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高考时

有人说,当一个人开始回忆往事时,说明他开始老了。的确,高考已经过去快三十年,我也开启了人生的下半场。

那一年的高考,一切显得平淡无奇,既没有家长穿旗袍助威,也没有气势如虹的宣誓,甚至我走进考场时,我的父母正在远在几十公里之外的乡下劳作,根本就不知道我正在进行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

说起高中生涯的平淡无奇,主要是那时人的耐受力强。教室没有空调,也没有风扇,下晚自习就要熄灯。到了高三,自然有的人想要多自习一会,所以会点上蜡烛。现在回想起来,夏天本来气温就高,再加上蜡烛和几十位同学散发的热量,不知那时是怎么忍受过来的。

冬天也很惨,学校没有澡堂,南方小县城也没有那种公共浴室(也可能有,但舍不得花钱)。我们就去开水房打热水,然后站在宿舍前的走廊上淋浴。冬天北风呼呼的刮,我们就着热水的那点热气,将身子过一下水。

高三那一年,我第一次看到了计算机(没看到全貌,貌似连显示器都没有)。虽然那时已经是九十年代,但在中国,电脑还是非常稀少,我们学校就一县城重点中学,自然不会配备电脑,给我们开计算机课程。为什么学校会有一台电脑呢?

我们那一年正进行着高考改革,考试科目从原来的 7 门减少到 5 门,总分由原来的 720 分 增加到 750 分。更为夸张的是,高考志愿改为考前填报。在高考的前一个月,我们就要填报志愿,这下我们可傻眼了,没有可参考的数据。这时学校弄来了一台计算机,学生估计一个考分,电脑就会打印出建议填报的学校。当然这是要收费的,当时有很多城里的学生花钱,但乡里的学生很少(至少我和几个要好的同学)去花这笔钱。

现在想想这套系统相当简单,设置每个学校的分数范围,弄一个语句简单查询就可以出结果,但当时觉得好神奇啊。这也促使我所有的第一志愿的专业都选择了计算机。

高考的考场就在本校,高考期间我依然住宿学校的宿舍,所以感觉就如同平时考试一样。考完之后,没有狂欢,没有流泪,而是非常平静的离开学校,回到了家乡。

当年的交通和信息相当闭塞,没有电话和网络查分,我甚至都不知道哪一天分数下来。村里没有电话,还是我的一个亲戚从城里回来,把消息带回来的。那时我正在田里收割稻谷,距离放榜已经过去了三四天。

因为提前志愿报考了国防科技大学(军校),我又跑到学校去体检。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等待通知书的到来(没有渠道查询是否录取)。以前有新闻报道,村里的干部攫取了别人的通知书,然后让自己的孩子冒名顶替去上高校,这在那个年代绝对是可能的,幸好这样的事情没有在我身上发生,通知书最后平安到达了我的手中。

令我非常意外的是没有被军校录取,其实以我的分数,哪个军校都能上。后来才得知,我一个体检项漏了,但老师找不到我的人,因为我体检完就直接回家了。

真的是造化弄人,按照我的个性,上军校,献身科研也许是更好的选择。

更悲催的是,第一志愿的计算机专业也没录上,调剂到电机专业。但高三时种下的种子,一直在发芽,让我在大学期间自学了计算机编程(专业也开设了一些计算机相关的课程,比如FORTRAN程序设计、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单片机等),大三时通过了计算机水平与资格考试的程序员级别。

毕业后在一家变压器厂短暂工作了几个月之后,我就转行到了计算机行业,自此以后就一直在计算机行业耕耘。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mogoweb/article/details/117677461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