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系列 | 就谈独立思考!

2020 年的第一篇非技术文原创在这里可以能够可大家谈论独立思考这个话题,俺感到非常的激动,如果别人祝你新的一年收入翻一番,那俺要祝福你的是在新的一年要学会「独立思考」。


有人站出来反驳俺了,不就是独立思考嘛?不就是遇到问题自己解决吗,这对于俺来说太简单了。难道独立思考真的有说的这么简单吗?


为了能够写好这篇文章,俺又将俺一年前读过的丹尼尔·卡尼曼的这本《思考快与慢》利用周末时间又回顾了一遍,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读者带来新的认知和收获,我们回到人的心理学层面去体会一下独立思考有多么难。


丹尼尔·卡尼曼是俺最崇敬的心理学作者之一,下面是思维百科的简单介绍,详细信息自行网站查看。

作者简介:
丹尼尔·卡尼曼(希伯来语:דניאל כהנמן‬‎,英语:Daniel Kahneman,1934年3月5日-),生于英国托管巴勒斯坦特拉维夫,以色列裔美国心理学家。由于在展望理论的贡献,获得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于2011年出版了心理学畅销书《快思慢想》。 —— 思维百科

PS:为了照顾到一些喜欢看原版的读者,俺把俺收藏的《思考快与慢》电子书贴在文末,有需要的可获取哦!

俺考虑到一些人对一些概念很不感兴趣或者对一些术语不是特别的了解,或者对一些研究半信半疑,其实俺刚开始认识这些的时候,和大家伙有同样的感受,但是后来慢慢的在生活中得到证实。如果能够放下心中的执念,去了解一个新事物,相信令你不会太过于失望。


对于一本经典书籍值不值的去读,可不是看这本书是否为畅销书,什么书值的去读不是本文要重点分享的,有时间会单独写一篇。


大脑的运作模式


我们的大脑是如何运作的,想必很多的人都不知道,那俺就来给你聊一聊。大脑有两种状态,我们分别将它成为“系统1”和“系统2”,对于这两种状态下的大脑,思考的方式不一样的,不信,咱们现场试一下,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通过这张图片,相信你第一感觉判断这是一张愤怒的脸。那么咱们在看第二张图片如下,你能快速读出每个字的颜色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是不是第二张图片相比于第一章图片有一定的难度?并不是像第一张图片一样,搭眼一看就知道什么表情了,而是需要克制你对文字的干扰,然后读出这个字的颜色,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让卡尼尔·丹尼曼来解释这种现象,此刻就是“系统1”和“系统2”分别在发挥作用。


由此我们也得出一个结论:


“系统1”解决问题的方式很快,但是只能解决一些少数的问题,反而对于“系统2”正相反,它主要处理的就是“系统1”不能处理的有难度的问题,同时处理的问题也是非常广泛滴,但是处理的速度很“慢”。


两种系统带的影响


上边俺给大家介绍了什么是“系统1”和“系统2”,通过小例子想必大家相信了的确有这两种系统存在,但是这种存在不是实际的存在,而是一种抽象化。这个点俺要说清楚,不然你会钻牛角尖,非要切开大脑看看自己的“系统1”和“系统2”,开个小小的玩笑,俺继续来聊一下两个系统带来的影响。这些影响都是对我们每个人身体内部上的一些影响,比如说意志力、血糖水平等。


1、意识层面


对于“系统1”来说,我们一看到第一张图片或者生活中面对你的亲朋好友,一见面通过看他们脸上的表情就是到他们的心情是高兴还是苦恼、愤怒。这些都是“系统1”处理这些事情,所以是一种「下意识」的表现。

对于“系统2”则平常上班老板交给你的任务,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然后你就高度集中的去处理这个任务,此时,已经不需要“系统1”来处理了,而是“系统2”「有意识」高度集中的在处理这个问题。


2、能量消耗层面


“系统1”和“系统2”的消耗体内的能量也是不一样的。对于“系统2”来说,需要我们高度集中去解决问题,就算是我们最爱玩的游戏,高度集中时间长了,你会明显感觉到身体的乏累。同时越有难度的任务越是严重影响到你的血糖水平降低,同时呢,血糖水平也会影响到你的工作效率。

那么有小伙伴就说了,当我工作的时候,当我血糖水平降低的时候,我去吃点东西,让它快速回升不就好了。说是这么容易的,但是身体吸收升高血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要想通过补充物质来升高血糖,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恢复,所以这又涉及到“系统2”是一种稀缺的资源。


3、自控力层面


为什么说上边“系统2”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因为一旦使用完“系统2”,你会觉得身体或者大脑很累的,不想再做任何有难度的工作,尤其是自控力严重下降。所以为什么很多工作一天的人,回到家一般躺在床上刷手机、看视频、刷抖音,就是因为这不需要“系统2”的参与,从而被动的吸收。


如果说是“系统2”是一种稀缺的资源,那就可以转化到人的自控力层面,人的血糖水平的降低导致你的自控力不足。但是这是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其他的因素同时也会影响到你的自控力。所以,人的本能就是能不去调用“系统2”就不去调用,哪怕是一点点,这也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能不动脑就不动脑,俺在文末会举一些例子来看看生活中的实际情况。


“系统1”引发的缪误


互联网时代,很多人经常用到“系统1”去判断事物,因为“系统1”它不费力气,而且“系统1”只是看到了一些表面的情况。举个俺自身的例子,俺分享的很多非技术文章都是有一定的看参考意义的,只要稍微你思考一下,就会对你的生活有所改变,但是有极少部分人,只是停留在表面,写的不咋地,就“狂喷”,其实用小学老师经常说我们的一句话,叫做“不长脑子”。在心理学层面,这背后延伸出来就是这些研究和结论。


当初以为只有俺的文章才会引起“无脑人”的围观,后来通过身边写文章的人同样是存在,就连俺付费买的一些大牛的资料,同样评论也会偶尔有一两个出来用“系统1”来找存在感,读完这本书,其实挺让人出乎意料的。


所以总结一下,“系统1”经常让我们触发认知的谬误,不要一看到某某事物就开始自己的评判,而是调用一下“系统2”去思考一下,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同样俺自己付费买的一些资料确实有讲的不好的地方,反而俺去想想作者为什么这个地方讲的不好,因为毕竟每个人的基础水平不一样,其他购买的人就认为讲的不错呢,只要你去思考,有很多的因素会包含在里边,所以不要做互联网人见人打的“评判员”。


大脑的“惰性”


我们前边也说过,“系统2”是非常消耗能量的,所以一般人的本身能不调用“系统2”就不调用。这也导致了“系统2”的懒惰。借助丹尼尔·卡尼曼的观点就是。


“其自身却很懒惰。除了必需的努力外,它不愿多付出,哪怕是一点点”


所以大多数人都不愿意轻易去调用“系统2”。正是因为“系统2”的原因,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出现了,后边会具体讲讲这种差距。


为什么独立思考这么难?


回到最初的问题上,回答一下为什么人独立思考这么难?俺之前无论是在自己的“饭团”还是知识星球都无数次说过「心理舒适区」,经常调用“系统1”就会让你处于一个心理舒适区,那么你越想处于一种心理舒适区那么你一直处于“系统1”,你停留的时间越久,你越久就越难以摆脱它,反之亦然。


「心里舒适区」就会造成一种心理学上的「马太效应」,所谓的「马太效应」就是说越是经常思考的人越是善于思考;越少思考的人,越是不思考,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开。


最后再举个例子我们就结尾了,很多读者在俺的微信群里问问题,其实再你问问题之前,你想到两种方式,第一种就是百度,第二种就是问其他人。但是人脑有“惰性”和“无意识”,所以有时候你“系统1”就「下意识」选择问别人,因为这个过程不需要调用“系统2”去百度搜索从而消耗大量的脑力。


俺也一样,一开始不喜欢思考,遇到问题总是想问身边的朋友。但是后来俺是怎么解决的呢?比如在公司遇到问题,先想想,想不出来就想问俺项目组的老大,此时“系统1”已经调用,但是俺非要抑制“系统1”的调用,然后放下这个念头,再通过一些搜索引擎或者之前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果然效果不错,前期会难掌控,毕竟“系统1”不是吃素的,多进行几次这样,就会形成一种独立思考的习惯,所谓的「马太效应」。


❤️ 你的三连是我最大的支持,拜谢!

我是小鹿,一个混迹在互联网的分享者,一个喜欢用「动画」分享技术的原创博主。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第一时间收到通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本文首发于原创公众号:「小鹿动画学编程」

一个三本混出来的一个幽默风趣的程序员,维护着一个既有技术又有温度的原创号,一直认为能把复杂的东西讲明白是一件很牛逼的事情。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36903042/article/details/10595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