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数字化转型的一点浅见

前一段头哥组织了一次直播,我和付老师参加,主题是聊聊数字化转型。剪辑了一些片段,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付总也很可爱,最后表示“你要实在掰不清楚,你就别掰了”。

感谢王友强兄弟录制了9分钟左右的片段,不然几个G处理还真没有时间去搞。

文字版:

我是从我的视角做一些补充,付老师上次直播其实也聊过,包括线下的时候,他从国家有关政策方面,确定数字化这个提法,可以讲是国内的一个比较正统的一个概念,其实业界呢,也有一些众说纷纭,我以几个观点补充。

第一个,好像是Gartner还是哪个咨询机构,他给了一个定义,他说数字化转型是建立在数字化转换,数字化升级的基础,进一步触及公司的核心业务,新建一种商业模式为目标的高层次的这个转型。

有点绕啊,然后这个这个东西怎么理解啊?

我有几个观点。第一个观点呢就是数字化跟信息化有什么区别啊?我认为信息化是数字化的基础,或者说必然阶段,我们先把那个信息(information)简单一点,就是有PC以来,我们不就是把我们日常的业务本身搬到了这个信息系统里边嘛。有网络,就实现了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

比如说在古代没有发明计算机,他有那个账户在的,其实他也有收支,有借贷,对吧?有借贷。其实我今天是在数据库里面做这个借贷,那差别在啥呢?它不能很好支持查询呢,它的统计要人肉,对不对?要加算盘。那我这个很方便了,就发生了一个革命。

我其实是把我的业务过程,业务的这些要素,用信息的方式存在起来,可以认为它是一个信息化的过程。然后,在这里面数字化他是个进阶。

付老师提到一点我蛮认同的,就是数据这个要素有没有发挥更大的作用。你把数据存下来,有可能数据是一种负担。比如说我存了多少那个T的数据,我没去规整它,没去规范它,甚至没很好的去进行那个企业级架构。然后我这些数据消费的时候,准不准,口径的问题,各个部门去汇报,说出来都是扯皮,浪费了很多精力。数据如果不准,不能及时产出,首先他就不可信,他不可信,又如何能去支持经营决策呢?就支持不了。

所以,把信息化的底子打好,用正向的这个从企业架构到软件应用架构这一层一层去把它建设好,数据才能发挥更大作用。所以我把数字化是定义为,在信息化做到一定水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数据的价值的一个阶段。数字化服务三个目的。其中能完成一个,我认为它就是一个层次的达成。分别是:提升效能,降低成本和产生新的商业模式,或者叫做第二曲线也好,新的赛道也好,我是这样的来区分一下这个信息化到数字化。

然后再聊一点,数字化转型。

转型本来是一个动词啊,比较有意思。之前某某银行发个通告,某行完成了数字化转型,收获大概有,一是我的那个研发效能提升吧。我之前那个是一个月发布一次,我现在每周都在发布。我的那个App的日活又增加了,我的业务接入的丰富度又增加了。我就跟业界的一些朋友在聊,这这意味着他转型成功了吗?那这个转型成功有没有标准啊?后来我把这事儿想明白了,转型成功是自己定义的啊。转型成功没有标准。

最近这个研究微软又是一波潮流。其实几年前就有一本书,他们的第三任CEO是一个印度人嘛,他写了一本《刷新》。其实他在微软内部,他的说法是,我们就问你刷新完了没,他说还在进行中,他把刷新定义为无限迭代。

(头哥:这个词牛,无限迭代。我学到了。)

如果刷新结束了,就好像我就该走下坡路了,对不对?我永远在,所以他自己进行了三个维度的刷新。

第一个是使命愿景,比如比尔·盖茨提出,“计算机进入家庭, 放在每一张桌子上,使用微软的软件”。这很牛逼,但是也做到了。后来,他们一度失去了梦想,因为都完成了。我下面再往哪奔呢?他(微软第三任CEO萨提亚·纳德拉)现在改为:任何个人,任何组织,都要进行赋能,让他不凡。包括工业组织,包括公司,包括个人。你看他把toB、toG都加进来了,以前的使命愿景,感觉家庭就是一个to c的东西,对吧?

然后第二个呢,是之前是封闭式的windows加office套装软件,然后绝对看不起开源的对吧?我弄这个收费,那些人想免费享财富。现在呢,是云为先,移动为先。。只要你跑在微软的云,下面用linux也行啊,为啥他要这样做呢?是因为钱赚不完,他赚其中一一段就行了。他其实是可以跟很多的企业从竞争对手变成部分的合作。

然后第三个就是他文化的刷新。之前不是有一个大企业的那个图,说那个Oracle是那个法务部人很多,然后那个微软是相互之间是拿枪指着对方。因为他们是一群很优秀的人,但是是提倡内部竞争,也提倡这个汰换排名。

10958df07ea7ba1bf908cf942f451e3d.png

他现在把他改革了,之前他们有一个报道是绩效进行了改革,他的评价很有意思。第一,不只是说你做了多大贡献,而是去评价你用了兄弟团队多少东西,帮你达成你的业务目标,用的越来越差。

他们就横向评价,你跟所有人关系都搞得很好,但除了喝酒吃饭以外,是人家对觉得你对他有帮助,你帮他的这个东西进行了拉动。

你可能就是好绩效,就不只是你上级对你的评分。哎,很有意思的视角。他最后发现微软这群很聪明的人能拧成一股绳,之前就是我都很牛逼,那我就看不起其他牛逼的人,我觉得他们是傻逼,结果让这个很优秀的微软一度迷失了。在第二任CEO股价都跌成这样了,现在又上来了,所以很有意思。

ps:据公开消息,微软新的绩效体系目的是打造所有员工通力合作的“一个微软”(One Microsoft)。

操作上,以“影响力”为原则,围绕三个维度展开:你是否整合、利用了前人的工作成果?你是否为他人做出了贡献?你自己的贡献是什么? 新的绩效系统取消了评分,关注点不再是绩效排名,而是帮助员工成长——频繁的有关员工学习、发展和创造价值的指导性对话,而不是之前每年一次或两次固定频率的上下沟通。这样,上级就能够根据工作进度更及时地提供反馈,帮助下属进行反思,促进其进步。

我这里面是想呼吁一下呢,就是有一些顾问也好,卖软件的厂商也好,咨询机构也好,喜欢去忽悠。平台不够用了,中台不够用了,跟人家说大数据、AI、区块链,然后你们数据化转型把这些都用上,看起来很牛逼的样子。其实就外面宣传的财务这个领域而言,智能化也只是部分场景,大部分公司数字化程度还没有足够高,遑论智能财务时代?

还是回到一个类似于第一性原理的追问吧。就是你这家企业,你要解决你的什么问题,问题是否得到解决。解决好了,牛逼。没解决好,都是扯淡。

因为你的中台也好,你请人来跟你做那个数字化咨询,然后你再往那个方向转,都是药方,对吧?你要看疗效的。

所以阿里研究院副院长安筱鹏,他之前在一次公开演讲表达过一个观点,我比较认同。他说,一家企业一条产线到底是否智能,不在于它有多少智能设备,有没有使用AI,有没有采用大数据分析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一家企业,一条产线,它对外部变化,能不能做出实时的响应。

特别推荐:

头哥,一个爱和大家唠一唠职场经验心得,关注互联网热点话题的技术人。
12月7日(下周三)晚20:30与大家分享《客户成功,怎样才能取得 “成功”?》
扫码关注视频号「头哥侃码」,每周直播都有新发现。

往期推荐:

08年江泽民就提出:机器学习会有所做为,加大GPU技术研究,SaaS是软件转型机遇

三小时内部发言,刘强东为啥发飙

为什么低代码解决了IT部门 “公地悲剧” 难题?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u013527895/article/details/128156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