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关键知识点之接口与内部类

汇总:Android小白成长之路_知识体系汇总【持续更新中…】

接口

  • 接口中所有的方法自动置为public,因此在接口声明方法时不必提供关键字public,但在实现接口时,必须把方法声明为public,否则编译器将认为这个方法是包可见性的
  • 接口中可以定义常量,也无需使用修饰符,接口中的域会自动被设为public static final
  • jdk 1.8之前接口不能实现方法,之后可以实现简单的方法
  • 接口不是类,不能使用new运算符实例化一个接口,但能声明接口的变量,这个接口变量必须引用实现了接口的类对象
  • 接口也可以被扩展,和类的继承一样
  • 可以为接口方法提供一个默认实现,但必须使用default修饰符标记
  • 如果接口定义了默认方法,然后在超类那么规则是:超类优先,其他的会被忽略,如果另一个接口中定义了同样的方法,就会冲突,必须覆盖这个方法来解决冲突
  • 浅拷贝:Cloneable接口的clone方法的默认实现,如果对象中所有数据域都是数值或其他基本类型,那么拷贝就毫无问题,但如果对象包含子对象的引用,拷贝域就会得到相同子对象的另一个引用,这样一来源对象和克隆的对象仍然会共享一些信息
  • 深拷贝:重新定义clone方法实现深拷贝,同时在方法中克隆所有子对象,但每个子对象必须是可以被克隆的,也就是实现了Cloneable接口的clone方法

lambda表达式

  • lambda表达式就是一个代码块,以及必须传入代码的变量规范,常见形式:

    (参数) -> {
          
          
    	//代码块
    }
    //例如
    (String a, String b) ->{
          
          
        return a + b;
    }
    

    即使lambda表达式没有参数,仍然要提供空括号,就像无参方法一样,如:

    () -> {
          
          
    	//代码块
    }
    

    如果可以推导出参数类型,则可以忽略其类型,例如:

    Comparator<String> comp = (a,b)-> a + b;
    

    如果只有一个参数,而且这个参数的类型可以推导得出,那么还可以省略小括号:

    ActionListener listener = event -> {
          
          }
    

内部类

  • 内部类:定义在另一个类中的类

  • 使用内部类的原因:

    • 内部类方法可以访问该类定义所在作用域的数据,包括私有数据
    • 内部类可以对同一个包中的其他类隐藏
    • 当想要定义一个回调函数且不想编写大量代码时,使用匿名内部类比较便捷
  • 内部类对象拥有一个对外围类对象的引用,在内部类定义中是不可见的,但通过这个引用可以访问外围类对象的数据

  • 内部类可以声明为privateprotected,但常规类只能声明为public或默认的包可见

  • 内部类中声明的所有静态域都必须是final的,因为对于每个外部对象,分别有有一个单独的内部类实例,如果这个域不是final,那么它可能就不是唯一的

  • 内部类不能有static方法,Java语言规范没有对这个限制做出任何解释

  • 局部内部类:在一个方法中定义局部类,这个类不能用publicprivate修饰。它的作用域被限定在声明这个局部类的块中

  • 局部内部类对外部可以完全隐藏起来,除了定义它的方法外,其他地方都不知道这个类的存在。但局部类可以访问包含它的外部类,还可以访问局部变量,但那些变量必须被声明为final

  • 匿名内部类:只创建这个类的对象,就不必命名了

  • 静态内部类:有时候使用内部类只是为了把一个类隐藏在另一个类的内部,并不需要内部类引用外围类对象,因此可以将内部类声明为static,防止产生外部类的引用

  • 静态内部类可以有静态域和静态方法,声明在接口中的内部类自动成为staticpublic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Nbin_Newby/article/details/12065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