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之Redis】Linux环境下安装以及启动

最近接触一下比较热门的NoSQL数据库之一 的Redis,当然这个技术现在很成熟,但是在之前的工作和学习中并没有广泛接触,今天从头开始学习一下这个技术,网上现在存在关于Redis的技术博客会有很多很多,但是作者认为有些东西还是自己亲自经历过才可以学习一些精髓。

学习Redis需要一个应用环境,作者准备了Aliyun与服务器和Redis4.0.12安装包作为环境搭建的基础平台。

一、简单介绍一下Redis数据库

Redis是当前比较热门的NOSQL系统之一,它是一个开源的使用ANSI c语言编写的key-value存储系统(区别于MySQL的二维表格的形式存储。)。和Memcache类似,但很大程度补偿了Memcache的不足。和Memcache一样,Redis数据都是缓存在计算机内存中,不同的是,Memcache只能将数据缓存到内存中,无法自动定期写入硬盘,这就表示,一断电或重启,内存清空,数据丢失。所以Memcache的应用场景适用于缓存无需持久化的数据。而Redis不同的是它会周期性的把更新的数据写入磁盘或者把修改操作写入追加的记录文件,实现数据的持久化

Redis自身的特点

  • Redis读取速度为110000次/秒,写的速度为81000次/秒
  • 原子性:Redis的所有操作都是原子性,同时Redis还支持对几个操作全并后的原子性执行
  • 支持多种数据结构:字符串(String)、列表(List)、哈希(Hash)、集合(Set)、有序集合(ZSet)
  • 持久性:持久化,主从复制(集群)
  • 支持过期时间、事务、消息订阅
  • 官方不支持window,但可以有三方版本

二、Redis安装

本篇只介绍Linux系统下的安装

1.准备系统环境(阿里云服务器Linux)

2.首先在Redis官网上下载安装包,地址http://download.redis.io/releases/redis-4.0.12.tar.gz

3.通过远程管理工具XShell、XFtp把Redis-4.0.12.tar.gz拷贝到Linux服务器下

4.切换文件路径,对源文件进行解压缩

cd /opt/soft_instation
tar zxvf redis-4.0.12.tar.gz

5.使用make命令 对Redis解压缩后的文件进行编译

cd redis-4.0.12.tar.gz
make

编译完成之后,可以看到解压文件redis-3.0.7 中会有对应的src、conf等文件夹,这和windows下安装解压的文件一样,大部分安装包都会有对应的类文件、配置文件和一些命令文件。

6.编译完成之后,进入src文件夹下,执行make install命令进行安装

cd src
make install

以上操作完成了Redis的安装操作

三、环境配置以及服务启动

1.通常情况下,为了方便管理,会将Redis的安装配置文件和常用的命令脚本拷贝到统一的文件夹中

  • 存放常用命令   /softfiles/redis/bin
  • 存放配置文件  /softfiles/redis/etc

创建文件夹的命令

mkdir -p /softfiles/redis/bin
mkdir -p /softfiles/redis/etc

文件复制命令

-- 配置文件copy
cd /opt/soft_instation/redis-4.0.12/
cp redis.config /softfiles/redis/etc

-- 常用命令copy
cd /opt/soft_instation/redis-4.0.12/src
cp redis-cli redis-server mkreleasehdr.sh redis-check-aof redis-check-rdb redis-benchmark /softfiles/redis/bin

 2.修改redis.config文件中的daemonize为yes(默认为no)

3.再次启动redis服务,并制定修改后的文件

./redis-server /softfiles/redis/etc/redis.config

-- 查看服务启动
ps -A | grep redis

4.简单测试使用

执行redis-cli操作脚本,进入redis操作环境,以键-值对的形式设置变量名和变量值,然后通过变量名获取值

-- 使用redis终端脚本
cd /softfiles/redis/bin
./redis-cli

-- 设置值
set redisTest RedisTest(设置值时候千万不要留有空格)

-- 取值
get redisTest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dgxin_605/article/details/85222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