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网络性能优化的几个思路

一、关于网络性能优化

NAT 基于 Linux 内核的连接跟踪机制,实现了 IP 地址及端口号重写的功能,主要被用来解决公网 IP 地址短缺的问题。

在分析 NAT 性能问题时,可以先从内核连接跟踪模块 conntrack 角度来分析,比如用 systemtap、perf、netstat 等工具,以及 proc 文件系统中的内核选项,来分析网络协议栈的行为;然后,通过内核选项调优、切换到无状态 NAT、使用 DPDK 等方式,进行实际优化。

网络问题比 CPU、内存或磁盘 I/O 都要复杂,无论是应用层的各种 I/O 模型,冗长的网络协议栈和众多的内核选项,抑或是各种复杂的网络环境,都提高了网络的复杂性。

不过,也不要过分担心,只要你掌握了 Linux 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网络协议的工作流程,再结合各个网络层的性能指标来分析,你会发现,定位网络瓶颈并不难。

找到网络性能瓶颈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优化了,也就是如何降低网络延迟,并提高网络的吞吐量。

二、确定优化目标

实际上,虽然网络性能优化的整体目标,是降低网络延迟(如 RTT)和提高吞吐量(如 BPS 和 PPS),但具体到不同应用中,每个指标的优化标准可能会不同,优先级顺序也大相径庭。

就拿NAT 网关来说,由于其直接影响整个数据中心的网络出入性能,所以 NAT 网关通常需要达到或接近线性转发,也就是说, PPS 是最主要的性能目标。

再如,对于数据库、缓存等系统,快速完成网络收发,即低延迟,是主要的性能目标。

而对于我们经常访问的 Web 服务来说,则需要同时兼顾吞吐量和延迟。

所以,为了更客观合理地评估优化效果,我们首先应该明确优化的标准,即要对系统和应用程序进行基准测试,得到网络协议栈各层的基准性能。

三、 网络性能工具

Linux 网络协议栈

首先是网络接口层和网络层,它们主要负责网络包的封装、寻址、路由,以及发送和接收。每秒可处理的网络包数 PPS,就是它们最重要的性能指标(特别是在小包的情况下)。你可以用内核自带的发包工具 pktgen ,来测试 PPS 的性能。

再向上到传输层的 TCP 和 UDP,它们主要负责网络传输。对它们而言,吞吐量(BPS)、连接数以及延迟,就是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你可以用 iperf 或 netperf ,来测试传输层的性能。

不过要注意,网络包的大小,会直接影响这些指标的值。所以,通常,你需要测试一系列不同大小网络包的性能。

最后,再往上到了应用层,最需要关注的是吞吐量(BPS)、每秒请求数以及延迟等指标。你可以用 wrk、ab 等工具,来测试应用程序的性能。

不过,这里要注意的是,测试场景要尽量模拟生产环境,这样的测试才更有价值。比如,你可以到生产环境中,录制实际的请求情况,再到测试中回放。

总之,根据这些基准指标,再结合已经观察到的性能瓶颈,我们就可以明确性能优化的目标。



网络性能优化

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通常通过套接字接口进行网络操作。

由于网络收发通常比较耗时,所以应用程序的优化,主要就是对网络 I/O 和进程自身的工作模型的优化。

套接字

套接字可以屏蔽掉 Linux 内核中不同协议的差异,为应用程序提供统一的访问接口。

每个套接字,都有一个读写缓冲区。

传输层

传输层最重要的是 TCP 和 UDP 协议,所以这儿的优化,其实主要就是对这两种协议的优化。

网络层

链路层

链路层负责网络包在物理网络中的传输,比如 MAC 寻址、错误侦测以及通过网卡传输网络帧等。

自然,链路层的优化,也是围绕这些基本功能进行的。

接下来,我们从不同的几个方面分别来看:

在优化网络的性能时,我们可以结合 Linux 系统的网络协议栈和网络收发流程,从应用程序、套接字、传输层、网络层再到链路层等,对每个层次进行逐层优化。

实际上,我们分析和定位网络瓶颈,也是基于这些网络层进行的。而定位出网络性能瓶颈后,我们就可以根据瓶颈所在的协议层,进行优化。具体而言: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39094034/article/details/113478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