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数学建模国赛:使用Dijkstra算法求最短路径

订阅专栏后9月比赛期间会分享思路及Matlab代码

Dijkstra算法是一种经典的图论算法,它能够求解图中两个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Dijkstra算法的原理及其实现,并通过Matlab代码来实现一个最短路径的实战案例。

Dijkstra算法的原理

Dijkstra算法是一种贪心算法,其基本思想是从起点开始,依次找到与其相邻的顶点中距离最短的那一个,然后再以该顶点为中心,继续向外扩展,直到找到终点为止。

Dijkstra算法是一种标号法,即给赋权图的每个顶点记一个数,称为顶点的标号。T标号表示从始顶点到该标点的最短路长的上界;P标号则是从始顶点到该顶点的最短路长。在算法执行过程中,我们用一个数组dist[i]来表示从起点到顶点i的最短路径长度。同时,我们用一个数组visited[i]来记录哪些顶点已经被访问过了。

具体的算法流程如下:

  1. 初始化dist数组和visited数组。将起点的dist值设置为0,将其余顶点的dist值设置为无穷大(表示还未被访问到),将visited数组初始化为false。

  2. 从起点开始,对其相邻的顶点进行标号,更新其dist值。对于未被访问过的顶点,如果从起点到该顶点的距离比已有的dist值更小,则更新其dist值。

  3. 选取一个未被访问的dist值最小的顶点作为当前的起点。将该顶点标记为visited,表示已经被访问过。

  4. 重复第2和第3步,直到找到终点或者所有顶点都被访问过为止。

Dijkstra算法的复杂度为O(N^2),其中N为顶点的个数。当N比较大时,算法的效率可能会比较低,因此可以使用堆等数据结构来优化算法的执行效率。

Dijkstra算法的实现

我们用Matlab来实现Dijkstra算法,并通过一个实战案例来演示其使用。

首先,我们需要定义一个邻接矩阵来表示图。邻接矩阵是一个N*N的矩阵,其中每个元素表示两个顶点之间的距离。如果两个顶点之间没有边相连,则该元素为无穷大。

例如,下面是一个邻接矩阵的示例:

0   2   4   1   inf
2   0   4   32  inf
1  inf  3   0   5
inf inf 2   5   0

在Matlab中,我们可以用一个二维数组来表示邻接矩阵。具体的实现如下:
 

% 定义邻接矩阵
adj_matrix = [0 2 4 1 inf; 2 0 4 3 inf; 4 4 0 2 2; 1 3 2 0 5; inf inf 2 5 0];

接下来,我们可以使用Dijkstra算法来求解从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我们可以将算法实现为一个Matlab函数,该函数的输入参数为起点和终点的编号,输出参数为从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长度以及路径上的所有顶点编号。

function [dist, path] = dijkstra(adj_matrix, start, end)
% 计算邻接矩阵的大小
N = size(adj_matrix, 1);

% 初始化dist和visited数组
dist = inf(1, N);
visited = false(1, N);

% 将起点的dist值设置为0
dist(start) = 0;

% 计算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
for i = 1:N
    % 找到未被访问的dist值最小的顶点
    [~, u] = min(dist .* ~visited);
    
    % 如果所有顶点都已被访问,则退出循环
    if dist(u) == inf
        break;
    end
    
    % 标记该顶点为已访问
    visited(u) = true;
    
    % 更新与该顶点相邻的顶点的dist值
    for v = 1:N
        if adj_matrix(u, v) ~= inf && ~visited(v)
            alt = dist(u) + adj_matrix(u, v);
            if alt < dist(v)
                dist(v) = alt;
                path(v) = u;
            end
        end
    end
end

% 构建最短路径的顶点编号序列
path = [end];
while path(1) ~= start
    path = [path(1) path(path(1))];
end

end

该函数的实现比较简单,主要是一个循环,每次找到未被访问的dist值最小的顶点,然后更新与该顶点相邻的顶点的dist值。最终,该函数会返回从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长度以及路径上的所有顶点编号。

实战案例:求解地图上两个城市之间的最短路径

现在,我们使用上面实现的Dijkstra算法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在地图上求解两个城市之间的最短路径。

假设我们有一个地图,其中有5个城市,它们之间的距离如下:

城市A 城市B 城市C 城市D 城市E
城市A 0 2 4 1 inf
城市B 2 0 4 3 inf
城市C 4 4 0 2 2
城市D 1 inf 3 0 5
城市E inf inf 2 5 0

现在,我们想要从城市A到城市E,求出它们之间的最短路径。

我们可以使用上文提到的Dijkstra算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具体的实现可以参考上文中的代码。在这里,我们不再重复。

假设我们使用上文中的函数来求解最短路径,那么最终的输出结果应该如下所示:

dist = 6
path = [1 4 3 5]

这表示从城市A到城市E的最短路径长度为6,路径上经过的顶点依次为城市A、城市D、城市C和城市E。

通过这个实战案例,我们可以看到Dijkstra算法的实际应用。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可以将问题建模为一个图论问题,并使用Dijkstra算法来求解最优解。

除了Dijkstra算法,还有许多其他的图论算法可以用于解决最短路径问题。例如,Bellman-Ford算法和Floyd算法都可以求解图中两个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Bellman-Ford算法是一种动态规划算法,它可以处理图中存在负权边的情况。与Dijkstra算法不同,Bellman-Ford算法可以处理负权边,并且可以检测图中是否存在负权环。Bellman-Ford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VE),其中V为顶点的数量,E为边的数量。

Floyd算法是一种动态规划算法,它可以处理图中所有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Floyd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V^3),其中V为顶点的数量。虽然Floyd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比Dijkstra算法和Bellman-Ford算法高,但它的应用范围更广,可以处理任意两个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除了图论算法,还有许多其他的数学建模方法可以用于解决最短路径问题。例如,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和网络流等方法都可以用于求解最优化问题。

总之,最短路径问题是一个经典的数学建模问题,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无论是Dijkstra算法、Bellman-Ford算法还是Floyd算法,都可以用于求解最短路径问题,并根据实际问题的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在解决最短路径问题时,我们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建模,并使用合适的工具来实现建模过程。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m0_68036862/article/details/130478915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