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技术视点 | SocialFi 如何解决 Web3 社交中的声誉问题?

图片

人作为“社交动物”,不可避免地处于大大小小的社交圈之中。“如何在 Web3 中提升社交声誉、捕获社交价值?”便成了 SocialFi 兴起的重要原因和最为关注的问题。

和其它 +Fi 板块的项目类似,SocialFi 是“社交”+“金融”的混合产物。它通过将社交影响力通证化,来捕获用户的社交价值。同时,它也具备了 Web3 项目的常见特点:

  • 去中心化

  • 开放性/透明性

  • 用户自主拥有

SocialFi 项目的类别

根据知名研究机构 Messari 等对去中心化社交类项目的研究报告,按照项目治理和注重点的不同,去中心化社交类项目赛道中的项目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围绕提升个体的影响力,第二类注重团体影响力。

关注个体影响力

这类 SocialFi 项目强调的是个人“影响力” 。这多少会让人想到“粉丝经济”,即该类项目参与个体的盈利模式更多来自于粉丝的支持。该类代表项目有 RAC、Rally Creator Coins 以及 Roll 等,旨在去除“中间人”、减少中间摩擦,让用户能更好、更多地自主控制相关收益和渠道。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观点把 Meme 类项目和这种注重个人影响力的去中心化社交类项目放在了一起,例如把 Doge 归为这类项目。但有一些用户和机构,例如知名区块链数据分析平台 CoinGecko 等, 则认为 Meme 项目甚至不能归为去中心化社交类项目。

图片

就比如大家熟知的 Doge、Shib 或者 GM 等等,这些项目需要的本质上是“热度”。虽然马斯克对 Doge 起了推波助澜的影响,但是“热度”本身的来源并不是单一的“个人”。

关注团体影响力

这类项目以提升项目本身和所有参与者形成的团体影响力为首要目标,通常采用去中心化自治社区的方式,并采用通证等相关手段来管理社区,依据用户的活跃度、贡献度做创作者和相关参与者分级,并根据参与者的级别不同给予不同形式和等级的权益。

SocialFi 中的声誉创新

社交是需要声誉的。无论是点对点的交往,还是在社区或者平台上进行创作,声誉会直接影响到价值。因此,很多项目都在考虑“如何建立合理的声誉系统”,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

a16z 的声誉系统双通证模型

a16z 曾发表过一篇文章,就声誉系统的通证模型进行了分析。

图片

*图源:《A Novel Framework for Reputation-Based Systems》,a16z

首先 a16z 在文中提出了一个悖论,假设声誉通证的设置有两个目的:

  1. 信号,用户可用信号提升公众声誉(识别和奖励为平台贡献价值的用户)

  2. 补偿,使贡献者能够将他们创造的一些价值通证化且有流动性

悖论在于“信号”和“补偿"是对立的:通证需要可交换才能具有流动性;而通证的流动性越高,作为声誉信号的效果就越差。

换句话说,容易转移的通证可以被本来没有声誉的人购买,这会降低了其作为声誉信号的价值。

但声誉资本的建立既需要完全(或大部分)不可转让的通证,但同时也要能将声誉转化为有流动性通证。这里可以考虑两种方向:

  • 通过外部的信息来建立可靠的贡献系统

  • 通过系统本身来建立可靠的贡献系统

对此,a16z 文中提到的是双通证的声誉系统设计,即通证 A 用于表示声誉和通证 B 用于提供流动性。但在2017年末,a16z 的投资人 Chris Dixon 和 Paradigm 合伙人 Fred Ehrsam 的对话中有提到“并不是什么都需要通证化”,是否意味着这个双通证模式可能只是一个过渡方案呢?

SourceCred 的贡献图

SourceCred 的关注点是“贡献部分衡量方式”。对于贡献衡量,我们一般可以分为2种:

  1. 客观计量尝试,基于每次贡献和/或每行代码等。客观方式最大的风险就是会被恶意操控并且很多的贡献并不都体现在线上。

  2. 主观计量尝试:基于互相审查对方的贡献以及给贡献进行评分。这种方式的最大问题是有偏差且扩展性差。

为解决上述主客观计量带来的问题,SourceCred 参考了来自 PageRank 的算法,即给网站一个分数,该分数会基于和这个网站有链接的其它网站的分数生成;创新地设计了“贡献图(Contribution Graph)”作为核心部分,用于跟踪对项目的贡献。在贡献图中,每个节点代表一个贡献或者一个参与者,并通过连接的方式表示节点之间的关系。

图片

*图片来源:https://sourcecred.io/docs/beta/cred

该「贡献图」以客观数据起点,可使各个主体之间能交流。并且,SourceCred 同样设计了双通证模型,其中作为保证流动性的通证具有以下特征:

  • 定位是“Proof of Support”

  • 可以在贡献者和赞助者之间流通

  • 可用于 Boosting 机制

SocialFi 的挑战

大量的 SocialFi 项目在如火如荼的诞生,但对于新生领域来说,它依然面临了如下挑战。

影响垄断

这里的垄断更多的是指影响力,尤其是个人影响力,它的量化其实缺乏直接的、公平的算法。就像 Web2 中大 V 一定是能够在社交平台中立足一样,如果缺乏合理的算法最后的结果可能就会是“名人”在去中心化社交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不是真正在去中心化社交中做出贡献的优质个体。

贡献定量

SocialFi 项目不同于其它 DeFi、GameFi 等,有着很多独特的、难以客观定量的行为和内容。因此在涉及到激励和排名等情况中仍然需要建立一套全新的系统。

盈利模式

作为 Web3 的项目,SocialFi 主打的“创作者经济”能否持续还有待考证。当前的分配机制更多的是重新切蛋糕,然而如何把 Web2 中的蛋糕拿到 Web3 中,亦或是如何做出一个新蛋糕,诸如此类还面临诸多挑战。

总结

SocialFi 作为 Web3 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相当的潜力和可能性。不同于 GameFi 等有更具体的受众,SocialFi 的潜在市场可以是整个虚拟世界。区块链技术给予了用户更多的权重和自由度,SocialFi 和其它赛道项目的组合也还未被发掘。

虽然还存在诸多挑战,但随着一波又一波新设计和想法的出现,未来 SocialFi 和传统社交并行甚至取代的可能性还是十分令人期待的。


了解最新资讯,参与精彩活动,欢迎加入本体中文电报群!扫描下方二维码或复制链接即可加入:

https://t.me/OntologyNetworkCN

图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ontologycoding/article/details/122187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