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yond Dolby(STEREO)

    假期读读书,记录一下,书全名《BEYOND DOLBY(STEREO) CINEMA IN THE DIGITAL SOUND AGE》, Beyond Dolby Stereo => Digital Surround.

    声音格式年表大致如下,它的发展不只受技术因素的影响,也受电影工业经济状况,消费者,美学实践等的影响。

5.1 Digital Surround  听觉美学

    用 DRC 技术让一些电影变得更响,“我们实际上得到过多的动态范围了。我们必须在混录中控制它,要不然会把观众炸出影院。 ---沃尔特·默奇”,大多数影院的放映电平比影片的混录电平低,导致很多导演坚持把自己的电影混得更高,即便后来通过响度水平标准化解决这个问题后,大部分导演、制片人和执行人认为要持续攻击观众视觉和听觉以期观众有更多的  focus 和刺激。

    用 DRC 技术让一些电影变得更轻柔,在电影中有些段落配有音乐、音效和对白,它们其中任何部分(都是很响的)中一个或多个元素的缺失了,可以被称作“相对安静”,如《对话尼克松》高潮部分,前总统承认错误时,将现场的空气声,摄制组的声音和动效声“静默”,唯独保留尼克松的语声,使整条声音听起来显得安静。

     用 DRC 技术让一些电影两者兼具,在动静之间创造更好的动态对比,如《华氏911》开场是一架飞机撞入世贸中心的声音,随后立即是短时间的寂静,用这种对比加强了心理上的恐惧。

DRC 相关技术可以参考链接文章。

    “更复杂,一点也不用怀疑,更多可感知的声音,绝对的”,《终结者2》做的声轨不仅包含数千个原始声音,也通过同时还放几十个可察觉的不同声音来叙事,其中最大的动作场景,一个加长的追逐戏,使一大批声音在多声道里移动,观众感觉到一种剧烈运动和速度。

    数字环绕声分立声道系统允许电影制作者把声轨中的任意一个声音元素精确地放在影院的任意5个声道中,这种能力可能是独有的、超越杜比立体声的最重要的技术进步。《角斗士》中,麦克西莫斯从一个小的空间走出来进入一个巨大的竞技场时,用到一次通过所有5个声道表现持续移动的效果。

    多声道声像移动的一个主要原则是让对白保持在前中声道(Center),但数字环绕声给予了电影制作者适当打破传统规则的可能性。青年喜剧《太坏了》中,为了故事的叙述目的而把对白从中声道移除。电影中3个好朋友Seth、Evan、Fogell 正在讨论放学后的计划时被老师的批评声打断,声音从画外发出,使用右前声道,表现出老师的相对位置,提供了声音和叙事之间的一种空间匹配。

    LEF 声道不是作为一种特殊的循环声效的一部分使用,而是更多的在短时爆发的声音上,给这些爆炸声或者看起来较大的视觉效果增添“重量”感。

    接下来几个章节描述视觉美学相关的拍摄和剪辑手法对声音美学的影响,及当代电影数字环绕风格的解读和应用,后面有兴趣再学习了解。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u472269100/article/details/120592718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