哪个人来从新设计这一类产品,你会发现都非常的像。

看不懂?没关系,我们举个例子。

拿汽车来说,1886年奔驰做出了第一台3轮汽车。

到现在已经接近150年历史了,全世界有无数的制造汽车的品牌和企业。

人类积累了150年的经验以后,慢慢的发现汽车这一款产品没法变了,都设计到了极致。无论是奔驰,还是宝马的工程学设计师设计出来的汽车都是4个轮子的。

为什么会这样,我偏要设计3个轮子不行?

还真的就不行!

因为当我们积累了大量经验以后,你会无限的接近物理的真像,也是爱因斯坦等科学家所谓的,物理本质都是一台数学公式,答案是唯一的。

看起来毫无规律的自然现象是因为你没有掌握那条负责的公式而已。

如果奔驰他是在现代社会发明的汽车,他会做什么事情?

当然是申请专利啦!然后把自己生产的核心技术藏起来不让任何人知道。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到启发的人们就开始“山寨”,对不对?因为即便我不知道具体一台车是怎么样生产的,结构是怎么样的,但是我受到了启发,仿照着做,总能做出来。

最后会不断的有人也能独立生产出来汽车,于是汽车这一个技术便不是什么核心的技术了。

第一个申请专利的人,也就直接把这个专利公开了,既然大家都知道了,也没有必要藏着掖着了。

于是慢慢的这项技术就成熟了。

而这就是高的制造主流产品的市场成熟度。

而空调,起码分体空调是属于这一范畴!

还不清晰的,希望有个课代表出来给他更好的解释吧!(话说我有课代表么?)

研发能力说的是一个产品的创新度的问题。

不啰嗦直接上例子,前面又说到成熟度高了,谁设计都一样,因为答案是唯一的,那么哪来的创新呢?是不是很矛盾?

这就很有趣了,就变成了一个“波粒二象性[1]”的问题了。我插入了注解,感兴趣的可以看看,我就不解释了。

直接说回主题。创新到底创新什么?

聊之前,先来思考一个问题。

一台汽车100公里加速从5s改进进步到4.5s,需要的代价有多大?

无疑是巨大的,无论从研发成本还是制造成本来说,可能一台100w的车能够跑到5s,但若是说要跑到4.5s的话,就为了这0.5s需要花费的成本可能是1000w(数字不一定符合现实,意思理解就可以了)。

正常平民百姓,也就是大部分人是不需要快这0.5s的对不对?掏心掏肺的说,也感受不出来,即便我感受的出来,我也不会追求这个呀。我神经病哦!

我也理解不了,为什么商家要定这么高的价格,更不懂的是为什么还有人买这0.5s?

可我知道的是,一方面研发成本确实高,代价高;另一方面并不是商家的问题,很有可能是我们的问题。

在满满的恶意之下,除了戳心以外,更加能够理解到这样的极致产品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买不.......

是不需要的,也没有必要的。

民用级别的产品有了一定的市场成熟度以后,产品本身是几乎没有任何壁垒的。

一辆跑进7s的车现在撑死20w不到,国产都有很多能跑进去了,所以制造这样一台车是很容易的。

这跟创新有什么关系呢?

还是拿车来说,车的作用本质上就是拿来代步,那些做的更舒服,内饰做的更好仅仅是附加价值,不是本质。

本质出发前面说了,动力够用了,燃油经济性也满足了,耐用度也满足了,真正核心的研发技术现在是在研究怎么从2s跑进1.2s。所以从本质的问题出发去研究发动机创新等等一系列的工作,对于民用级别的车来说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行业的龙头企业的研发能力在高成熟度的产品之下,是很难和新企业在民用级别的产品上拉开任何距离的。

事情回到小米上,即便小米不去找代工厂合作,从零开始自己构建团队,单单从分体机制冷层面来看,是能够短时间做得出来一台能效,制冷效果还有价格和格力差不多的空调的。

事情到这里慢慢的就变得更加有意思了。

小米做空调会不会做的比格力更好呢?

看到这里,有多少人是觉得我是个异想天开的傻X的,我们来打个赌,若你们看完全文还是这样觉得的,评论区打2,若后来改变了想法的,请点个赞,喜欢收藏三连一波,评论区打1。

我看看有多少朋友。

一个产品会不会做的更好,就是看创新了,既然前面说到了,在刚需的需求内,做到这样已经是足够了,很难再度创新了。(分体空调就是压缩机的变频技术)

说白了,即便压缩机技术做出花来,在分体空调上也是一个月剩个100来块而已,为了节省这一百块花费的代价是高昂的研发费用和与之而来的制造成本,没有商家会这么傻的。

那怎么创新呢?

很多朋友估计都猜到了,组合式创新

没猜到没关系,讲个故事你就豁然开朗了。

从前有个人叫做,马丁艾伯哈德,是一个硅谷的程序员。

他创立了一家公司,想装行做汽车。

全世界都笑他,一个毫无造车经验,只懂敲代码的程序员要搞制造业?估计连拧螺丝的力气都没有吧!

最后艾伯哈德把汽车的燃油发动机换成了电机,把码农的创新还用到了极致,做出了自动驾驶,让汽车连上网络,为此还让全世界政府主动为他造出来的车子,建立电站。

这家造车公司叫做——特斯拉!

燃油车,发动机技术已经在民用上突破不了了,创兴是用其他的方式来创新了。所以跨行业创业还真的不一定会有什么问题。

真的别笑,别以为格力跑去做手机一定就是个笑话(最后确实是。),说不定还真有可能是对的,也别以为小米跑去做空调也是个笑话,也说不定是对的。

甚至有可能在未来,知乎还在的话,我们的孙子抱着一台会制冷的小米手机,打开这篇文章看,挠着头不能理解,为什么手机不能制冷呢!

03

技术是单纯的,事情也是很容易理解的,只是现实生活并不会这么简单,实际上这件事情上还有另外一个变量。

那便是——商业行为!

前面技术总结的一句话就是:民用级别,但是空调知冷暖来说,小米做出来一台能用的空调非常容易,即便是自己组建团队制造,甚至因为跨行业还有可能实现另类思维的创新。

细心的同学都发现了,文中两次出现的时候,都有一个前提,小米自己做。

与其对应的是就是——与别人合作,让别人做。

也就是传统的“代工生产”。

难听一点叫做“换皮”,好听一点叫做“OEM”。

前面也说到一个产品到市场成熟了以后,技术便会开放出来。在空调也是如此,即便是压缩机的核心技术不掌握也没事。

不是还有钱嘛?

随着中国逐渐成为国际上“厉害”的国家,论财力,还没有怕过谁呢!

前有LOL不想给腾讯代理,马爸爸直接买下拳头,后有吉利收购沃尔沃,数不胜数啊!

说白了就是,从商业角度讲,小米想要做分体机市场,完善其智能家居的一部分构成,不自己做,用钱砸还砸不出来?

既然如此,何来技术壁垒一说?

随着国力的增强,现在我国的很多企业都成为了“国际巨星”,就算技术不受重视,知识产权还不完善,市场太过于浮躁,等等问题还在。

可认真研发创新的新兴企业也越来越多,龙头企业也加大了自主研发的脚步,或许这沉睡的巨龙即将苏醒,而夸行业带来的很有可能是更多不一样的思路,百家争鸣不香吗?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fuli911/article/details/108903654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