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的性格是如何影响企业决策的?

全文约3400 字,阅读需10分钟

导读

彼得·德鲁克认为,“决策是管理者特有的任务。管理者之所以为管理者,正是由于他拥有特殊的地位和知识,所以人们期望他能做出对整个组织、绩效和成果有特殊影响的决策。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做的是有效的决策。”那么,有效的管理者是如何做有效的决策的呢?

本文由两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个实证调研结果,来自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教授忻榕在疫情期间对中国500多家企业的CEO进行的调查,了解在遇到突发风险时,管理者不得不更多地依靠性格特质来做出决定时,不同的性格会做出怎样的决策,这些决策又会对企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第二部分来自彼得·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第七章“有效的决策”,其中德鲁克列出了有效决策的不可或缺的几大条件,我们摘选了四条(小标题为编者所加,内容有删减),可以对照忻榕教授的调研结果比对一下。

管理者必须学会卓有成效。

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The executive’s job is to be effective; and

Effectiveness can be learned.

——彼得·德鲁克

第一篇

忻榕:管理者的性格

是如何影响企业决策的?

作者 | 忻榕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教授、拜耳领导力教席教授)

来源 | 中欧EMBA (ID:CEIBSEMBA)

在外部环境风平浪静时,企业管理者有既定的决策模式来应对挑战。但遇到突发风险时,管理者不得不更多地依靠性格特质来做出决定,那怎样的性格会做出怎样的决策,这些决策又会对企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疫情期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教授忻榕对中国500多家企业的CEO进行了调查,最终得到了一些有趣的发现。

01

乐观主义者?悲观主义者?

在这500位CEO中,乐观主义者占52%,悲观主义者占48%,比例几乎相同。

乐观主义者主要是企业创始人,信心的来源是密切的人际关系网,他们相信在经济遇挫时仍能依靠这些关系获得商业机会。

某位建筑设计龙头企业的创始人表示,多亏了“我们的品牌、长期的客户关系以及相互信任,才得到了客户让商业项目得以继续的承诺”。

悲观主义者集中在B2C市场,他们担忧市场需求下降,担忧消费者把钱存起来而不是花出去。

乐观的CEO心态积极,对自己和团队充满信心,而过度悲观的CEO则可能营造恐惧和焦虑的气氛,使员工的工作热情也下降。

无论你是乐观主义者还是悲观主义者,都建议你采取开放、平易近人的领导风格。这会帮助你获得反馈,知悉你的风格是否为团队传达了正确的信息。

02

成本偏向?人员偏向?

削减成本是应对危机的有效举措。但会影响员工的幸福感、满意度和职业安全感。

在这次调查中,各行业具有可变通能力的女性CEO和通才CEO比起成本更偏向人员。他们试图解决员工不满及工作不投入的问题。

某位在线互助保险公司的女CEO强调:

“人员与创新是我们企业的关键。这些成功因素在新冠疫情期间不会改变,将来也不会改变。我毫不犹豫地投资于员工的培训和发展,并招聘来自其他企业的成熟有经验的管理者。一旦疫情结束,这些人将帮助我们成长壮大。”

无论你是成本偏向或是人员偏向,其实都无法牺牲一方。亏损或员工士气低落都会导致公司失败。

不要问“我们如何才能降低成本?”,而要试着问“我们如何才能继续竞争?”这样才能够避免恶性循环。

03

短期思维?长期思维?

过度注重短期思维可能会损害未来业务,过度注重长期思维可能会危及公司当下生存。

在这次调查中,多数CEO偏向长期思维,尤其在B2B市场。B2C市场上的CEO们则忙着采取短期的紧缩措施,但即便如此,其中也有一部分人在展望新的商业模式。

偏向短期思维的CEO应当留心当下的行为,是否会对企业的能力、品牌和利益相关方产生潜在的长期影响。

偏向长期思维的CEO可能会高估盈利能力。如果有一位高管或者合伙人,能够不断给予理性的提醒,也许能帮助这些领导者避免不切实际,兼顾短期效益。

在危机期间,领导者需要保持客观和理性。这通常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知道自己把哪些决策偏向带到工作中,以及如何克服它们的短处,可以助你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危机。

第二篇

彼得·德鲁克:有效的决策

作者 | 彼得·德鲁克

来源 |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译者:许是祥

内容有删减,小标题为编者所加,文章版权归属机械工业出版社

管理者在做出决策时并不需要花很多时间,但决策却是身为管理者特有的任务。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做的是有效的决策。有效不意味着决策多,相反,有效的管理者不做太多的决策。他们所做的,都是重大的决策。

01

除非有不同观点,否则就不需要做决策。

有效的决策者有意激发相互冲突并寻求不一致的意见,而非寻求意见一致。之所以要坚持有不一致意见,有三项主要理由:

第一,唯有不一致意见,才能保护决策者不会沦为组织的囚徒。

在一个组织中,所有人都必有求于决策者,每个人都各有所求,都希望主管的决策能对自己有利。唯一能突破这一陷阱,使决策者不致于成为某方面的俘虏的办法,就在于引起争辩、掌握实据和经过深思熟虑的反面意见。

第二,反面意见本身,正是决策所需的“另一方案”。

决策时只有一种方案,别无其他选择,无论多么深思熟虑,那与赌博何异?只有一种方案,失败的机会必高。也许是这个决策打从开始就错了,也许是其后因情况变化而使决策错了,如果在决策过程中原有若干方案可供选择,则决策者进可攻、退可守,有多方思考和比较的余地。

反之,舍此以外别无他途,决策人在遇到该决策行不通的时候,就只有背水一战了。

最后第三个理由,是反面意见可以激发想象力。

一位管理者处理问题时,不论是政治、经济、社会问题,还是军事问题,通常总是“不确定性”极高,此时就需要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来开创新的局面。这就是说,我们需要想象力,因为缺乏想象力的管理者不可能从另一个不同的、全新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

想象力需要被激发后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否则它只能是一种潜在的、尚未开发的能力。不同意见,特别是那些经过缜密推断和反复思考的、论据充分的不同意见,便是激发想象力的最为有效的因素。

所以,有效的管理者要会运用反面意见。只有这样,

他才能避免为“似是而非”的看法所征服;

他才能得到“替代方案”,以供他选择和决定;

他也才能在万一决策行不通时不至于迷惘。

同时,鼓励反面意见,可以启发他本人的想象力,启发与他共事者的想象力。

反面意见能把“言之有理”者转化为“正确”,再把“正确”转化为“良好的决策”。

02

运用“见解的冲突”这一工具,看清问题的每一面

有效的管理者绝不认为,如果某一行动方向为“对”,其他行动方向就一定都为“错”。他也绝不坚持己见,以自己为“对”,以他人为“错”。有效的管理者第一步会先找出为什么各人有不同的意见。

有效的管理者会问:

“如果此人的立场果真正当、果真合理、果真有见地的话,此人的看法又将如何呢?”

身为管理者,不论他本身刻意求好之心如何迫切,也不论他如何自信看出了别人的错误,只要他打算做一项正确的决策,就会将了解“对方”作为他探求“另一方案”的方法。

见解的冲突正是他的“工具”,运用这项“工具”,他才能保证自己看清问题的每一面。

03

“我们是不是真的需要一项决策?”

最后,有效的管理者还得再问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真的需要一项决策?”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呢?因为有时候什么都不做也是一种决策。

做一项决策像动一次外科手术。任何新的决策都不免影响既有的制度,因此多少得冒风险。

外科医师不到非动手术不可的时候绝不轻言开刀;同样地,不到非做决策的时候,也不宜轻易做出决策。每一位决策人也正像外科医师一样,各有不同性格。有的倾向于急进,有的偏于保守。但是大体上,他们信守的原则是一致的。

什么时候需要决策?如果继续保守成规,情况就会恶化,那就必须做出新的决策。遇有新的机会来临,而且这个新的机会至关重要、稍纵即逝的时候,也必须立刻做出新的决策。

决策的反面是不做任何决策。有时候不做任何改变,事情也不会出问题。

我们问:“保持现状,会有什么后果?”如果答案是:“不会有变化。”那我们又何必横生枝节?即使问题颇为恼人,但问题并不重要,也不致有什么严重后果,那我们也没有改变的必要。

我们通常所做的决策,大部分都介于必须做决策与可以不做决策这两者之间。

我们碰到的问题,大多数并不是“随他去吧,船到桥头自然直”,但也不至于严重到不做新决策便将无可救药的程度。我们的问题,通常多是如何改进,而不是如何做真正的变革和创新。

有效的管理者会做比较:做了新决策,可能有什么收获和风险;不做又可能有什么损失。至于如何比较,实际上只要遵循下面两项原则就够了:

如果利益远大于成本及风险,就该行动;

行动或不行动,切忌只做一半或折中。

有效的决策者,会采取行动或不采取行动,而不会只采取一半行动。只采取一半行动才是不折不扣的错误,是一项绝对不符合最起码的要求和不符合边界条件的错误。

04

勇气

一切条件具备,现在就只等着决策了。规范已经清楚了,不同方案已经想到了,得失也衡量了。一切都已经一目了然,应该采取什么行动,也已经清清楚楚。该采取什么决策,已是明摆着的了。不幸的是,绝大多数决策是在此时流产的。决策者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决策那么难受,那么不受欢迎,那么不容易。

到了这一步,不但需要判断,更需要勇气。

我们不敢说所有的决策都会让人觉得痛苦,但实际上有效的决策执行起来往往会让人产生不愉快的感觉。到了这一步,有效的管理者绝不会说:“让我们再研究研究!”那只证明这位管理者缺乏胆识。

面对“再研究研究”的呼声,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会问:“是不是再做一次研究就能讨论出新方案来?即使研究出新的方案,它是不是一定比现有的方案好?”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管理者就不需要再去做任何研究,他绝不会因为自己的优柔寡断再去浪费别人的时间。

不过,如果他的确尚未了解清楚,他也不会冒冒失失地决策。有效的管理者都知道希腊哲人苏格拉底所说的“守护神”,那是潜藏在人身体内的“神灵”,他不断提醒我们:“千万要小心!”

但是,只要决策是正确的,就没有理由因其执行困难、因其可怕,或因其麻烦而退却。略加犹豫有时难免,但也仅仅是“略加”犹豫而已。

有效的决策者不会等得太久,也许一两天,最多一两个星期。只要“守护神”不在他耳朵边,他便会尽快行动。

组织雇用管理者并不是要他去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管理者的责任是要把该做的事做好,具体地说,就是要进行有效的决策。

需要项目管理资料合集的同学可留言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2400743/article/details/113242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