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管的主要参数介绍和导通过程

目录

一文解读:MOS管的主要参数介绍及参数含义介绍

【MOS管介绍】

【MOS管主要参数】

1.开启电压 VT

2. 直流输入 电阻 RGS

3. 漏源击穿电压 BVDS

4. 栅源击穿 电压 BVGS

5. 低频跨导 gm

6. 导通电阻 RON ·

7. 极间电容

8. 低频噪声系数 NF

【MOS管导通特性】

【MOS开关管损失】

【MOS管驱动】

【Mosfet参数含义说明】

【MOS管总结】

二,MOS管导通过程

1,MOS管特征曲线

2,MOS管导通过程

3,米勒平台


一文解读:MOS管的主要参数介绍及参数含义介绍

一文解读:MOS管的主要参数介绍和参数含义介绍

【MOS管介绍】

在使用MOS管设计开关电源或者马达驱动电路的时候,一般都要考虑MOS的导通电阻,最大电压等,最大电流等因素。

MOSFET管是FET的一种,可以被制造成增强型或耗尽型,P沟道或N沟道共4种类型,一般主要应用的为增强型的NMOS管和增强型的PMOS管,所以通常提到的就是这两种。

这两种增强型MOS管,比较常用的是NMOS。原因是导通电阻小且容易制造。所以开关电源和马达驱动的应用中,一般都用NMOS。

在MOS管内部,漏极和源极之间会寄生一个二极管。这个叫体二极管,在驱动感性负载(如马达),这个二极管很重要,并且只在单个的MOS管中存在此二极管,在集成电路芯片内部通常是没有的。

MOS管的三个管脚之间有寄生电容存在,这不是我们需要的,而是由于制造工艺限制产生的。寄生电容的存在使得在设计或选择驱动电路的时候要麻烦一些,但没有办法避免。

【MOS管主要参数】

1.开启电压 VT

开启电压 (又称阈值电压) :使得源极 S 和漏极 D 之间开始形成导电沟道所需的栅极电压;·标准的 N 沟道 MOS 管, VT 约为 3~6V ; ·通过工艺上的改进,可以使 MOS 管的 VT 值降到 2~3V。

2. 直流输入 电阻 RGS

即在栅源极之间加的电压与栅极电流之比·这一特性有时以流过栅极的栅流表示·MOS 管的 RGS 可以很容易地超过 1010Ω。

3. 漏源击穿电压 BVDS

在 VGS=0 (增强型)的条件下 ,在增加漏源电压过程中使 ID 开始剧增时的 VDS 称为漏源击穿电压 BVDS ·ID 剧增的原因有下列两个方面:(1)漏极附近耗尽层的雪崩击穿(2)漏源极间的穿通击穿·有些 MOS 管中,其沟道长度较短, 不断增加 VDS 会使漏区的耗尽层一直扩展到源区,使沟道长度为零,即产生漏源间的穿通, 穿通后, 源区中的多数载流子,将直接受耗尽层电场的吸引,到达漏区,产生大的 ID

4. 栅源击穿 电压 BVGS

在增加栅源电压过程中,使栅极电流 IG 由零开始剧增时的 VGS ,称为栅源击穿电压BVGS 。

5. 低频跨导 gm

在 VDS 为某一固定数值的条件下 ,漏极电流的微变量和引起这个变化的栅源电压微变量之比称为跨导·gm 反映了栅源电压对漏极电流的控制能力·是表征 MOS 管放大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一般在十分之几至几 mA/V 的范围内。

6. 导通电阻 RON ·

导通电阻 RON 说明了 VDS 对 ID 的影响 ,是漏极特性某一点切线的斜率的倒数·在饱和区, ID 几乎不随 VDS 改变, RON 的数值很大,一般在几十千欧到几百千欧之间 ·由于在数字电路中 ,MOS 管导通时经常工作在 VDS=0 的状态下,所以这时的导通电阻 RON 可用原点的 RON 来近似·对一般的 MOS 管而言, RON 的数值在几百欧以内

7. 极间电容

三个电极之间都存在着极间电容:栅源电容 CGS 、栅漏电容 CGD 和漏源电容 CDS ·CGS 和 CGD 约为 1~3pF ·CDS 约在 0.1~1pF 之间

8. 低频噪声系数 NF

噪声是由管子内部载流子运动的不规则性所引起的·由于它的存在,就使一个放大器即便在没有信号输人时,在输出端也出现不规则的电压或电流变化·噪声性能的大小通常用噪声系数 NF 来表示,它的单位为分贝( dB ) ·这个数值越小,代表管子所产生的噪声越小·低频噪声系数是在低频范围内测出的噪声系数·场效应管的噪声系数约为几个分贝,它比双极性三极管的要小。

【MOS管导通特性】

导通的意思是作为开关,相当于开关闭合

NMOS的特性,Vgs大于一定的值就会导通,适合用于源极接地时的情况(低端驱动),只要栅极电压达到一定电压(如4V或10V, 其他电压,看手册)就可以了。

PMOS的特性,Vgs小于一定的值就会导通,适合用于源极接VCC时的情况(高端驱动)。但是,虽然PMOS可以很方便地用作高端驱动,但由于导通电阻大,价格贵,替换种类少等原因,在高端驱动中,通常还是使用NMOS。

【MOS开关管损失】

不管是NMOS还是PMOS,导通后都有导通电阻存在,因而在DS间流过电流的同时,两端还会有电压,这样电流就会在这个电阻上消耗能量,这部分消耗的能量叫做导通损耗。选择导通电阻小的MOS管会减小导通损耗。现在的小功率MOS管导通电阻一般在几毫欧,几十毫欧左右

MOS在导通和截止的时候,一定不是在瞬间完成的。MOS两端的电压有一个下降的过程,流过的电流有一个上升的过程,在这段时间内,MOS管的损失是电压和电流的乘积,叫做开关损失。通常开关损失比导通损失大得多,而且开关频率越快,导通瞬间电压和电流的乘积很大,造成的损失也就很大。降低开关时间,可以减小每次导通时的损失;降低开关频率,可以减小单位时间内的开关次数。这两种办法都可以减小开关损失。

【MOS管驱动】

MOS管导通不需要电流,只要GS电压高于一定的值,就可以了。但是,我们还需要速度。

在MOS管的结构中可以看到,在GS,GD之间存在寄生电容,而MOS管的驱动,实际上就是对电容的充放电。对电容的充电需要一个电流,因为对电容充电瞬间可以把电容看成短路,(因为电容器上的电压不能突变,当用指针万用表给电容充电瞬间,电容器相当于短路,这时电流达到最大,随着电容器上的电荷逐渐的增加,充点电流就逐渐的减少。所以万用表的指针会摆动。)所以瞬间电流会比较大。选择/设计MOS管驱动时第一要注意的是可提供瞬间短路电流的大小。

【Mosfet参数含义说明】

Features:Vds: DS击穿电压.当Vgs=0V时,MOS的DS所能承受的最大电压Rds(on):DS的导通电阻.当Vgs=10V时,MOS的DS之间的电阻Id: 最大DS电流.会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Vgs: 最大GS电压.一般为:-20V~+20VIdm: 最大脉冲DS电流.会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体现一个抗冲击能力,跟脉冲时间也有关系Pd: 最大耗散功率Tj: 最大工作结温,通常为150度和175度Tstg: 最大存储温度Iar: 雪崩电流Ear: 重复雪崩击穿能量Eas: 单次脉冲雪崩击穿能量BVdss: DS击穿电压Idss: 饱和DS电流,uA级的电流Igss: GS驱动电流,nA级的电流.gfs: 跨导Qg: G总充电电量Qgs: GS充电电量Qgd: GD充电电量Td(on): 导通延迟时间,从有输入电压上升到10%开始到Vds下降到其幅值90%的时间Tr: 上升时间,输出电压 VDS 从 90% 下降到其幅值 10% 的时间Td(off): 关断延迟时间,输入电压下降到 90% 开始到 VDS 上升到其关断电压时 10% 的时间Tf: 下降时间,输出电压 VDS 从 10% 上升到其幅值 90% 的时间 ( 参考图 4) 。Ciss: 输入电容,Ciss=Cgd + Cgs.Coss: 输出电容,Coss=Cds +Cgd.Crss: 反向传输电容,Crss=Cgc.

Trr: 反向恢复时间

【MOS管总结】

普遍用于高端驱动的NMOS,导通时需要是栅极电压大于源极电压。而高端驱动的MOS管导通时源极电压与漏极电压(VCC)相同,所以这时栅极电压要比VCC大(4V或10V其他电压,看手册)。如果在同一个系统里,要得到比VCC大的电压,就要专门的升压电路了。很多马达驱动器都集成了电荷泵,要注意的是应该选择合适的外接电容,以得到足够的短路电流去驱动MOS管。

特别要说明的是,源极在MOSFET里的意思是“提供多数载流子的来源”。对NMOS而言,多数载流子是电子;对PMOS而言,多数载流子是空穴。相对的,漏极就是接受多数载流子的端点。

功率MOS管有寄生的二极管,称为体二极管,其恢复时间trr与存储在体二极管内的多余电荷成正比。一般功率MOS管的体恢复时间trr约为200ns。

二,MOS管导通过程

半导体器件基础09:MOS管特性-导通过程 - 知乎

1,MOS管特征曲线

在具体分析MOS管导通过程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下MOS管的特征曲线;如下图所示以N沟道增强型MOS管为例的V-I特征曲线,横轴为VDS电压,纵轴为ID电流。整个曲线图分为4部分:截止区,可变电阻区,恒流区,击穿区

  1. 截止区(夹断区):当满足VGS < VGS(th) ,MOS管进入截止区;截止区位于特征曲线下方,表示MOS管不能导通处于截止状态;
  2. 恒流区(饱和区):当VGS > VGS(th),且VDS > VGS-VGS(th)时,MOS进入恒流区;
    ——恒流区在输出特性曲线中间的位置,电流ID基本不随VDS变化, ID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电压VGS;当MOS用来做放大电路时就是工作在恒流区。
  3. 可变电阻区:当满足VGS> VGS(th), 且VDS > VGS-VGS(th)时,MOS管进入可变电阻区;

——在可变电阻区,ID随着VDS的增加而上升,两者基本上是线性关系,另外VGS不同RDS的阻值也会不同,我们一般看到的MOS管Datasheet中RDS(ON)参数是可变电阻区的导通电阻值。

2,MOS管导通过程

通过之前章节的分析,我们知道打通MOS管,需要VGS达到一定的电压;如下左图所示,以增强型NMOS为例,假设驱动芯片通过串阻RGATE来驱动MOS管G极电压。如下为MOS管理想的导通过程分析:

1. t0->t1阶段:驱动通过RGATA对Ciss充电,电压VGS以指数的形式从0V上升至Vth;
1, 本阶段VGS<VGS(th),此时MOS管DS未打通,ID=0;
2, 此时VGS增加,VGD会减小;
3, 第一阶段驱动对Ciss充电,主要是对CGS充电;
——若D与G完全没有回流通路,则不会对CGD放电,D极电压被抬升;事实上如果对于缓启动电路,D极有大电容接至GND,那相当于有一条间接的回流通路从G->D->S。

2. t1->t2:VGS达到MOS管开启电压,进入线性区,ID缓慢上升,至t2时刻ID到达饱和或是负载最大电流;
1, 本阶段VGS>VGS(th),此时MOS管DS已经打通,ID>0,且随VGS增加ID不断增大;
2, 此时由于D与S之间已导通,G与D之间的回流通路通过ID建立了起来,形成CGD的放电回路,对CGD进行放电;同时,继续对CGS充电;
3, 如下右图所示,t1->t2红色箭头的高度,取决于负载对ID电流大小的需求,并非是一个固定值;假如ID在VGS=5V即可满足负载对电流的需求,那么t1->t2阶段就将在VGS=5V结束;
4, 如下右图所示,在此阶段VDS一直承受近乎全部电压VDD,所以损耗较大。

3. t2->t3(米勒平台):t2时刻 ID达到饱和并维持稳定值,MOS管工作在饱和区;
1, 本阶段从ID电流角度来看,VGS电压已将MOS管完全打通,ID保持不变,VGS保持不变, 同时VDS电压开始下降;
2, 此阶段VGD先减小(VD>VG阶段)后反向增大(VG>VD阶段),对于CGD来说先放电后充电,对于CGS则不再消耗电荷(具体原理,下节“米勒平台”详细分析);
3, 米勒平台阶段ID电流很大,在平台期间MOS管损耗较大,同时它延长了MOS管的开关时间,对于快速开关的应用,要尽量减少米勒平台时间。

4. t3->t4:VDS电压下降到0V,VDD继续给CGS充电,直至VGS = VDD,MOS管完成导通过程;
1, 本阶段MOS管进入可变电阻区,随着VGS不断增加,RDS不断减小,ID值取决于负载的变化;
2, 此阶段VGS增加,VDS基本保持不变,VGD也随VGS同时增加,此时已结束米勒平台,所以CGD远小于CGS,VGS电压得以正常速度增大。

5. MOS管关断过程:是开通过程的反过程,如下图所示;

——关断过程与开启过程的步骤刚好相反,所以MOS管关断过程也同样存在较大的损耗。

3,米勒平台

我们已经知道了米勒平台是什么,它是MOS在开启或关断过程中, VGS电压维持不变的状态。那为什么会称它为米勒平台呢?是米勒老先生发现了MOS管上电过程中的这个“台阶”么?其实不然,米勒老先生发现的是:一种特殊运放电路结构导致反馈电容容值被放大的效应;人们称之为:米勒效应。而MOS管上的米勒平台正是由于米勒效应所产生的,米勒先生发现的这个效应听起来好像很悬,接下来,我们先从两个角度来了解米勒效应。

1. 第一种方法:如下图所示,我们假设一个增益为-Av的理想反向电压放大器(运放负极接输出),在放大器的输出和输入端之间跨接容抗为 Z = 1/(jωC)的电容,定义输入电流为 Ii,输入阻抗为 Zin;


1, 反向电压放大器增加了电路输入电容容值,并且放大系数为(1+Av):Zin = 1/[jωC*(1+Av)],计算过程如上图所示(如上式中复平面S=jω)。
2, 米勒发现的是:输入阻抗被缩小1/(1+Av)的这么一个效应;对于电容来说,容抗与容值成反比(容抗小,容值越大),所以相当于电容容值增加了(1+Av)倍。

2. 第一种方法是基于纯数学的推导,虽然数学推理肯定错不了,但还是感觉结论挺奇怪;是否有更加便于理解的方式呢?如下图所示,我们将反馈路径上的电容C0人为地分成C1和C2,并且C1和C2中间接到GND;

——C1 = C2 = C0,只是从充电电量(Q)的角度进行划分。

1, C1跨接在Vi和GND之间,那么电容C1两端的电压是:Vi;那么从充电电量(Q)的角度来看:C1 = C0;

2, C2跨接在GND和Vo之间,而Vo = -Av*Vi,所以电容C2两端的电压是:Av*Vi;所以从充电电量(Q)角度来看:C2 = Av*C0;

3, 所以C1和C2的充电电量加在一起:(1+Av)*C0,相当于电容C0的容量增加了(1+Av)倍。

——我们再来直观理解一遍:如果电源电压Vi直接加在C0上(C0两端电压为Vi),则其表现为C0电容值;但由于运放的作用,加在C0两端的电压变成(1+Av)*Vi,那么相同电容值的电量(Q)增加了(1+Av)倍,所以表现出来电容值被放大了(1+Av)倍。

这个效应最早是由 John Milton Miller 发现的并发表在他 1920的著作中,所以称之为米勒效应。米勒效应是跟运放相关,也还没扯到MOS管哪,跟米勒平台有什么关系呢?

如下图所示为MOS管的共源电路(common source):D为输出端,S接地,G为输入端;

  1. 根据 MOS的小信号模型(具体可参考“半导体物理”相关书籍中的MOS管小信号分析章节), 形成一个反向电压放大器,其等效电路可以由右下图来表示;
  2. CGD是跨接在输入(G)和输出(D)上的反馈电容,不同MOS管放大系数不同,最大可达几百倍。

MOS管的开启过程就是MOS共源电路工作模式,此时CGD将会被放大n倍,变成米勒电容。正常情况下CGS比CGD要大很多,但一旦进入米勒平台时CGD反而远大于CGS了。

如下图所示,为什么CGD很大,CGS小就会导致VGS保持不变呢?

我们看到大多解释:在米勒平台阶段CGS相比CGS大很多,导致同时对CGS和CGD充电时,绝大多数电流通过CGS->D端->S端这条路径,而CGS只有非常小的电流流过,所以VGS基本保持不变。对于这个解释,我个人一直没有理解,所以也不认同。

那关于MOS管米勒平台,我是怎么理解的呢?首先我们假设负载电流在米勒平台阶段需求电流保持不变,分如下几个步骤来分析:

——如果负载电流Id发生变化,那么米勒平台的Vgs电压也将会发生变化。它们是对应的关系,所以对于分立缓启动电路来说,同样参数的缓启动电路,对于不同的单板(启动时负载电流不同)对应的缓启动波形会不一样。

  1. 首先,MOS管在米勒平台阶段,输入VGS和输出电压VDS是一个负反馈系统(输入VGS和输出电流ID是一个正反馈系统);
  2. 其次,当VDS电压开始变小,MOS管进入米勒平台阶段,在这个电路中我们看到VS是GND不变的,所以是VD电压开始减小,一直到VDS为0时米勒平台结束;
  3. 一旦VD减小,我们看到CGD两端的电压开始变小(接VD端电压大,VG端电压小),从VG的角度来看CGD开始充电,所以G端的驱动电流是有通道的;
  4. 但是如何确定电流是全部流过CGD而不会流过CGS呢?
  5. 我们可以看到:在VDS电压开始变化时,ID电流已经达到最大(根据负载需求,不取决于MOS管本身);
    1, 如果VDS电压下降速度过快(不能维持VGS不变),VGS电压下降(下降速度超过电容电压充电速度),此时MOS管将会被稍微闭合一点,导致RDS增加,那么VDS电压下降速度会减缓,VGS电压会上升;
    2, 如果VDS电压下降速度过慢,则必然会导致VGS电压上升(上升速度慢于电容电压充电速度),此时MOS管将会被打开大一点,导致RDS减小,那么VDS电压下降速度加快,VGS电压会下降;
    3, 所以正常情况下VGS电压保持固定电平,由MOS管CGS寄生电容和负载电流的大小决定了VDS电压变化速度。
  6. 那么如果VG电压突变,是否会导致米勒平台的混乱或变化呢?我们来看如下两个假设:

1, 假设VGS突然变大(RDS变小),此时VDS会突然变小(相对原VDS变化的速度);由于CGD电容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VG电压就会变小;

2, 假设VGS突然变小(RDS变大),此时VDS会突然变大(相对原VDS变化的速度);由于CGD电容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VG电压就会变大;所以MOS管的反馈机制会调整VGS的变化,就算外界干扰,也能自动调整回平衡状态。

所以从我个人对MOS管米勒平台分析来说:米勒平台本身就是由于MOS管开启/关闭阶段的负反馈机制所决定,而非因为米勒效应产生;但米勒效应将这个平台变长、变明显。明显到影响了MOS管的应用:

  1. 影响MOS管的开关频率,开关损耗,要通过各种辅助手段极力减小它的影响;
  2. 用于电源缓启动应用时,要通过辅助手段增加CGD来延长米勒平台。

问:MOS管导通曲线,ID在T1-T2时间段上升过程中,VDS为什么是不变的呢?它不应该随着ID增大,线性下降么?

答:看MOS管的导通过程,要整体来理解,而不是单独的来理解。如果VDS发生了变化,那么它就进入到T2-->T3阶段了(这个阶段VD对VG产生了负反馈)。那如何来感性认识这一阶段呢,我们可以认为从S端流入电流到D端,在这一阶段的电量不足以让D端的容性负载(C)电压上升,或则上升的非常缓慢,以至于我们认为D端电压不变(0V)。随着VGS电压的增大,Ids电流线性增大,直到流入D端容性负载的电量足以将电压明显抬升起来。
事实上这些只是理想情况的分析,如果我们实际去测试MOS管启动的波形,就会发现,还是有差别的。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chenhuanqiangnihao/article/details/131708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