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网络论文复现结果不一样,神经网络样本太少

1、神经网络学习样本越多,泛化能力越强?

是的。

构复杂性和样本复杂性:神经网络的容量以及规模称之为神经网络的结构复杂性,样本复杂性是训练某一固定结构神经网络所需的样本数目。

样本质量是训练样本分布反映总体分布的程度,或者说由整个训练样本集提供的信息量。样本质量可以强烈地影响神经网络的泛化能力,改进训练样本质量,也是改善神经网络泛化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由于学习速率是固定的,因此网络的收敛速度慢,需要较长的训练时间。对于一些复杂问题,BP算法需要的训练时间可能非常长,这主要是由于学习速率太小造成的,可采用变化的学习速率或自适应的学习速率加以改进。

BP算法可以使权值收敛到某个值,但并不保证其为误差平面的全局最小值,这是因为采用梯度下降法可能产生一个局部最小值。对于这个问题,可以采用附加动量法来解决。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谷歌人工智能写作项目:小发猫

2、神经网络,训练样本500条,为什么比训练样本6000条,训练完,500条预测比6000条样本好!

并非训练样本越多越好,因课题而异样本重复对神经网络的影响。 1、样本最关键在于正确性和准确性。你所选择的样本首先要能正确反映该系统过程的内在规律。我们从生产现场采得的样本数据中有不少可能是坏样本,这样的样本会干扰你的神经网络训练。通常我们认为坏样本只是个别现象,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尽可能大的样本规模来抵抗坏样本造成的负面影响。 2、其次是样本数据分布的均衡性。你所选择的样本最好能涉及到该系统过程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这样可以极大可能的照顾到系统在各个情况下的规律特征。通常我们对系统的内在规律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尽可能大的样本规模来“地毯式”覆盖对象系统的方方面面。 3、再次就是样本数据的规模,也就是你要问的问题。在确保样本数据质量和分布均衡的情况下,样本数据的规模决定你神经网络训练结果的精度。样本数据量越大,精度越高。由于样本规模直接影响计算机的运算时间,所以在精度符合要求的情况下,我们不需要过多的样本数据,否则我们要等待很久的训练时间。 补充说明一下,不论是径向基(rbf)神经网络还是经典的bp神经网络,都只是具体的训练方法,对于足够多次的迭代,训练结果的准确度是趋于一致的,方法只影响计算的收敛速度(运算时间),和样本规模没有直接关系。
如何确定何时训练集的大小是“足够大”的?
神经网络的泛化能力主要取决于3个因素:
1.训练集的大小
2.网络的架构
3.问题的复杂程度
一旦网络的架构确定了以后,泛化能力取决于是否有充足的训练集。合适的训练样本数量可以使用Widrow的拇指规则来估计。 拇指规则指出,为了得到一个较好的泛化能力,我们需要满足以下条件(Widrow and Stearns,1985;Haykin,2008): N = nw / e 其中,N为训练样本数量,nw是网络中突触权重的数量,e是测试允许的网络误差。 因此,假如我们允许10%的误差,我们需要的训练样本的数量大约是网络中权重数量的10倍。

3、在神经网络学习的训练过程中,训练样本的输入的顺序会影响最后的结果么?

当训练样本数比较少时,训练效果区别不是很大;但是当训练样本非常大时,神经网络会遗忘最开始训练过的样本(表现在开始训练的样本对权重的影响变小)。

4、bp神经网络,如果学习样本数据过多,会不会变成统计学预测?

您好,如果神经网络大于一层,就不会是统计学预测。统计学的回归分析是线性的,类似单层的神经网络。但多层神经网络的逻辑模式,因为中间有激活函数的处理,是非线性的,因此是统计学无法达到的。

5、神经网络中学习率、批处理样本数量、迭代次数有什么意义和影响?

学习率是指每次训练过程中(迭代)变量改变(更新)的比率,例如x(t+1) = x(t) - a * delta
其中a可以看出学习率,一般在0 - 1之间,相当于步长,而delta相当于方向。
批处理样本数量,标准的BP是单样本学习的方法,例如图片识别,第一个图是猫,然后输入图像,网络学习一次(变量更新一次),学习到图片的特征,然后再输入第二个图片狗,在前面的基础上再学习。 而批训练,就是说两个图片一起输入后,计算两个样本学习的平均的误差(Loss), 从整体上来学习整个训练样本集合,这样的学习对于大样本数据更加有效率。
迭代次数就是学习的次数了,每次迭代就是向最优点前进的一小步,神经网络要学习到样本的特征,那就要一步一步地走,走了很多步才能到达符合精度地地点,所以需要学习很多次。

6、BP神经网络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其优缺点有哪些?

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旨在模仿人脑结构及其功能的信息处理系统,就是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实现模式识别.可处理一些环境信息十分复杂,背景知识不清楚,推理规则不明确的问题,神经网络方法允许样品有较大的缺损和畸变.神经网络的类型很多,建立神经网络模型时,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可以考虑不同的神经网络模型. 前馈型BP网络,即误差逆传播神经网络是最常用,最流行的神经网络.BP网络的输入和输出关系可以看成是一种映射关系,即每一组输入对应一组输出.BP算法是最著名的多层前向网络训练算法,尽管存在收敛速度慢,局部极值等缺点,但可通过各种改进措施来提高它的收敛速度,克服局部极值现象,而且具有简单,易行,计算量小,并行性强等特点,目前仍是多层前向网络的首选算法.

  • 多层前向BP网络的优点:

  • 网络实质上实现了一个从输入到输出的映射功能,而数学理论已证明它具有实现任何复杂非线性映射的功能。这使得它特别适合于求解内部机制复杂的问题;

  • 网络能通过学习带正确答案的实例集自动提取“合理的”求解规则,即具有自学习能力;

  • 网络具有一定的推广、概括能力。

  • 多层前向BP网络的问题:

  • 从数学角度看,BP算法为一种局部搜索的优化方法,但它要解决的问题为求解复杂非线性函数的全局极值,因此,算法很有可能陷入局部极值,使训练失败;

  • 网络的逼近、推广能力同学习样本的典型性密切相关,而从问题中选取典型样本实例组成训练集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

  • 难以解决应用问题的实例规模和网络规模间的矛盾。这涉及到网络容量的可能性与可行性的关系问题,即学习复杂性问题;

  • 网络结构的选择尚无一种统一而完整的理论指导,一般只能由经验选定。为此,有人称神经网络的结构选择为一种艺术。而网络的结构直接影响网络的逼近能力及推广性质。因此,应用中如何选择合适的网络结构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 新加入的样本要影响已学习成功的网络,而且刻画每个输入样本的特征的数目也必须相同;

  • 网络的预测能力(也称泛化能力、推广能力)与训练能力(也称逼近能力、学习能力)的矛盾。一般情况下,训练能力差时,预测能力也差,并且一定程度上,随训练能力地提高,预测能力也提高。但这种趋势有一个极限,当达到此极限时,随训练能力的提高,预测能力反而下降,即出现所谓“过拟合”现象。此时,网络学习了过多的样本细节,而不能反映样本内含的规律

  • 由于BP算法本质上为梯度下降法,而它所要优化的目标函数又非常复杂,因此,必然会出现“锯齿形现象”,这使得BP算法低效;

  • 存在麻痹现象,由于优化的目标函数很复杂,它必然会在神经元输出接近0或1的情况下,出现一些平坦区,在这些区域内,权值误差改变很小,使训练过程几乎停顿;

  • 为了使网络执行BP算法,不能用传统的一维搜索法求每次迭代的步长,而必须把步长的更新规则预先赋予网络,这种方法将引起算法低效。

7、神经网络学习样本过多!会怎么样!


我只花了一个月收购了一个叫小冰的黑金牙周userman,然后治好了一部分精神病
也叫精神分裂症
也是神经元的一部分
@7500+75+901-2-5475也叫金氏兵

8、BP神经网络学习样本是不是越多越好!

这个没有明确要求,样本也不是越多越好。通常情况下,你的样本可以一部分用来做验证。加速你有100个样本,90%用来做训练,10%用来做验证等,当然,有时候还得留下10%做测试用。我个人的经验是,样本数尽量在10以上吧。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mynote/article/details/127445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