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篇】8 # 递归:如何避免出现堆栈溢出呢?

说明

【数据结构与算法之美】专栏学习笔记

什么是递归?

递归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算法(或者编程技巧),比如 DFS 深度优先搜索、前中后序二叉树遍历等等都是用到了递归。

方法或函数调用自身的方式称为递归调用,调用称为递,返回称为归。

递归问题基本都可以用递推公式来表示,比如:

f(1) = 1;
f(n) = f(n-1) + 1; // n 是大于 1 的正整数

递归需要满足的三个条件

  1. 一个问题的解可以分解为几个子问题的解
  2. 分解之后的子问题求解思路一样
  3. 存在递归终止条件

如何编写递归代码?

写递归代码的关键就是找到如何将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的规律,并且基于此写出递推公式,然后再推敲终止条件,最后将递推公式和终止条件翻译成代码。

编写递归代码的关键是,只要遇到递归,我们就把它抽象成一个递推公式,不用想一层层的调用关系,不要试图用人脑去分解递归的每个步骤。

如何避免出现堆栈溢出呢?

为什么递归代码容易造成堆栈溢出呢?

函数调用会使用栈来保存临时变量。每调用一个函数,都会将临时变量封装为栈帧压入内存栈,等函数执行完成返回时,才出栈。系统栈或者虚拟机栈空间一般都不大。如果递归求解的数据规模很大,调用层次很深,一直压入栈,就会有堆栈溢出的风险。

如何预防堆栈溢出呢?

可以通过在代码中限制递归调用的最大深度的方式来解决。递归调用超过一定深度之后,不继续往下再递归,直接返回报错。

如何避免重复计算呢?

可以通过一个数据结构(比如散列表)来保存已经求解过的 f(k)。当递归调用到 f(k) 时,先看下是否已经求解过;如果是,则直接从散列表中取值返回,不需要重复计算。

怎么将递归代码改写为非递归代码?

递归代码优点:

  • 表达力很强
  • 写起来非常简洁

递归代码缺点:

  • 空间复杂度高
  • 有堆栈溢出的风险
  • 存在重复计算
  • 过多的函数调用会耗时较多

笼统的讲,所有的递归代码都可以改写为迭代循环的非递归写法。抽象出递推公式、初始值和边界条件,然后用迭代循环实现。

调试递归

  1. 打印日志发现,递归值。
  2. 结合条件断点进行调试。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kaimo313/article/details/12903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