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第1章概述知识点总结

1、计算机网络概念

计算机网络:以能够互相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自制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2、计算机网络特点

连通性、共享性、可靠性、高效性、独立性、扩充性和廉价性。

3、计算机网络组成

计算机网络={边缘部分:连接在因特网上的所有主机(端系统)+核心部分:使任何一个端系统都能向其他端系统通信(路由转发)}=硬件+软件+协议=通信子网+资源子网。

4、计算机网络功能

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分布处理、综合信息服务、集中管理、信息交换、提高可靠性。

5、计算机网络分类

①按照网络的作用范围分为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个人区域网PAN。

②按照网络的使用者分为公用网、专用网。

6、计算机网络主要性能指标

①速率:数据的传送速率,也被称为数据率、比特率,单位:比特每秒(bit/s)。

②带宽:表示网络中的某信道传送数据的能力;网络带宽:表示在单位时间内网络中的某信道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

③吞吐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实际数据量。

④时延: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发送时延: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发送时延=数据帧长度(bit)/发送速率(bit/s)。

传播时延: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的距离需要花费的时间,传播时延=信道长度(m)/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m/s)。

发送时延与传输信道长度(或信号传送的距离)无关,传播时延与信号的发送速率无关,信号传送的距离越远,传播时延越大。

⑤时延带宽积: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s)×带宽(bit/s)

⑥往返时间RTT

⑦利用率:信道利用率=某信道被利用的时间/总时间;网络利用率=全网络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

D=D0/(1-U)其中D是网络当前的时延,D0是网络空闲时的时延,U是网络利用率。

7、计算机网络分层体系结构

Ⅰ、概念

①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各层及其协议及其层间接口的集合。

②协议数据单元PDU: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单元。

③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格式);语义(对应此信息是何种响应);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说明)。

④接口:相邻两层间交换信息的连接点。

⑤服务:下层为上层提供的功能调用。

Ⅱ、OSI七层协议体系结构

①应用层:通过应用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网络应用。

②表示层:用于处理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

③会话层:负责管理主机间的会话进程,包括建立、管理以及终止进程间的会话。

④运输层:向两台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服务。

⑤网络层: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

⑥数据链路层:将网络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组装成帧,在两个相邻节点间的链路上传送帧。数据链路层不仅要检错,而且要纠错。

⑦物理层:考虑用多大的电压代表1或0,以及接收方如何识别出发送方所发送的比特。物理层还要确定连接电缆的插头应当有多少根引脚以及各引脚间如何连接。

①⁓③:资源子网;④承上启下;⑤⁓⑦:通信子网。

8、协议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或多个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协议的语法方面的规则定义了所交换的信息的格式,协议的语义方面的规则定义了发送者或接收者所要完成的操作。协议是“水平”的。

运输层最重要的协议是TCP和UDP协议,而网络层最重要的协议是IP协议。

9、服务

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所提供的服务。使用本层服务的实体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也就是说,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实体是透明的。服务是“垂直”的。

9、接口

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及交换信息的地方,通常称为服务访问点SAP,服务访问点是一个抽象概念,实际上就是一个逻辑接口。从物理层开始,每一层都向上层提供服务访问点,即没有接口就不能提供服务。

10、TCP/IP的体系结构

 11、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①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的从源点直达终点。

②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节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节点。

③分组交换:单个分组(这只是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传送到相邻节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节点。

若要连续传送大量的数据,且其传送时间远大于连接建立时间,则电路交换的传输速率较快。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不需要预先分配传输带宽,在传输突发数据时可提高整个网络的信道利用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65089091/article/details/131348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