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安全(三)——“点赞之交”

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安全系列三:“点赞之交”

互联网就像公路,用户使用它,就会留下脚印。

每个人都在无时不刻的产生数据,在消费数据的同时,也在被数据消费。

近日,某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窃取学校内网数据,收集全校学生个人隐私信息的新闻引发了人们对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的再度关注。在大数据时代,推荐算法、AIGC更是对个人信息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

1. 点赞之交

“点赞之交”指的是社交媒体上的点赞往来,一些人喜欢在微博、朋友圈里给自己喜欢的信息或博文点赞。殊不知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就会导致我们的私人信息被人窥探。

2012年,科辛斯基就证明,平均基于Facebook上的68个“点赞”,就可以预测用户的肤色(准确度95%)、性取向(准确度88%)以及政治倾向(民主党或共和党,准确度85%)。可预测的内容远不止于此,还包括智力、宗教信仰,以及酒精、香烟和毒品使用。甚至可以推断某人的父母是否离婚。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不断研究和改进后,其模型变得日益完善:

  • 仅仅基于10个点赞,就能比受试者的同事更准确地评价受试者;
  • 70个“点赞”足以比受试者的朋友更了解受试者;
  • 150个点赞可以比受试者的父母更了解受试者;
  • 300个点赞可以让受试者的合作伙伴更了解受试者。

基于更多的点赞,科辛斯基对受试者的了解,甚至超过受试者自己。

科辛斯基等人之后开发了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首先,他们以在线测验的形式向测试对象提供问卷。根据他们的回答,心理学家计算了受试者的个人“大五”人格分数(OCEAN:开放性Openness、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外向性Extraversion、随和性Agreeableness,情绪稳定性Neuroticism)。 然后科辛斯基的团队将结果与受试者的其他在线数据进行比较,例如,他们在Facebook上“点赞”、分享或发帖的数据,以及性别、年龄、居住地点等数据,使研究人员能够建立特定网络行为与个性特质之间的关联。

2016年,特朗普和希拉里的总统大选上演了一场“数据大战”,特朗普团队签下了“剑桥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CA)大数据公司,并聘用该公司首席执行官亚历山大·尼克斯(Alexander Nix)作为竞选活动的数字策略负责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剑桥分析公司利用自己开发的“This is Your Digital Life”性格测试工具,通过Facebook发放问卷,获得了5000万用户数据,通过分析用户的年龄、性别、种族、住址、电话号码、电邮信箱、个人喜好、家庭状况、活动范围、朋友圈等个人隐私数据,建立心理模型,挖掘群体偏好,分析用户性格,预测政治立场,同时,每天有针对性的投放4万至5万条内容有差异的广告,评估用户反馈,调整投放内容,左右选民倾向,最终影响了美大选选情,助力特朗普竞选成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点赞诈骗

套路一:

犯罪分子冒充商家在微信群或者朋友圈发布“点赞有奖”信息,声称集满一定数量免费赠送高档物品,受害人只需要支付邮费,要求参与者将自己的姓名、电话、住址等个人资料发送至微信后台,以中奖后需要联系本人,邮寄奖品等名义套取参与者信息。

获得信息后,即以“手续费”、“公证费”、“保证金”等形式实施诈骗,或发送残次品并通过快递收取货品费用。等受害人回头追究时,“点赞、集赞”的链接或者公众号全部消失。

套路二:

犯罪分子以“点赞”的名义诱导受害人下载含有木马病毒的APP软件或者点击链接,导致受害人手机中毒,盗取受害人手机通讯录,以实施诈骗,或或直接转走受害人的财产。

3. 个人信息保护小贴士

朋友圈的这些广告不能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谨慎下载来源未知、以活动名义发送的链接或软件,小心被植入木马程序导致账号丢失。
  • 谨慎辨别正规微信公众平台和赞助商,警惕各类型点赞、投票等活动;
  • 填写个人信息要警惕,不要涉及银行卡号、账号等信息,尽量避免填写详尽的资料。

关键还是要记得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贪小便宜,安心过日子。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apr15/article/details/131752383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