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道德经》第十五章 - 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古之善为士者,
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
犹兮若畏四邻;
俨兮其若客;
涣兮若冰之将释;
敦兮其若朴;
旷兮其若谷;
混兮其若浊;
澹兮其若海;
飂兮若无止。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一、得道之人的特征


古时候的得道之人,
见解高深玄妙,非一般人所能理解。


因其深藏不可识,只好勉强用以下比喻来形容他:
办事沉稳谨慎,像走过冬天的冰河一样;
心怀忧患意识,像警觉着近邻的袭击一样;
神态恭敬庄严,像做客一样;
态度和蔼可亲,像正在消融的冰一样;
性情淳朴厚道,像未经雕琢过的木料一样;
心胸豁达,像空旷的山谷一样;
个性浑厚包容,像浑浊的江河大流一样;
神态深沉恬淡,像深沉的大海一样;
行动起来灵动,像不知停止的风一样。


得道之人,
能够在浑浊的河水中静止下来,
然后慢慢地自我澄清!

得道之人,
能够使静止不动的东西运动起来,
‘然后慢慢地显露生机!




二、盈满则亏,物壮则老


老子认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事物发展壮大而达到满盈的程度,
就过于强大了,必然就会走向衰竭,
就是说它渐渐不再合乎道了,
不合于道就会很快衰亡。

因此遵行道之人不追求富有、盈满;
正因为不崇尚盈满,
适时而止,没有达到满盈的程度,
所以可以不陷入危险的境地,
能够在事物趋于破旧的时候浴火重生,推陈出新。


比如在管理学的领域:
领导者不应当过分追求壮大,
而使事物趋于满盈而过早走向衰亡;

反而应当注意发展要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上,
保持不至于过早满盈的程度,因而能够从容创新,
使事物在破旧死亡之前能够处于有足够发展空间的新状态,
因而能够继续发展。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4648216/article/details/113832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