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残差网络(ResNet)代码实现

1. 残差块

ResNet沿用了VGG完整的 3×3 卷积层设计。 残差块里首先有2个有相同输出通道数的 3×3 卷积层。 每个卷积层后接一个批量规范化层和ReLU激活函数。 然后我们通过跨层数据通路,跳过这2个卷积运算,将输入直接加在最后的ReLU激活函数前。

这样的设计要求2个卷积层的输出与输入形状一样,从而使它们可以相加。 如果想改变通道数,就需要引入一个额外的 1×1 卷积层来将输入变换成需要的形状后再做相加运算。 残差块的实现如下:

import torch
from torch import nn
from torch.nn import functional as F
from d2l import torch as d2l


class Residual(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input_channels, num_channels,
                 use_1x1conv=False, strides=1): # use_1x1conv表示是否使用1*1的卷积层
        super().__init__()
        self.conv1 = nn.Conv2d(input_channels, num_channels,
                               kernel_size=3, padding=1, stride=strides)
        self.conv2 = nn.Conv2d(num_channels, num_channels,
                               kernel_size=3, padding=1) # 第二个卷积层stride默认等于1
        if use_1x1conv: # 如果使用1*1的卷积层
        # 相当于对输入x处理形状,使其匹配残差块的输出(为了能相加)
            self.conv3 = nn.Conv2d(input_channels, num_channels,
                                   kernel_size=1, stride=strides)
        else:
            self.conv3 = None
        self.bn1 = nn.BatchNorm2d(num_channels)
        self.bn2 = nn.BatchNorm2d(num_channels)

    def forward(self, X):
        Y = F.relu(self.bn1(self.conv1(X)))
        Y = self.bn2(self.conv2(Y))
        if self.conv3:
            X = self.conv3(X)
        Y += X
        return F.relu(Y)

如 图所示,此代码生成两种类型的网络: 一种是当use_1x1conv=False时,应用ReLU非线性函数之前,将输入添加到输出。 另一种是当use_1x1conv=True时,添加通过 1×1 卷积调整通道和分辨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下面我们来查看输入和输出形状一致的情况。

blk = Residual(3,3)
X = torch.rand(4, 3, 6, 6)
Y = blk(X)
Y.shap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也可以在增加输出通道数的同时,减半输出的高和宽。一般要增加通道数,stride要等于2,并且使用1 * 1的卷积来改变通道数,下面代码是将输入通道数3增加到输出通道数6

blk = Residual(3,6, use_1x1conv=True, strides=2)
blk(X).shap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ResNet模型

ResNet的前两层跟之前介绍的GoogLeNet中的一样: 在输出通道数为64、步幅为2的 7×7 卷积层后,接步幅为2的 3×3 的最大汇聚层。 不同之处在于ResNet每个卷积层后增加了批量规范化层。

b1 = nn.Sequential(nn.Conv2d(1, 64, kernel_size=7, stride=2, padding=3),
                   nn.BatchNorm2d(64), nn.ReLU(),
                   nn.MaxPool2d(kernel_size=3, stride=2, padding=1))

GoogLeNet在后面接了4个由Inception块组成的模块。 ResNet则使用4个由残差块组成的模块,每个模块使用若干个同样输出通道数的残差块。 第一个模块的通道数同输入通道数一致。 由于之前已经使用了步幅为2的最大汇聚层,所以无须减小高和宽。 之后的每个模块在第一个残差块里将上一个模块的通道数翻倍,并将高和宽减半。

下面我们来实现这个模块。注意,我们对第一个模块做了特别处理。

# resnet_block表示的是stage,num_channels输出通道数,num_residuals表示Residual小块的数量
def resnet_block(input_channels, num_channels, num_residuals,
                 first_block=False): 
    blk = []
    for i in range(num_residuals):
        if i == 0 and not first_block: 
          # first_block指的是后面接的4个resnet_block模块中的第一个模块,
          # 而i==0仅仅是一个模块中的第一个Residual小块
          # 一个模块(resnet_block)有num_residuals个Residual小块
            blk.append(Residual(input_channels, num_channels,
                                use_1x1conv=True, strides=2)) # strides=2使得高宽减半
        else:
            blk.append(Residual(num_channels, num_channels)) # 不要高宽减半
    return blk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接着在ResNet加入所有残差块,这里每个模块使用2个残差块。

b2 = nn.Sequential(*resnet_block(64, 64, 2, first_block=True))
b3 = nn.Sequential(*resnet_block(64, 128, 2))
b4 = nn.Sequential(*resnet_block(128, 256, 2))
b5 = nn.Sequential(*resnet_block(256, 512, 2))

最后,与GoogLeNet一样,在ResNet中加入全局平均汇聚层,以及全连接层输出。

net = nn.Sequential(b1, b2, b3, b4, b5,
                    nn.AdaptiveAvgPool2d((1,1)),
                    nn.Flatten(), nn.Linear(512, 10))

每个模块有4个卷积层(不包括恒等映射的 1×1 卷积层)。 加上第一个 7×7 卷积层最后一个全连接层,共有18层。 因此,这种模型通常被称为ResNet-18。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通过配置不同的通道数和模块里的残差块数可以得到不同的ResNet模型,例如更深的含152层的ResNet-152。 虽然ResNet的主体架构跟GoogLeNet类似,但ResNet架构更简单,修改也更方便。这些因素都导致了ResNet迅速被广泛使用。

在训练ResNet之前,让我们观察一下ResNet中不同模块的输入形状是如何变化的。 在之前所有架构中,分辨率降低,通道数量增加,直到全局平均汇聚层聚集所有特征

X = torch.rand(size=(1, 1, 224, 224))
for layer in net:
    X = layer(X)
    print(layer.__class__.__name__,'output shape:\t', X.shap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照如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训练模型

同之前一样,我们在Fashion-MNIST数据集上训练ResNet。

lr, num_epochs, batch_size = 0.05, 10, 256
train_iter, test_iter = d2l.load_data_fashion_mnist(batch_size, resize=96)
d2l.train_ch6(net, train_iter, test_iter, num_epochs, lr, d2l.try_gpu())

运行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一些Q&A

Q1:为什么LeNet 的batch_size 大于1000收敛会有问题?有什么问题?

A1:会收敛得比较慢,因为batch_size 大于1000的话,有一些图片是很相似的,多样性降低,重复的图片重复计算,影响收敛精度。

Q2: f(x) = x +g(x),这样就能保证至少不会变坏吗?如果g(x)不是变好,也不是什么都不敢,而是变坏了呢?

A2:如果模型发现g(x)很难训练或者训练出来没有什么好处的话,就拿不到梯度,也就是说加上g(x)对loss下降没什么明显的话,在做梯度反传的时候拿不到什么梯度,权重就不会被更新,不会被更新就有可能是很小的权重或者随机权重,也就不会做什么贡献。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7505105/article/details/128488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