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晋升正教授职称需要多久

在高校,没有哪一位教师不在意职称,在高校里,一般的职称设定都是:初级、中级、副高级、正高级,对应的职称称呼分别是: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不同的职称会直接关系到教师们工作的薪水福利、职业声望、科研经费等,也是衡量大学教师、人才、知识、贡献的重要指标。

十年磨一剑

大学老师队伍当中,最普遍的就是讲师(中级职称)升入教授的时间。下面用两个调查报告说明:

1、大学教师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时间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2012 中国大学教授调查”中,对199位博士研究生的统计发现需要至少10年以上,且在本科学历、硕士学位、博士研究生的经历等因素对晋升所用的时间形成一定影响。

2、《我国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影响因素的事件史分析--讲谈人类学生论道》一文中,关于从讲师到教授共花费12年多的时间。

10c1a5da6d51a6a4c5644ec91c86b4ad.png大学教师的单位类型、所处学科因素与中级职称到高级职称所需时间表。就职院校更有名气时,晋升越快,也可能是这些学校人才水平偏高。按学科划分,理工科还是晋升最快的。按个人背景,读博肯定是晋升更快。但做博后至少2年起步,反而会延长时间,之前就报导过做博后越久收入越低的统计报告

按照上面这份大学学科带头人的单位类型,所处学科因素与中级职称到高级职称所需时间表来:不管是单位的不同、科学研究方向不同,还是学历的差别,大学教师从中级职称起至正高职的平均需要用上十年的时间!

职称的金字塔是职称越高,人数就越少,大多教师花费的时间可能只是两三年甚至三十年,更有甚者直到退休都没有机会做副教授,而有些特例博士、博士后毕业直升教授,当然,这个跟年轻人的时代红利有关,也是推动当前学术界快速发展的重要政策之一,博士刚毕业,30岁出头就直聘教授、副教授的,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有资格参评”和“评得上”是两回事

2021年1月,人社部、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圈定了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的基本标准。

f484b2ff899e6998e6104950be00fcab.png

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各个高校的参评标准虽然都有差别, 但高级职称都对教学质量、论文水平、课题研究等都严格要求, 职称越往上越苛刻, 是参评难点, 更难的是越往后也会符合参评条件的老师越多, 但职称的名额一直以来都是僧多粥少、一个萝卜一个坑, 所以能否参评上个职称, 不在于你有多强,在于对手有多强。

从改革开放前没有具体量化标准和同行参与评价, 到上世纪80 年代开始用同行评审的形式发表论文; 再到现在, 论文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上; 再到出现了ESI 评价指标, 高被引论文、高被引作者成为新时代高水平科研的代表的情况下, 又过了十年来, 以往评价制度没有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人们认为能够有更加公正合理的评价指标的, 就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的那样。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不断的探索,许多高校在引才、留才、用才上都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比如:破五唯——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 以及高校大力推行的代表人物制度、文章代表作制度,这也是近些年来我们可以经常看到80后、90后被破格晋升为教授、副教授的原因之一。

在近几年里,南京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许多高校也采取了职称评审新办法,部分大学教师凭借代表性成果还是优秀教教学成绩,从讲师那里直接破格选拔成为教授。

69529b338cc28aa30977f8326189e29c.png

中山大学

3059acf3e391bf17349d5499039e5088.png

西安交通大学

d7cf57b05ffb41c24cbc8891e404d65a.png

安康学院

综上所述,近年来大学教师晋升正教授职称少则3.5年,多则10几年,甚至到也达不到正高要求,熬资历,熬时间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现在是拼实力,拼成果的时代,尤其近些年,代表作制度的实行,也许一篇文章就能评教授。

本文来源建模思维学习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授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文章只为学术新闻信息的传播,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10000+:菌群分析 宝宝与猫狗 梅毒狂想曲 提DNA发Nature Cell专刊 肠道指挥大脑

系列教程:微生物组入门 Biostar 微生物组  宏基因组

专业技能:学术图表 高分文章 生信宝典 不可或缺的人

一文读懂:宏基因组 寄生虫益处 进化树

必备技能:提问 搜索  Endnote

文献阅读 热心肠 SemanticScholar Geenmedical

扩增子分析:图表解读 分析流程 统计绘图

16S功能预测   PICRUSt  FAPROTAX  Bugbase Tax4Fun

在线工具:16S预测培养基 生信绘图

科研经验:云笔记  云协作 公众号

编程模板: Shell  R Perl

生物科普:  肠道细菌 人体上的生命 生命大跃进  细胞暗战 人体奥秘  

写在后面

为鼓励读者交流、快速解决科研困难,我们建立了“宏基因组”专业讨论群,目前己有国内外5000+ 一线科研人员加入。参与讨论,获得专业解答,欢迎分享此文至朋友圈,并扫码加主编好友带你入群,务必备注“姓名-单位-研究方向-职称/年级”。PI请明示身份,另有海内外微生物相关PI群供大佬合作交流。技术问题寻求帮助,首先阅读《如何优雅的提问》学习解决问题思路,仍未解决群内讨论,问题不私聊,帮助同行。

7b317b93193b10e2446ccaf071a2ae05.png

学习16S扩增子、宏基因组科研思路和分析实战,关注“宏基因组”

点击阅读原文,跳转最新文章目录阅读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oodcorpse/article/details/124373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