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IA

HCIA 华为初级网络工程师

网络基础

1.OSI模型

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 7层模型

应用层 --人机交互
抽象语言(人类语言)转变为编码;
应用程序属于此层。
表示层 
编码转变为二进制。

会话层
 提供会话层地址,应用程序内部地址—没有统一标准。
传输层
分段(受MTU限制)     提供端口号    TCP/UDP

 MTU:最大传输单元  4层分段时,每一段的最大容量

默认1500    端口号 0-65535    1024-65535 动态端口号—随机标定客户端的进程       1-1023  注明端口  用于默认固定标记不同的服务

1)TCP:传输控制协议

面向连接的可靠传输协议

在完成传输的基础工作之上,还会额外保障传输的可靠性

面向连接 --- 通过3次握手建立端到端的虚链路

可靠传输 --- 4种可靠传输机制 --- 确认   重传  排序  流控(滑动窗口)

2)UDP: 用户数据报文协议

非面向连接的不可靠传输协议

仅完成传输的基本工作---分段、端口号

网络层
 IP---internet 协议  --互联网协议       路由器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 = 逻辑链路控制层(LLC)+介质访问控制层(MAC)   控制硬件   交换机
物理层
硬件    网卡,网线,中继器,集线器。

2.网络变大

1)节点增加
HUB集线器 (缺点:安全、延时、地址、冲突)。

地址:MAC地址由48位二进制构成,全球唯一,出现烧录,16进制显示。

冲突 :所有节点同时发送数据  导致电流在物理介质上相遇,抵消,消失

CSMA/CD 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 ;排队,不能完全解决冲突,增加延时。

2)距离延长
增加一个中继器 (放大器),5倍。

网线为RJ-45 双绞线(传输数字信号    被设备识别和读取)

电话线为RJ-11

速率约等于(带宽/8)*85%

网络变大要求(引进网桥——交换机)

集线器提供端口密度
1)无限的传输距离。
2)完全没有冲突——所有节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自己的数据。
3)单播——一对一传输数据。

交换机为二层设备;可以进行数据和电流间转换

3.交换机工作原理

当数据进入交换机后,交换机先查看数据中的源MAC地址,之后将该数据进入的接口与该mac映射记录到本地的MAC表中;再查看数据中的目标mac地址,基于mac地址表的记录仅转发到唯一的接口(单播);若没有记录将洪泛该流量;
洪泛:除流量进入接口外,其他所有接口复制转出。

网络变大—无限距离、无冲突、单播—交换机——二层设备-MAC地址—洪泛—洪泛的范围–路由器—IP地址 ---- ARP—广播 —广播域(洪泛域)

4.IPV4和IPV6地址

由32位二进制构成 ,存在网络位和主机位的区分;洪泛范围相同使用同一个网络位不同主机位;不同洪泛范围网络位不能相同;
使用点分十进制标识  192.168.1.1

IPV6地址:  128位二进制构成     冒分16进制  

5.ARP(地址解析协议)

 通过对端的一种地址来获取对端另一地址的方法。

1)正向ARP :已知对端的IP地址,通过广播来获取对端的MAC地址

2)反向ARP: 已知本端的MAC地址,获取本端IP地址

3)无故ARP:在设备刚使用ip地址或使用过程中,向外进行正向ARP请求,但请求的地址为本地的ip地址;--用于地址冲突检测

6.名词解析

1)DNS:域名解析服务

2)TCP/IP协议栈道  5层(4层)模型  
3)封装: 设备将数据从高层向底层加工处理的过程--- 过程中数据包将越来越大。
4)解封装:设备对数据的识别过程,过程中数据将越来越小,与封装相反。
5)PDU:协议数据单元   对不同层封装的数据单位标识。
应用层-----数据报文
传输层-----段
网络层—--包
数据链路层—--帧
物理层-----比特流

7.IPV4地址:

32位二进制构成 ,点分十进制标识,192.168.1.1;

存在ABCDE分类:

ABC类为单播地址既可以作源ip地址,也可以作为目标ip地址;

D类为组播地址 – 只能作为目标ip地址;

E类为保留地址;

基于ip地址的第一个8位进行分类:

A  1-126    B  128-191   C  192-223     D  224-239      E  240-255

另外只有单播地址中存在网络位(标识对应广播域)+主机位概念,故只有单播地址存在子网掩码;

ABC三类的区别:

A 默认的子网掩码 255.0.0.0

B                255.255.0.0

C                255.255.255.0

8.特殊地址:

1、127     环回地址   127.0.0.1

2、255.255.255.255   受限广播地址,路由器不转发该数据包

3、0.0.0.0   1)缺省 –所有地址  2)无效—没有地址

4、主机位全0 

192.168.1.0 255.255.255.0  不是一个单播地址,不能配置为设备的ip地址;

网络号,代表着这个网段;

192.168.1.x 255.255.255.0=192.168.1.0 255.255.255.0  简写:192.168.1.0/24

5、主机位全1

不是一个单播地址,不能配置为设备的ip地址;

直接广播地址;192.168.1.11111111/24 = 192.168.1.255/24

6、169.254.0.0/16  本地链路地址,自动私有地址

终端设备在自动获取ip地址失败后,本地自动分配的ip地址,网络位固定,主机位随机。

9.子网划分

VLSM 可变长子网掩码,通过延长子网掩码的长度,将原来的主机位,借位到网络位来实现将一个网络号切分为多个,用于标记多个广播域,但每个广播域范围将缩小;

  • 192.168.1.0/24  划分为4个子网,写出每个子网的可用ip地址范围

128  64  32  16  8  4  2  1

192.168.1.    00 0000000    192.168.1.0/26    192.168.1.1-62

255.255.255.  11 0000000    255.255.255.192

192.168.1.    01 0000000    192.168.1.64/26  192.168.1.65-126

255.255.255.  11 0000000    255.255.255.192

192.168.1.    10 0000000   192.168.1.128/26  192.168.1.129-190

255.255.255.  11 0000000   255.255.255.192

192.168.1.    11 0000000   192.168.1.192/26  192.168.1.193-254

255.255.255.  11 0000000   255.255.255.192

  • 172.16.0.0/15 划分为4个子网,写出每个子网的可用地址范围

172.0001 000  0.0  0000000.00000000  172.16.0.0/17  172.16.0.1—172.16.127.254

255.1111 111  1.1  0000000.00000000  255.255.128.0

172.0001 000  0.1  000000000000000  172.16.128.0/17 172.16.128.1—172.16.255.254

255.1111 111  1.1  000000000000000  255.255.128.0

172.0001 000  1.0  000000.000000000  172.17.0.0/17   172.17.0.1-172.17.127.254

255.1111 111  1.1  000000.000000000 255.255.128.0

172.0001 000  1.1  000000.000000000  172.17.128.0/17  172.17.128.1-172.17.255.254

255.1111 111  1.1  000000.000000000  255.255.128.0

10.无类域间路由  CIDR    

取相同位,去不同位;

<Huawei>   用户模式    查看参数

<Huawei>system-view

[Huawei]    系统模式   管理设备

[Huawei-???]  各种专用配置模式,仅为某种配置进入

Quit  一层一层退

帮助系统:

?  查看该模式或该单词后可以进入的命令及注解

Tab键    自动补全一个单词

[Huawei]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0  进入接口

[Huawei-GigabitEthernet0/0/0]ip address 192.168.1.250 255.255.255.0  配置ip地址

[Huawei-GigabitEthernet0/0/0]quit  退出

[Huawei]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1

[Huawei-GigabitEthernet0/0/1]ip address 192.168.2.1 24

<Huawei>display  ip interface brief  查看接口摘要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9811734/article/details/114936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