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音三角形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利用praat得到录制的单韵母:a,o,e,i,u,ü的F1、F2数据,每个音发三遍,处理三次发音数据并在舌位图上用不同颜色画出轨迹,可用matlab或excel。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

二、实验原理

  1. 各个韵母的区别可以按照发声特点来描述,也可以按照对听觉起作用的频谱特点,尤其是共振峰的特点来加以描述。
  2. 舌位上下(开口度)、舌位前后、唇的圆展程度对第一、第二共振峰F1、F2的影响:
    1)舌位上下(开口度)主要影响第一共振峰F1,开口度越小,F1越低;根据舌位高低可以把元音分为五类:
    高元音(闭元音):舌面抬高,和硬腭的距离达到最小, i、u、ü
    半高元音(半闭元音):o、e
    中元音:汉语普通话里没有
    半低元音(半开元音): ê
    低元音(开元音):舌面抬高,和硬腭的距离达到最大,a
    2)舌位前后主要影响第二共振峰F2,收紧点越靠前(嘴唇),F2越高;(但是F2的极值和收紧点的两端并不对应)。根据舌位前后可以将单元音分为三类:
    前元音:发音时舌位在前,有i、ü、 ê
    后元音:发音时舌位在后,有u、o、e
    央元音:发音时舌位不前不后,有a
    3)唇的圆展程度对所有共振峰都有影响,越圆越低,尤其F2。根据唇形的圆展可以分为圆唇元音(如u、ü、o)和不圆唇元音(如i、ê、a)。嘴唇收圆,发出的元音叫圆唇元音;嘴唇展开,发出的元音叫不圆唇元音。
  3. 元音舌位图

    坐标图右侧为声门,顶部为声道顶部。坐标点为该元音的舌高点位置。这类图只是设法把不同元音及其变体在图上区别开来,作出的图大致与元音的舌位位置相当。

三、实验步骤

  1. 使用CoolEdit录制a,o,e,i,u,ü六个元音,每个元音发音三遍(尽量多录几个,方便筛选),采样频率16000Hz,采样精度16位,单声道,录制过程中瞬时电平(声音强度)一般不超过-3dB,最好在-6~-3之间
  2. 使用praat得到每次发音时谱的F1、F2数据值:选中波形区域—Formant—Get first formant F1/F2
  3. 将数据记录下来并用Excel绘制成表格
  4. 根据表格绘制元音三角形
  5. 对元音三角形进行分析

四、实验数据

序号 元音 F1 F2
组1 a1 880.751858 1546.150386
o1 637.681656 1346.777581
e1 625.466367 1476.503814
i1 344.349512 2172.060371
u1 383.038036 824.541871
ü1 379.703804 2049.624206
组2 a2 898.675998 1563.871204
o2 576.409752 1348.812013
e2 574.717816 1466.678937
i2 368.317378 2227.021161
u2 387.878751 894.169088
ü2 348.440729 2013.706915
组3 a3 885.124311 1466.602045
o3 585.273784 1358.453482
e3 570.705999 1461.918222
i3 368.655542 2197.009966
u3 378.603549 896.275318
ü3 374.360164 2129.974428

五、实验结果

三组元音舌位图

六、实验分析

  1. i,a,u为顶点,其他元音均在三角形中
  2. 单元音a的F1值最大,i、u、ü基本相等,均较小,且单元音 i、u、ü发音时舌位高,开口度小;a舌位低,开口度最大;o、e舌位适中。由此分析,第一共振峰F1主要受舌位高低(开口度)影响,F1越低,说明开口度越小。
  3. 单元音i的F2值最大,a次之,u最小,且单元音i发音时舌位靠前,a在舌位中间,u舌位靠后。由此分析,第二共振峰F2主要受舌位前后影响,F2越高,说明舌位越靠前(嘴唇)。
  4. o和u的F2值最低,u和ü的F1值较低,且单元音u、ü、o发音时唇形的圆展度最大。由此分析,唇的圆展程度对所有共振峰都有影响,越圆越低,尤其F2。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7546087/article/details/126540468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