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本质:“时间就是金钱”

在最近的一个讨论会中,大家讨论了一个“俗气”的话题,关于钱的各种问题。钱到底是什么?钱从哪里来?钱是怎么流动的?未来的钱会是怎样?

人们对于货币的本质有不同的看法。货币是一种信用的象征,代表着人们对其价值的信任和接受度。同时,货币也可以作为一种资产存储和价值储存的工具。此外,货币还扮演着促进交易和经济活动的角色,作为交易的中介。货币也是政府权力的一种表现,政府通过货币行使权力和管理经济,控制通货膨胀和利率水平,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也有的观点认为,货币的价值是由整个社会共同认可和接受的结果,可以通过分布式的形式达成共识。

上面这本书的作者程实老师在序言里还举了一个对货币的终极设想,那就是人类的无差别的时间。借鉴电影《时间规划局》的故事,未来的人类世界只有一种货币,那就是时间,每个人都通过劳动、借贷、交易和打劫可以获得更多的时间,而消费、投资、支出甚至被抢劫会导致时间的减少。每个人的身体就像是个数字钱包,而每个人的时间就是钱包里的货币。在电影里,穷人只有一天的时间,每天为了生计不停奔波,否则赚不到足够的时间就活不到第二天;而富人却有几个世纪的时间,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节奏生活每一天。

现实社会中确实金钱的功能其实也类似,花钱买专业服务,花钱买生产力工具,用来节约自己的时间,让自己的时间花在更擅长、更快乐的事情上。当一个上班族贷款购买一个离公司更近的住房时,节约了每天上下班的时间,但是在未来也要付出更多的劳动时间来偿还贷款。

在历史中,货币经历过很多种不同的形式,例如贝壳、黄金、白银、纸币等。随着数字货币的兴起,很多国家开始推行主权数字货币,企业之间的结算也开始大量使用电子债券凭证,随着各种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和全世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货币的政策和执行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过去的历史中,时间与货币有什么关系?最终,我们的社会能实现“时间就是金钱”的货币体系么?

黄金,天然的等价交换物

马克思有一句流传很广的名言:黄金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黄金。黄金并不一开始就是货币,但是因为其稀缺性并且在地球中的分布比较随机,在各个地方获取黄金都需要较高的成本,可以衡量人类在不同地区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尤其是体力劳动;再加上黄金具有耐存储、耐腐蚀、耐高温、易分割等特性,最终被各个地区当成货币来使用。

但是黄金的产量无法支撑人类社会的货币需求。1971年12月以《史密森协定》为标志,美元对黄金贬值,美联储拒绝向国外中央银行出售黄金,美元与黄金挂钩的体制开始瓦解,各个国家的货币也开始走入长期通胀贬值的状态,尤其是相对人类社会中的另一种稀缺资源——核心城市的房地产。

在过去,黄金被视为衡量人类体力劳动和运气的时间成本标准,人们可以通过劳动为世界提供新发掘的黄金,从而增加货币供应。黄金与美元脱钩后,尽管黄金对大多数货币的价值在升高,但由于它不再作为社会生产中的最终货币单位,黄金逐渐被视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回想民国时期,一公斤黄金足以购买一个四合院,但如今,一公斤黄金大约值40万人民币,已经不足以在一线城市购买一个卫生间。

比特币:数字和算力时代的“黄金”

由于纸币的生产成本较低,很多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困境时,常通过超发货币的方式来应对。这种措施虽然可以在短期内缓解金融危机,但过度的货币供应无疑会带来货币的贬值。为了规避这种风险,人们开始将保值增值的需求转向成本更高的资产,如房地产和优质公司的股票。

比特币的创始人中本聪在构建这个新型货币体系时也意识到了传统货币的这个问题。他认为,人们对于货币的信任过度依赖于相信央行不会贬值货币。然而,历史上这种信任已经被打破了无数次。因此,中本聪提出了一种新的货币理念,这就是比特币。比特币的价值衡量基于算力和能源,这使得其获取成本在全球范围内基本一致。加上比特币的总发行量有限,使得其具备稀缺性。

算力和能源正是AI和智能机器时代的基础资源。这样的设定让我们可以设想,在未来由机器人主导的世界中,机器人可以利用能源生成比特币,同时也可以通过比特币来获取更多的能源和技术资源,从而提高质量并延长寿命。这样,拥有更多能源和更高算力的机器人就能轻松淘汰其他机器人。因此,比特币在某种程度上更像是为机器社会设计的货币体系,衡量机器人的时间价值;而人类使用比特币进行实际交易,可能仅仅是未来机器社会经济体的副产品。

比特币的一个问题是,其特殊的设计使得区块链只能在验证链上记录数字世界里的交易,却难以与物理世界的实际交易产生关联。在某些基于联盟链的区块链应用场景中,物流、合同、线下交易等信息会被记录在区块链上,但这更像是对“数字货币交易过程”的数字化描述。在这种情况下,区块链的技术主要是防止数据被篡改,但验证线下交易的真实性仍是一大挑战。因此,这种对区块链数字货币交易的数字化补充和描述,其本质上是对货币的数字化。

现代社会中信用扩张驱动的货币机制

一些出口型国家和地区,因为长期的贸易顺差和外汇管理制度下的结汇机制,会导致货币发行量增加。例如在1996年至2015年之间,中国的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尤其是2001年加入WTO之后,为了维持本币的汇率稳定,央行通过购入外汇,外汇占款的形式被动投放大量基础货币。根据统计,1994年至2015年,外汇储备余额与M2之间的关联性达到了97%。

当一个国家和地区大部分的劳动和时间都是在做对外出口业务时,用外汇增量作为本币的基准也非常合理。在1994年之前,中国的外贸占比较小,中国货币供应的增长主要由信贷推动。然而到了2015年,随着中国内需经济的增长,外贸盈余占GDP的比例逐渐降低,中国货币供应的增长从外汇增量驱动逐渐转变为信贷需求驱动。

在货币的创造过程中,人们常常对于先有货币还是先有贷款的顺序产生困惑,类似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这种误解可能源于媒体常用的“央行发动印钞机”的说法。

然后,在过去的历史中,大部分国家无法直接印制货币,而是通过信用的扩张,银行通过贷款创造存款,从而实现货币的创造。货币供应的增长实际上主要取决于借款人对银行贷款的需求。当然,央行也通过调整利率和其他金融工具来控制贷款的需求。在这种机制下,货币供应的创造虽然是银行和借款人共同参与的过程,总阀门的上限掌握在中央银行手中,但是实际上阀门的开合程度掌握在借款人手中。

个人、企业和政府都在信用扩张的过程中创造货币:

1. 个人通过向银行申请住房贷款购买房产。银行根据个人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发放贷款并创造相应的存款,从而增加货币供应。此外,个人还可以通过信用卡、消费贷款等短期信贷来购买商品或服务,银行为其提供信用额度,促进消费,进一步增加货币的流通和供应。

2. 企业可以向银行申请贷款,用于资金周转、设备购置、扩大业务规模等。银行通过发放贷款创造存款,推动货币的扩张。企业的借款需求和投资决策直接影响着货币供应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

3. 政府通过发行国债和地方债来筹集资金,用于资助公共项目、社会福利等。国债的发行增加了政府的债务,同时也增加了相应的货币供应。

信贷的需求,就是用通过未来支付更多的资源(时间),而提前获得当下的货币。在上面这些信贷需求中,长周期的房贷需求往往被金融机构认为是优秀的资产,客户有非常刚性的居住需求,周期长,交换的总时间价值高,有明确的抵押物,尤其是核心城市的地产常年稳步上涨,向下的波动小,及时变现的价值也高。正是因为核心城市地产的这些特性,导致其在很多时候成了信贷扩张的第一推动力量,从而被赋予了金融的属性。

下面是通过房地产贷款来解释信贷创造货币的一个简化的过程:

1. 贷款申请: 当一个人想购买房屋但没有足够的资金时,他们可能会向银行申请贷款。假设一个客户向银行申请了100万元的房地产贷款。

2. 贷款发放: 银行审查了客户的信用状况和收入,并决定发放贷款。银行在他们的账本上记下了这笔贷款,并在客户的存款账户中增加了100万元。需要注意的是,这笔钱并不是从其他客户的存款中转移过来的,而是新创建的。此时,银行在账本上多了100万元的资产(贷款)和100万元的负债(客户的存款)。

3. 贷款使用: 客户使用这笔贷款购买房屋。这笔钱从客户的账户转移到卖家的账户。卖家现在在银行有100万元的存款。

4. 再次贷款: 银行现在可以使用卖家的存款进行再次贷款。根据银行的准备金率(假设为10%),银行需要保留10万元,可以用90万元进行再次贷款。

这个过程反复进行,使得原本的100万元贷款最终创造了更多的货币。每一笔贷款都会在银行的账本上创造新的存款,而这些存款在现代经济中被广泛接受作为一种支付手段,因此它们可以被视为新的货币。相比较那些短期的信贷扩张,长期的房屋贷款可以一次性的创造出大量的货币,相当于整个社会从未来借了一大笔钱。

对于成熟的核心城市地产来说,它也只能反映城市居民的部分时间价值,人们离核心资源越近越容易获得更多的报酬和增量的资产。但是核心城市地产并不能衡量人类劳动中普适性的时间成本,逐渐转变为一种稀缺资源和收藏品的逻辑,从而不一定适合作为现实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的货币标的。

然而,通过信贷扩张来创造货币也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在人口密度高、城市化率高的国家和地区,由于住房供应紧张,居民购房需求不断被刺激,从而推动了信贷需求的扩大,并导致房价上涨。高房价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人口出生率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引发经济周期的大幅波动。

房地产信贷扩张产生货币的过程,主要反映的是未来的时间与现在资源的交换,而有可能忽略了当前人们之间的时间价值的交换。信贷扩张也带来了未来的负担,特别是包括非本国货币(如外汇或商品)在内的债务,风险进一步加大。当债务积累过多时,个人、企业和政府的收入无法负担债务利息,可能导致信用危机的发生。

因此人们需要认识到信贷扩张和货币创造的局限性。在经济和金融管理中,应该谨慎监控和管理信贷扩张的过程,避免出现过度债务积累和金融风险。同时,寻找更加全面和合适的货币标的,以适应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需求的变化。

现代货币理论:政府直接印钱

基于信贷扩张的货币增量机制在特定情况下可能失效。例如,在老龄化严重的国家中,由于年龄结构的原因,居民可能不愿意进行信贷扩张。在流动性危机中,即使利率降至零,企业和个人可能也不敢扩大信贷。在经历过高杠杆泡沫的国家,居民由于过去的经济创伤,可能会长时间通过削减支出来降低杠杆。

现代货币理论(MMT)认为货币体系实际上是一种政府信用货币,其价值与未来的税收和政府债务相对应,可以独立于商品或外币的挂钩。在现今的社会经济体中,政府在经济活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政府相关的税收和债券在交易中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因此可被视为货币的等价交换物。

在现代货币理论中,主权货币被认为具有无限的法偿性质,不受名义债务或预算的限制。按照这种理论,政府可以自主决定印刷多少货币,而无需通过复杂流程去提高国债上限,唯一限制货币超发的因素是通货膨胀。现代货币理论中,政府通过快速决策,减少了各方博弈的时间成本,用创造出的货币使得大家把时间和劳动花在政府指引的方向上。

现代货币理论与传统的信贷创造货币的观点主要有几点区别:

1. 货币发行的观点:传统的信贷扩张观点认为,银行通过贷款创造货币。而现代货币理论认为,政府发行货币,而不仅仅依赖于银行的信贷活动。根据MMT,政府通过直接货币发行满足经济需求。

2. 货币发行的目的:传统观点认为,货币发行的目的是促进经济增长和满足贷款需求。然而,现代货币理论主张政府在货币发行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以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充分就业和经济公共目标。

3. 政府债务的看法:传统观点认为,政府债务是需要限制和控制的,以避免财政危机和通货膨胀。与此不同,现代货币理论认为政府的债务在主权货币体系下具有特殊性质,不需要过度担心,而应关注通货膨胀控制和经济稳定。

日本在1990年代中期以后实践了较大规模的货币发行,这是现代货币理论的一种实践。尽管日本进行了大规模的货币扩张,但并未出现恶性通货膨胀;政府不追求预算与支出平衡,而是通过零利率甚至负利率,降低国债的利息负担。这支持了现代货币理论中政府货币发行的灵活性和法偿性质。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美联储采取了量化宽松政策,其中一项措施是购买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债券。这种政策实施了现代货币理论中的直接货币发行和购买债券的手段,旨在刺激经济增长和降低利率,以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

在全球COVID-19疫情爆发期间,许多国家采取了直接撒钱的方式进行经济刺激。这些刺激措施包括现金支付、失业救济和财政补贴等,旨在增加消费和稳定经济。这些措施反映了现代货币理论中政府发挥更大作用的思想,即政府可以通过直接印发货币来刺激需求和稳定经济。

许多政府通过更频繁的提高债务上限,政府可以继续借债以满足支出需求,而不会因债务限制而受到束缚。央行通过直接购买国债以外的各种资产,政府因为没有债务上限的限制也可以直接对居民和企业进行经济刺激,从而实现了真正的精准的印钱和撒钱。

但是由于政府是公共部门,如果赋予过多的”钞能力“,也需要更加透明和严格的监管机制,从而保障财富分配的公平性。在现代货币理论体系下,货币数字化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1. 政府信用货币的概念:现代货币理论认为货币是一种政府信用货币,与未来的税收和政府债务相对应。货币数字化可以更好地体现政府信用货币的概念,因为数字货币可以由政府或央行直接发行和管理,进一步强调政府信用的角色。

2. 货币供应的灵活性:根据现代货币理论,政府在货币发行方面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不受名义债务或预算约束。货币数字化可以为政府提供更大的货币发行和管理的弹性,例如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快速发行货币以满足经济的需要。

3. 货币政策的实施和跟踪:货币数字化可以为政府和央行提供更精确和灵活的货币政策工具。交易可以更容易被监测和追踪,政府可以更准确地了解货币的流通情况,从而更好地实施货币政策,例如调整利率、控制通胀等。

4. 货币政策的公开透明和监管:在货币数字化的过程中,确保透明度和监管机制的建立,确保货币体系的公正性和合规性,以避免潜在的不公平现象和滥用。

5. 社会福利和财富分配:在现代货币理论下,政府发挥更大的角色,可以直接印发货币以满足社会需求。通过货币数字化,政府可以更有效地实施社会福利政策,确保资源和财富的公平分配,减少贫富差距,并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

货币数字化可以为现代货币理论的实践提供更好的工具和平台,同时也对货币体系的未来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通过普及数字金融、建立透明监管机制、实施社会福利政策以及加强金融教育,可以确保现代货币体系的公平性和包容性,并让更多的人受益于货币发行和运用的便利。

未来的数字货币与货币数字化

关于数字货币和货币数字化的讨论,可以参考前面一篇文章。

《数字货币与货币数字化

从基础的食物供应、能源供应和科技水平上来看,目前的社会生产水平可以满足人类过上不错的生活水准。在很多时候,社会的生产水平甚至已经进入到了生产过剩的水平,尤其是那些非资源竞争性的产品,例如电脑手机等,价格在持续下降。社会的矛盾逐渐从过去的生产力不足,财富不够,转向成财富分配不公,无序竞争产生的效率低下等新的问题。

在当前的世界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主导的行为对货币的政策影响越来越大。随着货币数字化的深入,可以预期未来政府和监管机构对货币的调节会更加灵活,对经济的调节也更有全局的掌控,金融的灌溉扶持也会更加精准。一切的的交易行为被货币数字化后,财税的工作可以大幅降低,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交互将会变得更透明。企业和个人将会将时间花在更有效和创意的工作上,而不是在博弈的过程。

在一个数字货币和交易深度数字化的时代,一切有价值的劳动都可以被记录下来,并且获得相应的货币报酬。知识和内容的分享通过互联网被亿万观众阅读点赞,经过群体的时间消耗达成认可,最终获得可观的回报。每个企业都可能有属于自己的数字货币,用来衡量内部团队协同的价值;劳动的价值也许不仅仅是被雇主支付,也可能被团队成员、合作伙伴和政府来进行二次激励。精准扶贫,对灾区的振兴,也许只需要在货币的数据库里加一个对应的福利即可,财富的二次分配效率更高。

如今的人们为了追逐金钱,经常陷入到了低效的竞争中,往往忽略了生命中的质量;当生命的过程被数字化后,自动被赋予价值真正实现“时间就是金钱”,人类才可以不受约束地体验到生命的价值。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2151340/article/details/13106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