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U-1176 免费馅饼 动态规划DP-数塔模型讲解+题解

● 本题解会有详细的分析,适合初学者阅读
## 原题

Problem Description

都说天上不会掉馅饼,但有一天gameboy正走在回家的小径上,忽然天上掉下大把大把的馅饼。说来gameboy的人品实在是太好了,这馅饼别处都不掉,就掉落在他身旁的10米范围内。馅饼如果掉在了地上当然就不能吃了,所以gameboy马上卸下身上的背包去接。但由于小径两侧都不能站人,所以他只能在小径上接。由于gameboy平时老呆在房间里玩游戏,虽然在游戏中是个身手敏捷的高手,但在现实中运动神经特别迟钝,每秒种只有在移动不超过一米的范围内接住坠落的馅饼。现在给这条小径如图标上坐标:
img
为了使问题简化,假设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馅饼都掉落在0-10这11个位置。开始时gameboy站在5这个位置,因此在第一秒,他只能接到4,5,6这三个位置中其中一个位置上的馅饼。问gameboy最多可能接到多少个馅饼?(假设他的背包可以容纳无穷多个馅饼)

Input

输入数据有多组。每组数据的第一行为以正整数n(0<n<100000),表示有n个馅饼掉在这条小径上。在结下来的n行中,每行有两个整数x,T(0<T<100000),表示在第T秒有一个馅饼掉在x点上。同一秒钟在同一点上可能掉下多个馅饼。n=0时输入结束。

Output

每一组输入数据对应一行输出。输出一个整数m,表示gameboy最多可能接到m个馅饼。
提示:本题的输入数据量比较大,建议用scanf读入,用cin可能会超时。

Sample Input

6
5 1
4 1
6 1
7 2
7 2
8 3
0

Sample Output

4

题目分析

咳咳,用cin也能过…关一下缓冲照样可以AC嘛…

首先,这是一道典型的数塔问题,我们需要前导来辅助讲解本题目:首先来分析数塔问题(我们只讨论DP解法)。

数塔问题:有一个r行的数塔,数塔上有若干数字。问从数塔的最高点到底部,在所有的路径中,经过的数字的和最大为多少?
如下图,是一个5行的数塔,其中7—3—8—7—5的路径经过数字和最大,为3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于数塔问题,我们一般有两种思路遍历求解:自上而下、自下而上。

1.自上而下型:正三角

当经过某个节点A时,到达A路径上数字的最大和=A左上方和右上方两个节点B、C中所能达到数字最大和中较大的那一个+节点A的数字,我们将其写成状态转移方程:
d p [ i ] [ j ] = m a x ( d p [ i − 1 ] [ j ] , d p [ i − 1 ] [ j − 1 ] ) + n u m [ i ] [ j ] dp[i][j] = max(dp[i - 1][j], dp[i - 1][j - 1]) +num[i][j] dp[i][j]=max(dp[i1][j],dp[i1][j1])+num[i][j]
其中, i , j i,j i,j分别表示行列的坐标,dp数组为维护最大和的数组,num数组储存的是输入的数字

2

我们举例来说明:这里为了举例方便,选取第一个具有肩上数的数字机型分析:第三行的①:

我们首先求左上角的数字3和右上角的数字8其能达到的最大和:

3显然只有7—3一条路径,故最大和是10;8显然也只有7—8一条路径,其最大和是15;

两者中较大的是15,故经过1所能达到的最大和是15+1=16。

循环对每个节点进行计算后,最后一行扫一遍,得到的最大值即为结果

2.自下而上型:倒三角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为了演示方便,我将原题的数塔进行了翻转

与自上而下型不同的是,在状态转移时,变成从该数字的左下角和右下角(对于原始数塔的位置而言)来取max了。状态转移方程:
d p [ i ] [ j ] = m a x ( d p [ i + 1 ] [ j ] , d p [ i + 1 ] [ j + 1 ] ) + n u m [ i ] [ j ] dp[i][j] = max(dp[i + 1][j], dp[i + 1][j + 1]) +num[i][j] dp[i][j]=max(dp[i+1][j],dp[i+1][j+1])+num[i][j]
逆序遍历的写法相比于顺序遍历优点在于:少了最后一步求末行max的过程,最高点储存的即是最大值

前导知识结束,我们回到问题本身

首先,我们先看样例:最多可以接到4个馅饼,我们来模拟一下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种接法是:第1s接住x=5的一个馅饼,第2s移动到x=6,接住x=7上的两个馅饼,第3s移动到x=7,接住x=8的一个馅饼,共计4个馅饼。

看完样例,我们继续分析题目:这十个坐标点是固定的,每个点能接到的馅饼数量是可统计的,因此,我们可以将问题转换为数塔模型。

如同图中的坐标轴,我们将时间维度视为数塔模型中的“行”,列不需要转义,就构成了数塔。

得益于倒三角最终结论的优越性:终点列最高行即为答案,因此我们采用自下而上型解法。

状态转移方程: d p [ i ] [ j ] = d p [ i ] [ j ] + m a x ( m a x ( d p [ i + 1 ] [ j ] , d p [ i + 1 ] [ j + 1 ] ) , d p [ i + 1 ] [ j − 1 ] ) dp[i][j]=dp[i][j]+max(max(dp[i+1][j],dp[i+1][j+1]),dp[i+1][j-1]) dp[i][j]=dp[i][j]+max(max(dp[i+1][j],dp[i+1][j+1]),dp[i+1][j1])

AC Code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N = 1e5 + 10;
int dp[N][20];

int main(){
    
    
    int n = 0;
    ios::sync_with_stdio(0);
    int begin = INT_MIN;
    while(cin >> n && n){
    
    
        memset(dp, 0, sizeof(dp));
        for(int i = 0; i < n; i++){
    
    
            int t, s; cin >> s >> t;
            dp[t][s]++;
            begin = max(begin, t);
        }
        for(int i = begin - 1; i >= 0; i--){
    
    
            for(int j = 0; j <= 10; j++){
    
    
                dp[i][j] += max(dp[i + 1][j], max(dp[i + 1][j + 1], dp[i + 1][j - 1]));
            }
        }
        cout << dp[0][5] << endl;
    }
    return 0;
}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yanweiqi1754989931/article/details/113096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