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活动复盘的三大误区

第一个最常见的误区是止于问责。在一个重大问题出现后,很多公司的做法都是先在公司内部找到第一责任人,然后对责任人处以与失败相同量级的处罚,甚至开除。这种机制的目的是防止复盘参与者互相包庇,最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问责机制的确可以用在复盘环节中,来帮助公司发现问题的真正根因。不过也要明白,找到或惩罚责任人并不是复盘的目标,也不应该是复盘的终点。复盘的目标是寻找可以提升未来架构活动成功概率的机会点。

从这个视角出发,问责制的一些缺陷就会暴露无遗:

  1. 偏离目标:不少互联网企业会将很大比例的薪酬放在绩效激励上,而维持问责制的有效性,意味着它会与激励相挂钩。那么让其他参与者知道自己的问题,很可能会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此外,还会导致复盘时将大量的时间耗费在问责过程中,甚至就是在讨论“谁的责任更大一些”这个问题。而未来如何改进这个更重要的问题,很容易被大家所忽视。
  2. 遗留隐患:项目失败后,公司的损失已经是既成事实,靠惩罚一两个责任人并不能挽回什么损失。此外,即使问责处罚完,公司或系统的隐患依然不会消除。反倒因为把责任归属到一两个主要的责任人身上,导致其他人身上所存在的隐患被完全忽视。在崇尚问责制的公司里,你肯定能观察到这样的现象:复盘会上只有一两个人争论得不可开交,其他人都噤若寒蝉,生怕把自己牵扯进来。
  3. 人才流失:高风险的项目本来就容易失败。一旦斩了先锋,可能再也没人敢为这种项目担责冒险了,望而却步会成为项目参与者的默认选项。

失败是一个公司必须要付出的学费。不失败,反倒是公司在行事上过于保守的侧面证明,也会对参与者的冒险精神有所压制。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最重要的是从失败中获取能力的提升。

第二个常见的误区就是止于意识提升。在复盘的过程中,肯定会涉及到自我剖析,让参与者寻找各自的提升点。但是项目复盘,更重要的是整个公司的能力提升,而不是参与者个人能力的提升。

这两者的区别在于,个人能力的提升并没有固化到团队或公司中。比如某个参与者离职,对公司来说,就失去了一项能力。要知道,无论是你个人的能力,还是其他人的能力,都属于公司组织能力提升的一部分。但是除了员工能力的提升外,公司其他维度的提升也同样重要,比如系统提升、机制提升、文化提升等。

哪怕光做到意识上的提升,其实也非常难。出于对自我的保护和对自尊心的维护,难免会让你放弃反思或者反思不够彻底。所以真正的意识提升,需要参与者都能保持正确的心态。什么是正确的心态呢?

第三个误区是止于错误补救。更准确地说,就是止于损失回捞,也就是在最大程度上挽回问题所造成的损失。这是针对已经接近完成的架构活动的补充,是个收尾动作,并不能对未来的架构活动形成任何助力。

复盘的王道就是通过对失败事件的深度剖析,从中寻找一些机会点,从而提升企业未来的架构活动的成功概率

此文章为5月Day23 学习笔记,内容来源于极客时间《郭东白的架构课》,推荐该课程。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key_3_feng/article/details/130837137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