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扣」第 152 题:乘积最大的子数组(动态规划)

思路

  • 这个问题很像「力扣」第 53 题:最大子序和,只不过当前这个问题求的是乘积的最大值;
  • 「连续」这个概念很重要,可以参考第 53 题的状态设计,将状态设计为:nums[i]结尾的连续子数组的最大值
  • 类似状态设计的问题还有「力扣」第 300 题:最长上升子序列,「子数组」、「子序列」问题的状态设计的特点是:nums[i] 结尾,这是一个经验,可以简化讨论。

提示:nums[i] 结尾这件事情很重要,贯穿整个解题过程始终,请大家留意。

分析与第 53 题的差异

  • 求乘积的最大值,示例中负数的出现,告诉我们这题和 53 题不一样了,一个正数乘以负数就变成负数,即:最大值乘以负数就变成了最小值
  • 因此:最大值和最小值是相互转换的,这一点提示我们可以把这种转换关系设计到「状态转移方程」里去
  •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这里常见的技巧是在「状态设计」的时候,在原始的状态设计后面多加一个维度,减少分类讨论,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

这里是百度百科的「无后效性」词条的解释:

无后效性是指如果在某个阶段上过程的状态已知,则从此阶段以后过程的发展变化仅与此阶段的状态有关,而与过程在此阶段以前的阶段所经历过的状态无关。利用动态规划方法求解多阶段决策过程问题,过程的状态必须具备无后效性。

再翻译一下就是:「动态规划」通常不关心过程,只关心「阶段结果」,这个「阶段结果」就是我们设计的「状态」。什么算法关心过程呢?「回溯算法」,「回溯算法」需要记录过程,复杂度通常较高。

而将状态定义得更具体,通常来说对于一个问题的解决是满足「无后效性」的。这一点的叙述很理论化,不熟悉朋友可以通过多做相关的问题来理解「无后效性」这个概念。

第 1 步:状态设计(特别重要)

  • dp[i][j]:以 nums[i] 结尾的连续子数组的最值,计算最大值还是最小值由 j 来表示,j 就两个值;
    • j = 0 的时候,表示计算的是最小值;
    • j = 1 的时候,表示计算的是最大值。

这样一来,状态转移方程就容易写出。

第 2 步:推导状态转移方程(特别重要)

  • 由于状态的设计 nums[i] 必须被选取(请大家体会这一点,这一点恰恰好也是使得子数组、子序列问题更加简单的原因:当情况复杂、分类讨论比较多的时候,需要固定一些量,以简化计算);

  • nums[i] 的正负和之前的状态值(正负)就产生了联系,由此关系写出状态转移方程:

    • nums[i] > 0 时,由于是乘积关系:
      • 最大值乘以正数依然是最大值;
      • 最小值乘以同一个正数依然是最小值;
    • nums[i] < 0 时,依然是由于乘积关系:
      • 最大值乘以负数变成了最小值;
      • 最小值乘以同一个负数变成最大值;
    • nums[i] = 0 的时候,由于 nums[i] 必须被选取,最大值和最小值都变成 0 0 0 ,合并到上面任意一种情况均成立。
  • 但是,还要注意一点,之前状态值的正负也要考虑:例如,在考虑最大值的时候,当 nums[i] > 0 是,如果 dp[i - 1][1] < 0 (之前的状态最大值) ,此时 nums[i] 可以另起炉灶(这里依然是第 53 题的思想),此时 dp[i][0] = nums[i] ,合起来写就是:

dp[i][1] = max(nums[i], nums[i] * dp[i - 1][0]) if nums[i] >= 0

其它三种情况可以类似写出,状态转移方程如下:

dp[i][0] = min(nums[i], nums[i] * dp[i - 1][0]) if nums[i] >= 0
dp[i][1] = max(nums[i], nums[i] * dp[i - 1][0]) if nums[i] >= 0

dp[i][0] = min(nums[i], nums[i] * dp[i - 1][1]) if nums[i] < 0
dp[i][1] = max(nums[i], nums[i] * dp[i - 1][0]) if nums[i] < 0

第 3 步:考虑初始化

由于 nums[i] 必须被选取,那么 dp[i][0] = nums[0],dp[i][1] = nums[0]

第 4 步:考虑输出

题目问连续子数组的乘积最大值,这些值需要遍历 dp[i][1] 获得。

参考代码 1

public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maxProduct(int[] nums) {
    
    
        int len = nums.length;
        if (len == 0) {
    
    
            return 0;
        }

        // dp[i][0]:以 nums[i] 结尾的连续子数组的最小值
        // dp[i][1]:以 nums[i] 结尾的连续子数组的最大值
        int[][] dp = new int[len][2];
        dp[0][0] = nums[0];
        dp[0][1] = nums[0];
        for (int i = 1; i < len; i++) {
    
    
            if (nums[i] >= 0) {
    
    
                dp[i][0] = Math.min(nums[i], nums[i] * dp[i - 1][0]);
                dp[i][1] = Math.max(nums[i], nums[i] * dp[i - 1][1]);
            } else {
    
    
                dp[i][0] = Math.min(nums[i], nums[i] * dp[i - 1][1]);
                dp[i][1] = Math.max(nums[i], nums[i] * dp[i - 1][0]);
            }
        }

        // 只关心最大值,需要遍历
        int res = dp[0][1];
        for (int i = 1; i < len; i++) {
    
    
            res = Math.max(res, dp[i][1]);
        }
        return res;
    }
}

复杂度分析

  • 时间复杂度: O ( N ) O(N) O(N),这里 N N N 是数组的长度,遍历 2 次数组;
  • 空间复杂度: O ( N ) O(N) O(N),状态数组的长度为 2 N 2N 2N

问题做到这个地方,其实就可以了。下面介绍一些非必要但进阶的知识。

第 5 步:考虑表格复用

  • 动态规划问题,基于「自底向上」、「空间换时间」的思想,通常是「填表格」,本题也不例外;
  • 由于通常只关心最后一个状态值,或者在状态转移的时候,当前值只参考了上一行的值,因此在填表的过程中,表格可以复用,常用的技巧有:
    • 1、滚动数组(当前行只参考了上一行的时候,可以只用 2 行表格完成全部的计算);
    • 2、滚动变量(斐波拉契数列问题)。
  • 掌握非常重要的「表格复用」技巧,来自「0-1 背包问题」(弄清楚为什么要倒序填表)和「完全背包问题」(弄清楚为什么可以正向填表);
  • 「表格复用」的合理性,只由「状态转移方程」决定,即当前状态值只参考了哪些部分的值

Java 代码:

public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maxProduct(int[] nums) {
    
    
        int len = nums.length;
        if (len == 0) {
    
    
            return 0;
        }

        int preMax = nums[0];
        int preMin = nums[0];

        // 滚动变量
        int curMax;
        int curMin;

        int res = nums[0];
        for (int i = 1; i < len; i++) {
    
    
            if (nums[i] >= 0) {
    
    
                curMax = Math.max(preMax * nums[i], nums[i]);
                curMin = Math.min(preMin * nums[i], nums[i]);
            } else {
    
    
                curMax = Math.max(preMin * nums[i], nums[i]);
                curMin = Math.min(preMax * nums[i], nums[i]);
            }
            res = Math.max(res, curMax);

            // 赋值滚动变量
            preMax = curMax;
            preMin = curMin;
        }
        return res;
    }
}

复杂度分析

  • 时间复杂度: O ( N ) O(N) O(N),这里 N N N 是数组的长度,遍历 2 次数组;
  • 空间复杂度: O ( 1 ) O(1) O(1),只使用了常数变量。

这里说一点题外话:除了必要的「0-1」背包问题和「完全背包」问题,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需要掌握「表格复用」的技巧以外。在「力扣」上做的「动态规划」问题都可以不考虑「表格复用」。

我做题通常不先考虑优化空间,理由如下:

  • 空间通常来说是用户不敏感的,并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空间成本低,我们写程序通常需要优先考虑时间复杂度最优
  • 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通常来说不可能同时最优,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的是优化解法思路都是「空间换时间」,这一点几乎贯穿了基础算法领域的绝大多数的算法设计思想;
  • 限制空间的思路,通常来说比较难,一般是在优化的过程中才考虑优化空间,在一些限制答题时间的场景下(例如面试),先写出一版正确的代码是更重要的,并且不优化空间的代码一般来说,可读性更强。

以上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总结

动态规划问题通常用于计算多阶段决策问题的最优解。

  • 多阶段,是指解决一个问题有多个步骤;
  • 最优解,是指「最优子结构」。

动态规划有三个概念很重要:

  • 重复子问题:因为重复计算,所以需要「空间换时间」,记录子问题的最优解;
  • 最优子结构:规模较大的问题的最优解,由各个子问题的最优解得到;
  • 无后效性(上面已经解释)。

动态规划有两个特别关键的步骤:

  • 设计状态:
    • 有些题目问啥,就设计成什么;
    • 如果不行,只要有利于状态转移,很多时候,就可以设计成状态;
    • 根据过往经验;
    • 还有一部分问题是需要在思考的过程中调整的,例如本题。
  • 推导状态转移方程:通常是由问题本身决定的。

动态规划问题思考的两个方向:

  • 自顶向下:即「递归 + 记忆化」,入门的时候优先考虑这样做;
  • 自底向上:即「递归」,从一个最小的问题开始,逐步得到最终规模问题的解。后面问题见得多了,优先考虑这样做,绝大部分动态规划问题可以「自底向上」通过递推得到。

相关练习

  • 「力扣」第 376 题:摆动序列
  • 股票系列 6 道问题:区别仅在于题目加了不同的约束。一般来说有一个约束,就在「状态设计」的时候在后面多加一维,消除后效性,这个系列里最难的问题,也只有 2 个约束,因此状态设计最多 3 维。增加维度是的状态设计满足无后效性,是常见的解决问题的技巧。
题目序号 题解
121. 买卖股票的最佳时机(简单) 暴力枚举 + 动态规划 + 差分思想
122. 买卖股票的最佳时机 II(简单) 暴力搜索 + 贪心算法 + 动态规划
123. 买卖股票的最佳时机 III(困难) 动态规划
188. 买卖股票的最佳时机 IV(困难) 动态规划
309. 最佳买卖股票时机含冷冻期(中等) 动态规划
714. 买卖股票的最佳时机含手续费(中等) 动态规划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lw_power/article/details/106185074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