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对打工人的“猎杀”开始了,第一批因AI失业的人群已出现

AI对打工人的“猎杀”开始了。

第一批因AI失业的人群已出现,迎在前阵的是广告业。

国内公关广告营销巨头蓝色光标目前对华东区的“外包工作”按下了全面暂停键。

而这些外包工作包括:创意设计外包、方案撰写外包、文案撰写外包、短期雇员(freelancer)。

也就是说:干设计的、写文字的、做策略PPT的,以及各类兼职全部都得坐在工位上瑟瑟发抖,补充个前提概要:蓝色光标前两天刚接受了微软云上线的OpenAI ChatGPT(GPT-3.5)的相关服务。

这些工种成了本次以AI浪潮的首批牺牲者,也只是开始。

生成式 AI 快速进入职场,影响约 19% 工作职位!

包括图像生成工具 MidJourney、DALL-E,文本生成工具 ChatGPT,微软近期更推出可以结合生成式 AI 的搜寻引擎 Bing AI Chat。生成式 AI 已悄然进入职场,包含搜寻资讯、写邮件、写论文、设计图像、编写程式码,都是它的业务范围。

而生成式 AI 的更新速度,也比过往快上许多,现几乎每周都有生成式 AI 的新功能出现。科技巨头微软、Google 近期也将重兵摆放于此,因此我们可以预估,未来国内外各类文档软件无论是WPS、Microsoft Word,或是沟通开会用的 钉钉、飞书等工具,应该慢则一两年,快则几个月,就会将生成式 AI 元素完全融入其中,也等同进入大部分白领阶级的职场。

根据高盛于 3 月发布的“AI 对经济增长的潜在巨大影响”报告指出,像 ChatGPT 这样的生成式 AI,会在全球淘汰多达 3 亿个工作岗位,将影响现有的工作岗位至少 19%,在已开发国家如美国更将高达 25%、欧元区 24%。换句话说,未来在职场上,每 4~5 位同事中就有一位生成式 AI“新同事”,该用什么心态跟它相处,将是未来每个企业、员工都要面临的课题。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受影响程度高并不意味着被取代。

华裔数学家陶哲轩就表示,GPT-4无法攻克一个未解决的数学问题,但对工作会有帮助。而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撰文列举了10项AI最容易取代的工作,具体包括:电话营销员/电话销售、客户服务、仓库工人、出纳和运营人员、电话接线员、出纳员/收银员、快餐店员、洗碗工、生产线质检员、快递员。而这些工作大部分正是体力活。

目前,AIGC在文娱领域包括:AI写作平台,AI绘画平台,AI音乐平台和AI视频平台有了很多成功的应用。

Midjourney设计的桦树水PET瓶的包装;图片作者:FBIF创始人Mote

摆在职场人眼前的,将是不得不面对如何与AI共存

虽然当前的办公室环境已大量依赖搜寻引擎、文档工具,但目前这些工具还是“死的”,若真的跟它“不合”,可以再挑选其他解方;然而面对生成式 AI,某种程度上就像与一个真人互动,可以让它根据自身需求学习,补足自己的弱点,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

学会与AI的沟通和协作很重要。在与 AI 的相处模式上,可以想像是与一个实习生合作,先从交代小任务、低风险项目开始,再慢慢扩大规模。交代前先确认自己真正需要支援的地方,并且给出具体的指令,例如跟“帮我写一篇演讲稿”相比,“帮我撰写一篇有3个重点,约2000字的文章”就更具体。针对 AI 的回答,无论好坏就直接点出,做不好就直接说或补充指导它怎么做,才能让它进步,跟带职场新人的方法如出一辙。

AIGC很方便,但也隐含不少风险

AIGC在教育领域,如基于NLP技术的AI作文批改平台,基于知识图谱和问答技术的AI学习辅导平台,拟人和对话技术的AI教学互动平台;亦或是在商业领域,包括自然语言生成技术的AI营销文案平台,基于图像识别和搜索技术的AI商品推荐平台,基于语音合成和识别技术的AI客服平台会有越来越多的应用。

但AIGC会根据网络搜索到的资料学习,因此它也有可能学到像种族主义、厌恶女性的口吻,若没有后续把关就将内容送出,对企业品牌可能造成严重的公关灾难。即使内容没有问题,但如果跟品牌风格不合,同样会造成困扰。美国市场研究和谘询公司 Forrester 年初发布的报告就指出,AI 聊天机器客服的回答,曾让 75% 的消费者感到不满,甚至有 30% 的消费者气到走人,生成式 AI 产出的内容,对品牌来说是极需注意的问题。

员工的操作不当,也可能把企业暴露于危险之中。三星在 3 月初时,就有员工分别将代码复制到 ChatGPT 中寻求修复、透过 ChatGPT 优化代码、将会议纪录交给 ChatGPT 产生文件,皆导致了公司机密外泄。一般员工可以签保密条款,分辨什么不能说,但到底什么东西可以告知这群“AI新同事”,企业内部势必要有明确规范。

若“摩尔定律”继续走下去,AIGC全面协助甚至取代很多工作岗位绝对是趋势。AI狂飙的路上,谁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蓝色光标。

不过,工具每一次的迭代发展都意味着生产力的进步。未来,AI或许不是替代人,而是取代不会使用AI工具的人。

AI飓风 | 专注AIGC领域的知识社群媒体,欢迎关注!

在大趋势来临之际,我们可以选择视而不见直到潮流席卷过来,我们也可以积极拥抱,提前探索,这一切都是我们的选择。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53687374/article/details/130351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