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计网体系结构

1. 基本概念

1.0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0.1 第一阶段

  • 第一阶段:阿帕网(ARPAnet)发展为互联网(internet),再到因特网(Internet);
  • ARPA全称为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高级研究计划局;
  • 网络是指将许多不同计算机通过链路连接在一起;
  • 互联网是指通过特殊设备将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
  • 因特网Internet是全球范围内最大的互联网interne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0.2 第二阶段

  • 第二阶段:三级结构因特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0.3 第三阶段

  • 第三阶段:多层次ISP结构因特网;
  • IXP(Internet Exchange Point):因特网交换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将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线路连接起来,由功能完善的软件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 计算机网络是互连的、自治的计算机集合
  • 互连:分散独立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链路互联互通
  • 自治:每个计算机系统是独立的,无主从关系

1.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 数据通信:不同计算机可之间进行通信;
  • 资源共享:不同计算机可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 根据组成部分划分:硬件、软件、协议(一系列规则和约定的集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根据工作方式划分:1)边缘部分,即用户可直接使用的部分,使用方式有C/S方式、B/S方式或P2P方式;2)核心部分: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根据功能作用划分:1)通信子网,实现数据通信;2)资源子网,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处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 分布范围划分:WAN广域网>MAN城域网>LAN局域网>PAN个人区域网,其中 广域网使交换技术、局域网使用广播技术
  • 使用者划分:公用网、专用网
  • 交换方式划分: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 拓扑结构划分:其中星型结构中若有n个节点,则会有n-1条线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传输技术划分:1)广播式网络:共享公共通信信道;2)点对点网络:使用分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机制;

1.5 标准化工作及相关组织

  • 遵循标准是为了更好地实现通信;
  • 标准分类:1)法定标准,由权威机构制定的正式的、合法的标准;2)事实标准,某些知名公司的产品在现实中成为主流,则这些产品拥有的技术和协议成为现实标准;
  • 因特网标准形式为RFC(Request For Comment)文档,RFC文档成为标准的四个阶段: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3)草案标准(Draft Stadard);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dard);
  • 标准化相关组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6 相关性能指标

1.6.1 速率

  • 速率:单位时间内传输数据的位数,也称为数据率、数据传输率比特率
  • 单位:b/s、Kb/s、Mb/s、Gb/s、Tb/s;
  • 单位换算:1Mb/s=1000Kb/s、1Kb/s=1000b/s;

1.6.2 带宽

  • 带宽:原本指某个信号的频带宽度,即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单位赫兹(Hz);
  • 带宽:现在带宽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传送数据的能力,通常指单位时间内从网络的某一点到另一点的最高数据率,即网络设备所支持的最高速率
  • 单位:b/s、Kb/s、Mb/s、Gb/s、Tb/s;
  • 单位换算:1Mb/s=1000Kb/s、1Kb/s=1000b/s;
  • 相同时间内,带宽越大,网络设备传送到信道中的数据量越大;

1.6.3 吞吐量

  •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
  • 吞吐量受网络带宽或网络额定速率的限制;
  • 单位:b/s、Kb/s、Mb/s、Gb/s、Tb/s;
  • 单位换算:1Mb/s=1000Kb/s、1Kb/s=1000b/s;
  • 吞吐量为多条链路速率的总和;

1.6.4 时延

  • 时延:指数据从链路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时间,也称为延迟或迟延,单位是s
  • 时延分类:1)发送/传输时延发送时延=数据长度/信道带宽,指数据从第一位到最后一位传入信道所耗费的时间;2)传播时延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3)排队时延,数据等待输出/输入链路可用的时间;4)处理时延,数据检错,目的地确认耗费的时间;
  • 高速链路指的是通过提高信道带宽从而降低传输时延

1.6.5 时延带宽积

  • 时延带宽积表示信道容量的大小,单位为比特bit,定义为: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带宽
  • 时延带宽积又称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即某段链路现在有多少比特;

1.6.6 往返时延RTT

  • RTT(round-trip time):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到发送方接收到来自接收方的确认总共经历的时延;
  • RTT主要包括:1)往返传播时延=2*传播时延;2)末端处理时间
  • RTT越大,在收到确认之前,可发送的数据越多

1.6.7 利用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体系结构及参考模型

2.1 体系结构:分层结构

  • 为什么分层?网络实现通信、资源共享是一个复杂问题,可通过结构分层,不同层实现不同功能,最终实现网络通信的目的;
  • 分层基本原则: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各网络层及对应协议的集合

2.2.1 相关名词

  • 实体:第n层中的活动元素称为n层实体,同一层的实体叫对等实体
  • 协议:为实现网络中的对等实体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网络协议;协议是存在于同一网络层中的,即水平方向;协议需要具有语法语义同步三大特征;
  • 接口:称为访问服务店SAP,垂直方向,是上层使用下层服务的入口;
  • 服务:垂直方向,即下层为相邻上层提供的功能调用;
  • PDU协议数据单元=PCI协议控制信息+SDU服务数据单元

2.2 参考模型

  •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常见参考模型:1)7层OSI参考模型;2)4层TCP/IP参考模型;

2.2.1 OSI参考模型

  • 开放系统互连(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参考模型;
  • 目的:支持异构网络系统的互联互通;
  • 网络分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不同网络层介绍:
网络层 功能
应用层 所有能与用户交互并产生网络流量的程序,是用户与网络交互的界面,常用应用层协议有FTP、SMTP、HTTP
表示层 处理不同通信系统中信息交换的表示方式:1)数据格式变换;2)数据加密-解密;3)数据压缩与恢复
会话层 向表示层实体/用户提供建立连接,并在连接上有序传输数据,这是会话也是建立同步(SYN);1)建立、管理、终止会话;2)使用校验点可使会话在通信失效时从校验点/同步点继续恢复通信,实现数据同步
传输层 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之间的通信,即端到端通信,传输单位为报文段/用户数据报,具有以下功能:1)可靠/不可靠传输;2)差错控制;3)流量控制;4)复用分用:①复用:多个应用层进程可同时使用下层传输层的服务;②分用:传输层可将收到的信息分别交给上层应用层中不同的进程;传输层常用协议为TCP、UDP;
网络层 主要任务是将分组从源端传送到目的端,为分组交换网络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传输单位为数据报。有以下功能:1)路由选择;2)差错控制;3)流量控制;4)拥塞控制。常用协议有IP、IPX、ICMP、IGMP、ARP、RARP、OSPF
数据链路层 将网络层传入的数据报组装成帧,传输单位为,主要协议有SDLC、 HDLC、PPP、STP。具有以下功能:1)成帧;2)差错控制;3)流量控制;4)访问(接入)控制
物理层 物理媒体上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传输单位为比特,主要协议有Rj45、802.3。有以下功能:1)定义接口特性;2)定义传输模式;3)定义传输速率;4)比特同步;5)比特编码
  • OSI模型解释数据通信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2.2 TCP/IP参考模型

  • 先定义协议栈,然后归纳出网络分层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2.3 OSI模型对比TCP/IP模型

  • 相同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不同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2.4 5层参考模型

  • 网络分层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通信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参考资料:

  • 王道考研;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43665602/article/details/130783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