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受争议的智慧城市建设如何在突发情况下体现自身的价值

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平台……早已成为了科技公司的标准配置,当这些新时期的“水电煤”逐渐走进日常生活时,“智慧城市”的观念就拥有了极好的落地土壤。
智慧城市的关键是提升城市运作效率,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因此当特殊情况来临时,大家针对于智慧城市的期许通常会很高,比如当前疫情侵扰,恰恰是智慧城市兑现能力的时候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备受争议的“智慧城市”:基础性需求与基础性信息采集存空隙
但是很遗憾,至少本次疫情扩散的初期,在资源调用方面,国内的大部分智慧城市,未见出众表现。
2月10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司长陈越良提议:“能否开发设计一款服务社区抗疫的软件,这比捐10个亿还有用。”
说的很真实,但也很无奈,在此之前如火如荼的“智慧城市”好像并没有在关键时期发挥出超乎想象的能量,反倒“瘫痪了”。
现如今行业内针对于智慧城市并没有统一的基本概念,不过大家公认为智慧城市实际上是基于信息通信技术,全方位感知、分析、整合和处理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各种信息,实现各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以及时对城市运营管理中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化响应和决策支撑。
最终实现的结果是提升 群众生活品质,也就是要能够满足人的需求,否则的话一切都是空谈。在本次疫情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实是人的生理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因此才造成 了后面更高的需求的被迫中止。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将人类需求从低到高按层级分成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而受本次疫情的影响,早已严重的影响了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也就是处于处于金字塔需求中的最底层,基础性需求不能满足更高的需求也就更不能满足了。
二、单点突破的新技术:动态与静态数据交互方可打破信息孤岛
实际上从上图中我们已经发现,自以为很平稳的底层需求,实际上并不是坚不可摧的,从内部而言,任何的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会对整体造成极大的影响,造成 城市的“瘫痪”。
此前统计,截至2017年3月,我国95%的副省级城市、83%的地级城市,累计超过500座城市,均明确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但在此次疫情中也暴露出了“智慧城市”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1)某些城市为应对疫情全城道路开启红灯,还有城市交通指示灯转换时间一成不变,完全没有考虑到车流量的因素,这是智慧交通?
2)一部分医院人满为患,造成流量拥堵,医资等超负荷运转,而一部分医院门口罗雀,初期没有做到很好分流,造成 后期全部堰塞,这是智慧医疗?
3)面对面A4纸登记信息、逐层上报、疫情信息求助无门、社区上门检查……效率低、信息重复、信息拥堵等状况随时在上演,这是智慧社区?
这个时候的智慧城市去哪去了?当这些问题正在发生的时候,我们只有接收信息的权利,却也分不清楚真假。事实上我们的“智慧城市”,仍处于“数字城市”建设的初期,自身的基础建设都还没有完成,因此遭遇复杂状况是没法应对的。
不过,当智慧城市按下暂停键的时候,在此之前一直在探寻实际落地场景的科技互联网公司们下手了,结合自身算法与研发的优势,陆续推行了社区智能化排查系统,协助社区基层管理人员,利用信息化方式进行社区封闭管理、信息采集与统计分析、重点隔离人员远程监管等工作。
比如云问科技为协助高校更为有效的防范疫情,开发构建了高校疫情智能化咨询服务平台,在不停地加班确保更多高校的服务,同时云问也向国内十多家参与疫情防控的政府机构、医疗机构以及研究机构等免费开放云服务平台,提供咨询分诊、隔离随诊以及观察回诊等服务;硅基智能紧急推行AI智慧回访平台,对本地社区住户密集、流动大的基层社区居民进行排查,迅速搞清楚健康和流动状况,并宣传正确的疫情防范方法与收集疫情大数据工作。
利用这些渠道获得的疫情数据,便于上报政府机构,可做到数据实时掌握实时更新,而且利用线上操作,降低面对面信息采集的人力需求,降低近距离接触感染病毒的风险。
三、“智慧城市”涅槃中重生:城市先得智慧化
从结果来看,单点突破的系统好像实际用处更大一些,这些科技互联网企业可能只是“智慧城市”中的一个环节,但在整个管理体系已经无法运行的时候,单点突破便成为了他们最大的优势。
为何单兵作战可以,团队作战就困难重重,其实就是在智慧城市的基层建设上缺乏对各类资源的整合与共享,部门、行业存在信息孤岛,导致牵一发而动全身。
不过在短暂性的停滞后,一部分城市开始启动动态性数据监测模块,开始在原有静态数据的基础上添加实时监控和分析,为当前的疫情综合治理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支持;使得内外数据先关联而且可呈组织形式的视觉化,视觉化呈现自然也是城市智慧化的重要环节。
四、智慧城市的终极:风险与危机有预策略、成本与效率ko实际指标
那么不妨将此次疫情当做是“智慧城市”理念的一次压力测试,大家也从这当中看到了现存的问题,之后在“智慧城市”的创建中,应更多的关注金字塔的底层需求,要有长期性的规划和目光,而不是只为追赶概念,从技术的层面提升城市运营管理的情报综合分析决策能力,最终真正的满足人的需求。
并且未来智慧城市需要进一步加强统一指挥调度平台的建设,同时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真正的发挥出静态、动态数据的价值,提升 数据交互能力,并且面对城市的风险与危机有预策略,也就是预判、预警、预防;最终指标自然也是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成本降低,公共服务效率提升。
虽一直都有声音质疑城市智慧化早期资金投入过大与后期产出不成正比,只不过从具体情况来看,不可将这两个指标做单纯的对比,比如说云计算,大数据,务必前试与前测以及试研,这些硬性成本必定会是大的。亚马逊便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长久以来,亚马逊一直都着眼于数据获取和分析,利用其强大的数据挖掘能力进行获客和销售,使得亚马逊早就远远地超出了它的传统运营模式,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上市公司。
大家务必要用长远的目光去看待城市智慧化的问题,这是一个持续发展和进化的过程,其最终效果也将无法估量。
疫情过后,智慧城市会补足板块,但一直在后面追着跑终究会有些被动,真正的全方面智慧起来才算得上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相信有了这次教训,“智慧城市”的推动效率和质量在下一步会出现新的突破和爆发。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ztmap2020/article/details/109094455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