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绘制业务架构图 — 3.分解图

分解图:是对研究对象的有序分离、或是对细粒度要素的有序归集。
分解图是业务架构三视图的第二张图,其目的有两个:一是自上而下的“分解”,二是自下而上的“汇集”。但不论是分解还是汇总,都是从上向下绘制的,因此将此类图统称为“分解图”。
分解图,可以给出研究对象内部要素之间更细节的从属关系,是细粒度的表达方式。通常被用来做架构图中的详细设计。绘制分解图需要对研究对象有深刻的理解。
分解图是对研究要素的“静态表达”(比较而言,流程图是“动态表达”,详见下一篇)。

1. 模型解读

以企业的收支功能为例,说明下面分解图模型的表达方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分解:从上而下将粗粒度的要素按照一定的关系由“① → ② → ③”逐级向下分解。
  2. 分层:可以看出在同一张分解图上,表现出了三个层级,即:①层、②层、③层。
  3. 从属:可以看出主项和子项的关系,每个下层相对于上层都是子项,③是②的子项、②是①的子项。
  4. 分区:从分解图中除去“分层”的表现外,还可以看出“分区”的表现,②、③、④、⑤都是分区。
  5. 关系:关联线指出了上下级之间的关系,这里没有使用带箭头的关联线,如果要强调分解的方向,可以使用带有箭头的关联线。
  6. 粒度:这里每一层(①层、②层、③层)内的要素粒度必须要一致。

2. 模型画法(以“向下分解”为例)

首先要确认你的分析结果用“分解图”表现是适用的。绘制的顺序是:分层、分区、功能,绘制的顺序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分层:首先要确定分层(横向)
    □第一层是“对象”, □第二层是对第一层拆分(2.1和2.2);
    □第三层是对二层的拆分(3.1.1/3.1.2;3.2.1~3.2.1);

  2. 分区:再去确定分区(横向)
    □分区④的构成:2.1;3.1.1和3.1.2;
    □分区⑤的构成:2.2;3.2.1、3.2.2和3.2.3;
    如果还有更下面的层,也是重复前面的步骤,分解图的用途非常的广泛,形式多样,既有纵向布局、也有横向布局。

3. 适用场景

任何可以向下一级进行拆分的对象,都可以绘制它的分解图。比如

  1. 功能:系统 → 子系统 → 模块 → 功能;
  2. 组织:行业 → 企业 →部门 → 岗位 → 角色;
  3. 工作:企业经营 → 财务 → 预算 → 报销 → 支付;
  4. 物品:材料分类 → 设备分类 → 固定资产;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想要了解更多的内容,请参考《大话软件工程—需求分析与软件设计》一书。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lihognjun/article/details/110734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