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 中的模块化

来源:止水的公开课《webpack 原理与实战》,手码整理的笔记(只有前半部分,后半部分关于 webpack 打包的内容由于视频中的文档没有全部出现所以无法记录)。

JS 中的模块化

要明白我们的打包工具究竟做了什么,首先必须明白的一点就是 JS 中的模块化。在 ES6 规范之前,我们有 CommonJS、AMD的主流的模块化规范。

CommonJS

Node.js 是一个基于 V8 引擎、事件驱动 I/O 的服务端 JS 运行环境,在2009年刚推出时,它就实现了一套名为 CommonJS 的模块化规范。
在 CommonJS 规范里,每个 JS 文件就是一个模块(Module),每个模块内部可以使用 require 函数和 module.exports 对象来对模块进行导入和导出。

// index.js
require('./moduleA');
var m = require('./moduleB');
console.log(m);

// moduleA.js
var m = require('./moduleB');
setTimeout(() => console.log(m), 1000);

// moduleB.js
var m = new Date().getTime();
module.exports = m;
  • index.js 代表的模块通过执行 require 函数,分别加载了相对路径为 ./moduleA./moduleB 的两个模块,同时输出 moduleB 模块的结果。
  • moduleA.js 文件内也通过 require 函数加载了 moduleB.js 模块,在 1s 后也输出了加载进来的结果。
  • moduleB.js 文件内部相对来说就简单的多,仅仅定义了一个时间戳,然后直接通过 module.exports 导出。

AMD

另一个为 WEB 开发者所熟知的 JS 运行环境就是浏览器了。浏览器并没有提供像 Node.js 里一样的 require 方法。不过,受到 CommonJS 模块化规范的启发,WEB 端还是逐渐发展起来了 AMD、SystemJS 规范等适合浏览器端运行的 JS 模块化开发规范。

AMD 全称 Asynchronous module definition,意为异步的模块定义,不同于 CommonJS 规范的同步加载,AMD 正如其名所有模块默认都是异步加载,这也是早期为了满足 web 开发的需要,因为如果在 web 端也使用同步加载,那么页面在解析脚本文件的过程中可能使页面暂停响应。

// index.js
require(['moduleA', 'moduleB'], (moduleA, moduleB) => {
    
    
  console.log(moduleB);
});

// moduleA.js
define(require => {
    
    
  const m = require('./moduleB');
  setTimeout(() => console.log(m), 1000);
});

// moduleB.js
define(require => {
    
    
  const m = new Date().getTime();
  return m;
});

如果想要使用 AMD 规范,我们还需要添加一个符合 AMD 规范的加载器脚本在页面中,符合 AMD 规范实现的库很多,比较有名的是 require.js,核心是使用 jsonp 异步加载模块。

ESModule

前面我们说到的 CommonJS 规范和 AMD 规范有这么几个特点:

  1. 语言上层的运行环境中实现的模块化规范,模块化规范由环境自己定义。
  2. 互相之间不能共用模块。例如不能在 Node.js 运行 AMD 模块,不能直接在浏览器运行 CommonJS 模块。

在 EcmaScript 2015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ES6 之后,JS 有了语言层面的模块化导入导出关键词与语法以及与之匹配的 ESModule 规范。使用 ESModule 规范,我们可以通过 importexport 两个关键词来对模块进行导入与导出。

还是之前的例子,使用 ESModule 规范和新的关键词就需要这样定义:

// index.js
import './moduleA';
import m from './moduleB';
console.log(m);

// moduleA.js
import m from './moduleB';
setTimeout(() => console.log(m), 1000);

// moduleB.js
export default new Date().getTime();

每个 JS 的运行环境都有一个解析器,否则这个环境也不会认识 JS 语法。它的作用就是用 ECMAScript 的规范去解释 JS 语法,也就是处理和执行语言本身的内容,例如按照逻辑正确执行 var a = '123';, function func() {console.log('abc');} 之类的内容。

在解析器的上层,每个运行环境都会在解释器的基础上封装一些环境相关的 API。例如 Nodejs 中的 global 对象、process 对象,浏览器中的 windowdocument 对象等等。这些运行环境的 API 收到各自规范的影响,例如浏览器端的 W3C 规范,它们规定了 window 对象和 document 对象上的 API 内容,以使我们能让 document.getElementById 这样的 API 在所有的浏览器上运行正常。

ESModule 就属于 JS Core 层面的规范,而 AMD、CommonJS 是运行环境的规范。所以,要想使运行环境支持 ESModule 其实是比较简单的,只需要升级自己环境中的 JS Core 解释引擎到足够的版本,引擎层面就能认识这种语法,从而不认为这是个 语法错误(syntax error),运行环境中只需要做一些兼容工作即可。

Node.js 在 V12 版本之后才可以使用 ESModule 规范的模块,在 V12 没进入 LTS 之前,我们需要加上 --experimental-modules 的 flag 才能使用这样的特性,也就是通过 node --experimental-modules index.js 来执行。浏览器端 Chrome 61 之后的版本可以开启支持 ESModule 的选项,只需要通过 `` 这样的标签加载即可。

这也就是说,如果想在 Node.js 环境中使用 ESModule,就需要升级 Node.js 到高版本,这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毕竟服务器端 Node.js 版本控制在开发人员自己手中。但浏览器端具有分布式的特点,是否能使用这种高版本特性取决于用户访问时的版本,而且这种解析器语法层面的内容无法像 AMD 那样运行时进行兼容,所以想要直接使用就会比较麻烦。

后模块化的编译时代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来,使用 ESModule 的模块明显更符合 JS 开发的历史进程,因为任何一个支持 JS 的环境,随着对应解释器的升级,最终一定会支持 ESModule 的标准。但是, WEB 端受制于用户使用的浏览器版本,我们并不能随心所欲的随时使用 JS 的最新特性。为了能让我们的新代码也运行在用户的老浏览器中,社区涌现除了越来越多的工具,它们能静态将高版本规范的代码编译为低版本规范的代码,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 babel。

它把 JS Core 中高版本规范的语法,也能按照相同语义在静态阶段转化为低版本规范的语法,这样即使是早期的浏览器,它们内置的 JS 解释器也能看懂。

然而,不幸的是,对于模块化相关的 importexport 关键字,babel 最终将会将它编译为包含 requireexports 的 CommonJS 规范。 babeljs.cn

这就造成了另一个问题,这样带有模块化关键词的模块,编译之后还是没办法直接运行在浏览器中,因为浏览器端并不能运行 CommonJS 的模块。为了能在 WEB 端直接使用 CommonJS 规范的模块,除了编译之外,我们还需要一个步骤叫做打包(bundle)

打包工具的作用,就是讲模块化内部实现的细节抹平,无论是 AMD 还是 CommonJS 模块化规范的模块,经过打包处理之后能变成能直接运行在 WEB 或 Node.js 的内容。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yotcap/article/details/106675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