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疾病概要

1.水肿:组织间隙过量积液的临床表现,包括心源性、肾源性、肝源性、内分泌性、营养不良性、风湿性、药物性、其他。

① 心源性:各种疾病导致的右心功能不全 水肿出现缓慢,从身体下垂部位开始,水肿为对称性、凹陷性。

② 肾源性:肾病和急、慢性肾炎 水肿从眼睑和颜面开始,迅速延及全身,常呈中、重度凹陷性水肿,可有高血压、蛋白尿、血尿,低蛋白血症、肾功能异常等。

③ 肝源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所致肝功能失代偿,常先出现腹水,再出现下肢水肿,可伴肝、脾肿大,腹壁静脉曲张和黄疸、蜘蛛痣、肝掌,肝功能异常等。

2.体温的正常范围:口测法(舌下温度):36.3℃ ~37.2℃;肛测法(直肠温度):36.6℃ ~37.7℃;腋测法(腋下温度):36.0℃ ~37.0℃。

3.以觉醒度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嗜睡、昏睡、昏迷

4.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有五种:视、触、叩、听、嗅。

5.生命体征:是评价生命活动存在与否及其质量的指标,是体格检查必检项目之一。包括体温T(体温的正常范围:口测法(舌下温度):36.3℃ ~37.2℃;肛测法(直肠温度):36.6℃ ~37.7℃;腋测法(腋下温度):36.0℃ ~37.0℃。)、呼吸R(即包括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呼吸节律。正常人呼吸频率为12次~20次/分,呼吸过速超过20次/分,呼吸过缓低于12次/分)、脉搏P(正常成人脉率为60次~100次/分)、血压BP(正常血压 <120和<80;一级高血压:收缩压140≦BP<160和/或舒张压 90≦BP<100;二级高血压:收缩压160≦BP<180和/或舒张压 100≦BP<110;三度高血压:收缩压≧180和/或舒张压≧110)。

6.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7.低血压:血压低于90/60mmHg。

8.甲状腺肿大分度:Ⅰ度: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Ⅱ度:能看到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以内;Ⅲ度:超过胸锁乳突肌后缘。

9.扁桃体肿大分度:Ⅰ度:不超过咽腭弓;Ⅱ度:超过咽腭弓;Ⅲ度:超过咽喉壁中线。

10.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cm~1.0cm处,搏动范围直径为2.0cm~2.5cm

11.胆囊点:位于右锁骨中线(或右侧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下缘交界处,此处的压痛标志胆囊的病变

12.麦氏点:位于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麦氏点压痛标志阑尾的炎症

13.腹膜刺激征:腹膜炎患者除压痛与反跳痛外,还常伴有腹肌紧张,统称为腹膜刺激征

14.Murphy(莫非)征阳性:左手掌放于右肋骨下缘,拇指放于胆囊点,吸气时发炎的胆囊下移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即可引起疼痛,为胆囊触痛,如因剧烈疼痛而致吸气终止称Murphy征阳性

15.主诉:包括迫使患者此次就诊的主要症状和持续时间。

16.RBC(红细胞)计数:成年男性:(4.0~5.5)×10^12/L;成年女性:(3.5~5.0)×10^12/L新生儿:(6.0 ~ 7.0)×10^12/L

17.HGB(血红蛋白)计数:成年男性:(120 ~160)g/L;成年女性:(110 ~150) g/L;新生儿:(170~200) g/L。

18.WBC(白细胞)计数:成年(4~10)×10^9/L

19.血小板:参考值(100~300)×10^9/L

20.正常成人24h尿量:1L-2L,平均1.5L;多尿:24h尿量>2.5L;少尿:24h尿量<0.4L;无尿:24h尿量<0.1L

21.心电图的构成:p波代表心房除极、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T波代表心室快速复极

2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持续呼气气流受限为特点,且常呈进行性进展,与气道和肺部对有毒颗粒或气体的慢性炎症反应有关的一种疾病。症状有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

23.吸困难、喘息和胸闷。

24.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症状有:1.呈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发作性胸闷和咳嗽。2.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咳嗽为唯一的症状。体征:广泛呼气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25.社区获得性肺炎 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26.医院获得性肺炎 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

27.肺结核的临床症状:呼吸系统症状 (1)咳嗽咳痰(2)咯血(3)胸痛(4)呼吸困难;全身症状 发热为最常见症状,多为长期午后潮热。部分患者有乏力、盗汗、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等。育龄女性患者可以有月经不调

28.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静息状态下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伴(或不伴)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增高。动脉血气分析: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 伴或不伴PaCO2>50mmHg可诊断为呼吸衰竭。

29.呼吸衰竭治疗原则 :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缺氧;增加通气量、改善CO2潴留;病因治疗支持疗法与病情监测

30.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表现。

31.急性心力衰竭:急性病变引起心排血量急剧降低,导致靶器官灌注不足,急性体、肺循环淤血。临床表现:端坐呼吸、恐惧、濒死感、大汗、咳粉红色泡沫痰、心动过速、奔马律、两肺底湿啰音

32.急性心力衰竭治疗:

① 高流量吸氧:酒精抗泡沫

② 减少静脉回流:坐位、两腿下垂

③ 镇静:吗啡、地西泮(安定)

④ 快速利尿:静脉速尿

⑤ 血管扩张剂:硝普钠、硝酸甘油

⑥ 洋地黄类药物

⑦ 氨茶碱、皮质激素,可解除支气管痉挛

33.心脏骤停:突发意识丧失,伴大动脉(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消失,特别是心音消失,是心脏骤停的主要诊断标准。

34.心脏骤停的处理: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尽早进行心肺复苏和尽早进行复律治疗。

35.心肺复苏的步骤:C胸外按压、A开通气道、B人工呼吸

36.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血管腔缩小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

37.冠心病分型:无症状性心肌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猝死。

38.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和治疗——“金标准

39.心肌梗死心电图的ST段抬高, 呈弓背向上型

40.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发生于胃(GU)和十二指肠(DU)的慢性溃疡,为常见病、多发病

41.消化性溃疡症状:中上腹痛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症状。其他症状:嗳气、反酸、恶心、呕吐及烧心等部分患者可无症状,甚至以出血、穿孔为首发症状)消化性溃疡的疼痛特点:

① 长期性:腹痛长期反复发作

② 周期性:腹痛呈反复周期性发作,尤以DU更为突出;

③ 节律性: DU表现空腹痛或午夜痛,腹痛多为进食或服用抗酸药所缓解。GU疼痛较不规则,常在餐后半小时内发生,经1~2小时后逐渐缓解,下餐进食后再重复出现上述节律。=====

④ 疼痛部位:DU —— 多位于中上腹部,或在脐上方或脐上方偏右处;GU —— 多在中上腹,但稍偏高处,或在剑突下或剑突下偏左处

⑤ 疼痛性质:灼痛、钝痛或饥饿样痛,通常较轻。若持续性剧痛,放射至背部,服用制酸药物不能缓解时,常提示溃疡穿孔

⑥ 诱发因素:精神刺激、过度疲劳、饮食不慎、药物影响、气候变化

42.消化性溃疡并发症: 出血(最常见并发症)、穿孔、幽门梗阻(呕吐是其主要症状)、癌变 。

43.消化性溃疡治疗:基本治疗(规律生活,饮食规律,戒烟戒酒避免咖啡浓茶)、药物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常用三联治疗方案、抗酸分泌的药物、胃黏膜保护的药物)、外科治疗。

44.肝硬化:是以纤维隔及假小叶形成为特征性病理表现。

45.肝硬化失代偿期症状:全身症状:疲倦、乏力、精神不振及消瘦、低热、口角炎、夜盲、干眼病及多发性神经根炎等;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厌食、餐后上腹饱胀、恶心、呕吐及进油腻食物易腹泻等;皮肤黏膜改变:面色黝暗无光泽(肝病面容)、水肿、蜘蛛痣和毛细血管扩张、肝掌及黄疸等;出血倾向: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紫癜、胃肠黏膜弥漫性出血及女性月经过多等;贫血;内分泌失调:如男性性欲下降、睾丸萎缩、乳房发育,女性月经失调、闭经及不育等

46.门静脉高压症的三大临床表现:脾大和脾功能亢进、腹水、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

47.肝硬化的并发症:

① 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突然呕血及黑粪,大量出血常导致失血性休克或诱发肝性脑病,死亡率很高)

②  感染

③  肝性脑病(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和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④ 肝肾综合征

⑤ 原发性肝癌

⑥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常见:低钠血症、低钾低氯血症 呼吸性碱中毒、代谢性碱中毒)

⑦  肝肺综合征(由严重肝病、肺血管扩张和低氧血症组成的三联征)

48.上消化道出血: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及胰胆等部位)出血。呕血和黑粪为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临床表现。

49.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临床上以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及胃癌四种病因最常见。

50.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1. 呕血和黑粪 呕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直接证据。2. 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3. 发热 上消化道出血后,多数患者于24小时内出现低热。4贫血 上消化道出血后均有急性失血性贫血。

51.出血量的估计:

① 粪隐血试验阳性:提示每日出血量在5ml以上。

② 黑粪:出血量超过50~70ml。

③ 呕血:表明胃内的积血在250ml以上。

④ 出血量在500ml以上:伴有头晕、心悸、乏力及出冷汗

⑤ 出血量超过1000ml,或达全身血容量的20%以上

52.泌尿系统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中以大肠杆菌埃希菌最为常见;

53.贫血: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妇Hb<100g/L即为贫血。临床上常见的贫血有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54.缺铁性贫血:多种原因引起体内储存铁耗尽,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引起的贫血,是最常见的一种贫血。血象为小细胞低色素。

55.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

① 贫血一般表现:乏力,纳差,苍白等

② .组织缺铁表现:黏膜炎,神经精神异常

③ 原发病表现:如黑便、月经量多等

56.缺铁性贫血治疗原则:根除病因,补足贮铁。1)病因治疗、2)补充铁剂、3)输血支持

57.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种以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和以贫血、出血、感染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58.溶血性贫血是指由于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骨髓造血功能不能代偿红细胞破坏而发生的一组贫血。

59.白血病:一类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其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碍,抑制正常造血,出现贫血、出血、感染及器官浸润症状。

60.淋巴瘤: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的免疫系统恶性肿瘤,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或肿块为特征,组织学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类 。淋巴结或局部组织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是本病确诊依据。

61.甲状腺功能亢进:俗称甲亢是由于血循环中甲状腺激素增高所导致的机体代谢亢进等症候群

62.糖尿病:胰岛素绝对不足或相对不足所致的慢性血糖升高性疾病。

63.糖尿病诊断标准:

64.糖尿病的分型:

65.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大血管病变)、其他(如青光眼、白内障等)、感染。

66.糖尿病防治原则:糖尿病防治“五驾马车”

① 糖尿病教育

② 饮食治疗、运动疗法

③ 血糖监测

④ 口服药物

⑤ 胰岛素治疗

67.风湿:是指关节、关节周围软组织、肌肉和骨出现的慢性疼痛。

68.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周围关节炎为主的全身炎症性的自身免疫病 。

69.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表现:1)关节表现:晨僵;疼痛、压痛与肿胀;关节功能障碍。2)关节外表现:类风湿结节;类风湿血管炎和系统受累表现。

70.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因尿酸排泄不良导致血尿酸增加而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直接原因是高尿酸血症。

71. 感染性疾病:指病原体(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感染性疾病

72.传染病:感染性疾病中有传染性并可造成流行的称为传染病

73.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有感染后免疫

74.流行过程的三环节(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75.传染病的预防: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经、保护易感人群

76.传染病的病程发展阶段性: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极期)、恢复期。

77.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本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

78.精神活动:是指人脑在反应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复杂的功能活动,包括认识运动、情感运动及意志与行为活动。

79.精神障碍:是指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造成大脑功能的失调从而表现出感知、认知、情绪、意志及行为等精神方面的异常。

80.记忆:是个体对以往经历过的事物和经验的重现。心理学上将记忆分为识记、保持、回忆(再生)、认知(再识)四个部分。正常人的记忆根据保持时间分为瞬时记忆(30s以内)、短时记忆(30s~数周)、长时记忆。痴呆的记忆障碍首先损害的是短时记忆。

81.心境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临床上主要表现形式包括:躁狂症、抑郁症和双重障碍。

82.灭菌法:是指杀灭一切活的生物。灭菌法包括高压蒸气法、煮沸法、火烧法。

83.消毒法:是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生物,但不要求清除和杀灭所有微生物。

84.脱水:是指体液容量不足。脱水和缺钠同时存在,但比例不同分为三型,等渗性脱水(血清钠在130~150mmol/l)、高渗性脱水(血清钠高达150mmol/l)、低渗性脱水(细胞外液稀释成低钠,血清钠<135mmol/l)。

85.低钾血症:血清钾低于3.5mmol/l时,引起以肌细胞功能障碍为主的病症。

86.输血可补充血容量,改善循环、提高携氧能力、增加血浆蛋白、增进免疫力和凝血功能。

87.输血的并发症:发热反应、变态和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反应、输血传染病、免疫抑制。

88.休克:是人体有效微循环锐减、组织血流灌注不足、组织细胞对氧及营养物质利用障碍的病理过程,是一种综合征的表现。

89.麻醉: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进行手术治疗和其他治疗。

90.全身麻醉:指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静脉、肌肉注射进入人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表现为神志、痛觉消失,遗忘,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这种方法称为全身麻醉。

91.烧伤深度估计:采用三度四分法,Ⅰ°烧伤(又称红斑性烧伤)、浅Ⅱ°烧伤(又称水疱性烧伤)、深Ⅱ°烧伤(达到真皮深层)、Ⅲ°烧伤(又称焦痂性烧伤)。

92.肿瘤:是指正常的细胞,组织增生与异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

93.肿瘤的扩散:直接蔓延、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种植性转移。

94.肿瘤国际分期--TNM分期:T——原发肿瘤,N------淋巴结,M------远处转移

95.肿瘤的治疗方式:手术、放疗、化疗、中医药及生物治疗

96.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见于胃窦部和胃小弯,其次为贲门。

97.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

98.原发性肝癌辅助检查中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是普查、诊断、治疗后随访的常用方法。

99.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称为骨折。

100.三周为分界点,三周以内骨折称为新鲜骨折,三周以后的骨折称为陈旧骨折

101.骨折的愈合过程:血肿机化演进期(伤后6~8h,由于内外凝血系统的激活,骨折断端的血肿凝结成块,这一过程需要两周左右。)原始骨痂形成期(一般需要4~8周)骨痂改造塑形期(原始骨痂逐渐改造成为永久骨痂,后者具有正常的骨结构,约需8~12周)

102.骨折的专有体征 :畸形,反常活动,骨擦音、骨擦感

103.骨折急救处理:(1)首先检查病人全身情况:生命体征,抗休克等(2)妥善处理伤口: 止血带止血(3)妥善固定:凡疑有骨折者,均应按骨折处理。(4)迅速转送:应尽快地转运,争取时间及早处理。

104.骨折治疗的三大原则:复位、固定、功能锻炼

105.膀胱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同时出现时称为膀胱刺激症状

106.颅内压增高三联症: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

107.妊娠:是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生长发育的过程。妊娠全过程分为3个时期:早期妊娠:妊娠12周末以前、中期妊娠:第13周末~27周末、晚期妊娠:第28周及其后

108.足月妊娠:妊娠满37周至不满42周为足月妊娠。

109.正常分娩:妊娠满28周及以上,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开始到全部从母体娩出的过程。早产:28~36周,足月产:37~41周,过期产:满42周及以上。

110.影响分娩因素:

① 产力: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宫腔内逼出的力量

② 产道:胎儿娩出的通道

③ 胎儿:胎儿大小、胎位及有无畸形

④ 精神心理因素:分娩是持续而强烈的应激

111.产道是胎儿娩出的通道,分为:骨产道(真骨盆)、软产道是子宫下段。

112.产程分期:第一产程:宫颈扩张期,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期。

113.异位妊娠包括: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阔韧带妊娠、宫颈妊娠

114.子宫内膜癌的肿瘤指标测定是部分子宫外播散患者血清CA125升高。

115.新生儿期 0~28d

116.围生期 胎儿28W~生后7天

117. 睑腺炎:由化脓性细菌,大多为葡萄球菌,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入眼睑腺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炎症。包括外脸腺炎,内脸腺炎

118.外睑腺炎:俗称麦粒肿,炎症反应主要位于睫毛根部的睑缘处,压痛的硬结;疼痛剧烈;同侧耳前淋巴结肿大 。

119.内睑腺炎:局限于睑板腺内,肿胀比较局限;疼痛明显;病变处有硬结,睑结膜面局限性充血、肿胀。

120.急性细菌性结膜炎:常由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Kock-Weeks杆菌、葡萄球菌等所致的结膜炎症;俗称“红眼病”

121.衣原体性结膜炎:由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一种致盲性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称沙眼

122.青光眼:指眼压升高前房角始终开放的情况下,引起视神经乳头萎缩和视野缺损的一种眼病。

123.白内障: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又称老年性白内障,是中老年发生的晶状体混浊,随着年龄增加患病率明显增高。分为皮质性、核性和后囊膜下三类。

124.梅尼埃病:是以膜迷路积水为基本病理基础,以发作性眩晕、耳聋、耳鸣和耳胀满感为临床特征的特发性内耳疾病。

125.梅尼埃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眩晕、耳聋、耳鸣和耳胀满感四联征。

126.耳聋是听觉传导通路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导致不同程度听力损害的总称。

127.耳聋的分类:

① 按病变性质分为功能性耳聋和器质性耳聋,器质性耳聋又分为传导性,感音神经性和混合性。

② 按病变部位分为传导性,感音性,神经性,中枢性。

③ 按致病发病进程分为突发性聋和进行性聋。

128.皮肤构成:真皮、表皮、皮下组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67692062/article/details/129997954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