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业务平台如何集成低代码工具?

低代码平台近两年的高速发展,一些人人可编程,程序员会失业等等过激的观点就随之而来。但软件是属于建立在深度的业务和技术积累之上的,需要高度抽象和沉淀的行业。新技术会带来新的变革,但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变革还是需要一代代程序员推动和创新。不过在面临这些新的技术变革时如何将现有的业务积累和技术积累和新技术更好的融合,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这是一个无法避开的话题。但每次技术革新都推翻重来是不经济也不现实的。但在已有的业务和技术框架中适当的引入或集成新的技术则是创新之关键。

一,前言

低代码其创新性更多的体现在,可视化编程以及大量通用性模板的支持,这些新特性大幅降低了软件准入者的门槛,针对大多数不需要太复杂设计的行业而言会大幅降低工作量。但这些模板和拖动产生的程序是如何向传统程序一样运行的哪?我们传统的额业务平台又如何才能更好将其引入进来?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主流低代码平台的技术实现方式。

二,主流低代码平台技术实现方式

(1)引擎模式

引擎模式模式是一种最常见的低代码平台实现方式,国内比较火的,例如扎根互联网的 阿里的“宜搭”,腾讯“微搭”百度的“爱速搭”,以及在国内占很大份额的以工作流引擎(apaas、bpm)为驱动的大多数的低代码平台都是采用引擎的方式。其技术方式上用户可以使用其提供的可视化界面工具来绘制用户界面,绘制业务流转流程。然后在辅助以简单的控制脚本来完成个性化的业务逻辑。通过这一用户过程会形成一些动态的用户模板及程序。然后将这些模板及脚本,“部署”在各家平台自有的“引擎”上来运行。

(2)代码生成模式

代码生成模式相对而言是比较轻量级的解决方式,通过可视化生成响应的模板和业务逻辑后,通过配置模板将其与用户自身的技术栈相结合,将大量重复手工的代码通过这种方式加工为半成品的模块。然后由程序员再进行进一步的开发整合。

三,集成如何选择,集成的重点在哪?

互联网平台模式对于传统企业而言,多数处于被动集成的状态,就不展开描述了。对于以apaas 或者工作流为核心的引擎平台模式则也是需要谨慎选择的。毕竟其模式相对较重,对于技术栈要求过高,实施改造成本过高。其用户主要还是针对大型客户深度集成提供基础技术服务。

对于第二种代码生成模式,相模式相对轻盈一些。商业产品以小公司为主,各个厂商由于发展历史和业务背景不同,在技术上也是各有所长。这类厂商针对于特定行业有一些优势。但作为全行业提供方案大多数厂商还是以开源技术为基础的整合类产品。在选择这些厂商时还是需要做更多的调研以及分析,除了其基本的演示使用为,还应该重点考察其是否具有深耕自主的核心技术。如果时建立在开源技术之上的方案则需要多加留意避免后期的技术支持问题。

但作为新兴技术市场,还有一类专业的低码引擎厂商值得大家关注。

由于篇幅因素,后期将会挑选计较优秀的方案于大家共享。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nzhangli/article/details/126773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