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Android系统

 Android系统启动篇

1,《android系统启动流程简介》

2,《android init进程启动流程》

3,《android zygote进程启动流程》

4,《Android SystemServer进程启动流程》

5,《android launcher启动流程》

6,《Android Activity启动过程详解》

Android系统开发准备篇

1,《Android 源码下载和编译》

2,《android 11源码编译和pixel3 刷机》

3,《Android Framework代码IDE加载和调试》

Android系统开发实践篇

1,《android设置默认输入法》

2,《android framework预制APK应用》

3,《Android系统层面限制应用开机自启动详解》

4,《android单独编译framework模块并push》

5,《Android Framework开发系统问题分析》

Android系统开发核心知识储备篇

1,《Android编译系统-envsetup和lunch代码篇》

2,《Android编译系统-概念篇》

3,《android日志系统详解》

4,《Android系统Handler详解》

5,《Android系统Binder详解》

6,《Android中Activity、View和Window关系详解》

7,《android view绘制流程详解》

8,《Android读取系统属性详解》

9,《android 窗口管理机制详解》

10,《初识Android系统》

11,《android中AMS进程通知Zygote进程fork新进程的通信方式》

Android核心功能详解篇

1,《android应用市场点击下载APK安装详解》

2,《Android 手势导航(从下往上滑动进入多任务页面)》

3,《android手势分析(应用界面左往右边滑动退出应用)》

4,《android应用安装流程详解》

5,《android11安装应用触发桌面图标刷新流程》

6,《Android系统多任务Recents详解》

7,《android系统导航栏视图分析》

———————————————————————————————————————————

目录

 Android系统启动篇

Android系统开发准备篇

Android系统开发实践篇

Android系统开发核心知识储备篇

Android核心功能详解篇

1. 发展历程

二,系统演进

三,技术演进

四,结尾


1. 发展历程

        先来看看Android系统的发展过程,从2008年发布Android 1.0系统,直到2019年即将发布Android 10.0系统,下面列举些重要的时间节点。

  • 2003年10月,Andy Rubin团队创办Android公司;

  • 2005年8月,谷歌收购Android公司,Andy Rubin担任谷歌工程部副总裁继续负责Android项目;

  • 2008年9月,谷歌正式发布Android 1.0系统;

  • 2011年1月,Android系统设备的用户总数达到了1.35亿,成为智能手机领域占有量第一的系统;

  • 2011年8月,Android手机占据全球智能机市场48%份额,并在亚太地区市场占据统治地位,终结了Symbian系统的霸主地位,跃居全球第一;

  • 2012年1月,谷歌Android Market已有10万开发者,推出超过40万应用;

  • 2013年11月,Android 4.4正式发布,系统更智能、UI更现代;

  • 2013年到2018年,这个阶段安卓进入飞速发展期,被升级的有摄像头、内存、机身、芯片等,原来的3.5寸小屏已退出历史舞台,全面屏、刘海屏、水滴屏已成为当下主流屏幕方案。

二,系统演进

  • 从Android 1.0发展到Android 4.0,系统各项功能和特性迭代到一个较完善的阶段;

  • Android 4.1系统,Google开展了黄油计划(Project Butter),为了让Android系统摆脱UI交互上的严重滞后感,希望能像“黄油”一样顺滑。 核心原理是系统框架中的渲染和动画统一采用垂直同步技术(VSYNC),以及三重缓冲技术(Triple Buffer),让滑动、翻页等操作更加一致与顺滑。

  • Android 4.4系统,Google开展了瘦身计划(Project Svelte),力求降低安卓系统的内存使用,解决低端机型升级难的问题,让Android 4.4可正常运行在所有Android手机,从而减少安卓系统继续碎片化。UI设计上,支持新的“沉浸式模式”,用户界面由过去的黑色与蓝色为主的色调转向带有透明度的浅色系,视觉语言变得更加明亮与现代化。

  • Android 5.0系统,Google开展了伏特计划(Project Volta),力求提升续航能力,这方面Google落后于业界厂商,厂商直面用户对续航尤为迫切,往往系统资源管控更为严格。另外,系统采用全新的ART,抛弃Dalvik虚拟机,大幅提升运行效率。UI设计上,使用全新的扁平化Material Design设计风格,更加清新与质感的设计,统一Android设备的外观和使用体验。

  • Android 6.0系统,Google引入新的运行时权限,让用户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控制权限;引入了Doze模式,进一步提升电池续航能力。UI设计上,新增夜间模式,大幅改进通知栏,让通知更简洁。

  • Android 7.0系统,引入新的JIT编译器,对AOT编译器的补充,可节省存储空间和加快更新速度;进一步优化Doze唤醒机制;UI设计上,支持分屏功能;

  • Android 8.0系统,Google开展了计划(Project Treble),重新架构Android,将安卓系统框架与Vendor层解耦,力求彻底解决安卓碎片化这一老大难的问题,这是安卓系统架构最大的变化。系统层面加强对后台服务、广播、位置的管控限制。UI设计上,改进通知栏,智能文本选择和自动填充功能。

  • Android 9.0系统,引入神经网络API,采用机器学习的思路来预测用户使用习惯来做省电优化,继续强化Treble计划;文件系统(sdcardf/F2FS)持续提升;私有API的限制进一步规范化Android生态,强化隐私和安全,硬件安全性模块以及统一生物识别身份验证界面。 UI设计上,新的手势导航,加强支持刘海屏,UI搜索界面使用到机器学习,AI正在逐步强化Android系统。

  • Android 10.0系统,Google开展了主线计划(Project Mainline),相关模块(Modules)不允许厂商直接修改,只能由Google应用商店来更新升级,强化用户隐私、系统安全与兼容性。支持脸部生物识别。

三,技术演进

        Android系统离不开各App来提供丰富的功能,下面再来简单说一说应用的一些技术演进。

移动端跨平台技术:从最开始以Cordova为基础(依赖于WebView)的Hybrid混合开发技术,到React Native的桥接(将JS转为Native)的技术,再到最新的Flutter技术。Flutter是Google发布的全新的移动跨平台UI框架,渲染引擎依靠跨平台的Skia图形库来实现,依赖系统的只有图形绘制相关的接口,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不同平台、不同设备的体验一致性,逻辑处理使用Dart语言,执行效率比JavaScript高。另外,Google内部正在开发的另一个操作系统Fuchsia的UI layer采用的是Flutter,也就是说Flutter天然可以支持Android、IOS以及未来的Fuchsia。在大前端方向,对于跨平台开发中一直在不断迭代中寻找更好、更优的解决方案,目前来看Flutter还是更有优势。

应用架构:MVC模式(Model–view–controller)但Activity类过于臃肿,为解决这个问题,有了MVP(Model–view–presenter),presenter不仅要操作数据,而且要更新view;再到MVVM(Model-View-ViewModel)解决了MVP大量的手动View和Model同步的问题,提供双向绑定机制。

热修复与插件化技术:热修复的主要应用场景是为了让用户无感得修复线上缺陷,比如Tinker,Andfix,Sophix等。插件化是为了减少模块耦合,可减少主程序的规模,可按需加载,比如DroidPlugin,OpenAtlas等。关于各个热修复与插件化的细节不再展开,这里就说一点,Android 7.0对Native的NDK的调用限制是手铐,尤其是Android 9.0对Java层SDK的调用限制就是脚铐,那么对于Android应用想再搞插件化之类的黑科技便是带着脚手铐跳舞,能跳但舞姿可能不太美观。

App Bundle:随着应用不断演讲,功能越来越复杂,且应用针对不同屏幕设备、不同国家语言资源都打包在同一个App,导致应用包不断增大,据统计自2012年以来应用包大小增长5倍。虽然现在手机的存储空间越来越大,但用户照片、视频等媒体文件品质在逐渐提升,导致设备可用空间逐渐紧缩。为此Google在去年Google I/O大会讲述Android引入新的App动态化框架(即Android App Bundle,缩写为AAB)。利用Split Apk完成动态加载,使用AAB动态下发方式,可显著缩小应用体积,减少对存储空间的占用。

Kotlin:是Google推荐的官方静态编程语言,与Java互通,可相互转换。Kotlin编译成Java字节码,也可以编译成JavaScript,运行在没有JVM的设备上,简洁安全。使用Kotlin更快速地编写Android应用,可以提高开发者的工作效率,少编写样板代码,被称之为 Android 世界的Swift。谷歌开发者社区做过一个问卷调查,大概有40%的Android开发者已使用过Kotlin。这里并非鼓励大家一定都要使用Kotlin,学习新语言就像一次投资,要权衡团队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利弊。

Jetpack:是一个开发组件工具集,它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我们编写出更加简洁的代码,并简化我们的开发过程。Jetpack中的组件有一个特点,它们大部分不依赖于任何Android系统版本,这意味着这些组件通常是定义在AndroidX库当中的,并且拥有非常好的向下兼容性。Jetpack主要由基础、架构、行为、界面这4部分组成,其中的许多架构组件就是专门为MVVM架构量身打造的。 

四,结尾

        android生态圈涉及的知识广,个人需要根据自身工作和喜好,去专研几个方向。本人从事android framework开发,重点方面在framework相关技术上。下图为android整体架构图,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allen_xu_2012_new/article/details/130686397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