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y walk火了,这3种城市漫步模式了解一下

7d3d806bcf64d8cd63a93707b23397db.jpeg

9efdc6dc037b9eec00324a6300fbed47.jpeg

目  录

1. 城市需要什么样的City walk

2. City walk模式一:「有目标」

3. City walk模式二:「故事化」

4. City walk模式三:「小而密」

关键词:

城市漫步 | 城市更新 | 街区改造

文化旅游 | 微度假 | 扩内需

City walk(城市漫步),是继「多、快、省」的特种兵式旅游后,又一类兴起的城市旅游热潮——《2023旅游调研报告》显示,82%的人想尝试City walk,在几种新型旅游方式中排名第一;抖音上带有City walk标签的视频播放量超过2.6亿次。

▼ City walk正在兴起

90f41db7a6bfe71d75ee471e3c403d91.jpeg

▍City walk究竟是什么?

City walk大体是指在一个城市里漫步,可以是无目的行走,和朋友猜拳决定往左还是往右,看到绿灯就直走,碰上红灯就转弯;也可以是在一条「定制」的路线上慢行,深度体验城市历史文化。

说白了,这是年轻一代对抗「预制菜」式旅游,而创新的短途自由行方式,可以理解为轧马路、瞎溜达的plus版。

关于City walk的起源,按照大多数网络媒体的描述:它发源于英国伦敦,原本是指在专业领队的带领下,以徒步的方式,游览一条城市路线,从而了解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

▼ City walk可以无目的的,也可以是有主题的

643b65876c590fa9a41f0c0bcafdb2ca.jpeg

这些解释并不能让人满意,在查阅了一番资料后,我们得出以下答案——在欧美很少出现City walk一词,更没有明确的定义。

欧美的游览方式中,与其最接近的是Walking Tour(在城市街道中,由专业人士带领,围绕历史或文化遗迹的步行旅游),这类旅游虽然历史悠久但仍属于小众旅游行业,主要营收来自于带队和线路定制。

如果City walk是Walking Tour在中文互联网上的流变,那么想把此类旅游做成「大生意」的企业、组织恐怕要失望了。

▼ Walking Tour在专业人员带领下,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角色扮演式的游览

82574bbbbd995db99fdcf807b94c6bda.jpeg

而小红书,作为City walk概念发源地,虽然在发布的《2022年十大生活趋势》中,将City walk排在第5位,但在近期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黄金」时段,小红书上City walk热度远低于处于下滑期的露营热,与过气的飞盘话题持平。

此外,小红书上36万多篇的笔记中,多以探店、打卡、推荐线路为主,可以说是达人与商家合作,通过平台种草,将线上热度转化为线下消费的一类引流方式,多数难以摆脱「网红打卡」的印记。

▼ 红数据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与City walk、飞盘、露营相关的笔记发布趋势对比

67802dee5a8446512dc74e4fb2766033.png

既然City walk目前趋向是「打卡带货」,很可能来得快去得快,为何各大官媒还要竞相报道呢?

其一,City walk的兴起是件好事,说明人们开始向往慢生活,开始有意识深入了解城市;其二,City walk本身虽然算不上好生意,但从城市发展视角来看,漫步会推动街区经济的发展;其三,City walk慢节奏、有深度、有广度的方式,是城市传承文化历史,传播城市品牌的绝佳方式。

而这3点,正是让城市内需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动力。

「想体验一下城市的气质与风貌,步行是最好的方式。」

—— 简·雅各布斯

01

城市需要什么样的City walk

MEASURE THE WORLD

与进淄赶烤、特种兵旅游、追音乐节等打卡化、效率化的旅游方式不同,City walk所代表的城市漫步强调个性化、深度化、慢节奏。

这一快一慢,对城市来说意义完全不同——前者需要紧跟「风口」,快进快出,变着花样追潮流;而后者需要长期运维,视城市为 「微度假」*中心,拉动深度消费。

*微度假:一种度假化的都市休闲行为,基本特征为短时间、近距离、度假化。

▼ 主打近距离、慢节奏的城市微度假

9265220707b29e68102bb6946b8007a0.jpeg

当然,两者并不是二选一的关系,但城市要明白两者发展路径的侧重,要有的放矢才能让文旅真正地「为我所用」。像城市漫步,追求的是多元化、有惊喜、慢节奏,这需要空间建设、商业运营、公共治理的协同发展作为支撑。

以伦敦为例,它有众多的城市漫步线路,如皇家伦敦漫步、威斯敏斯特街漫步、伦敦墙漫步等等。其中伦敦墙漫步,包含历史遗迹、金融城、商业区、博物馆等,相当于通过漫步了解伦敦的发展「简史」。

▼ 伦敦墙漫步线路示意

dcf7ca93e6efdc2ce82a21837d1a5603.jpeg

在《伦敦规划2004》中,提出以金融城为中心,打造中央活力区(CAZ)的概念,而伦敦墙漫步成为打造活力区的组成部分——通过空间组织、步行化改造,尽可能地将更多遗迹、商业纳入其中,提升漫步线路的丰富度和体验感。

这不仅为CBD金融城,注入了从早到晚的活力,摆脱了夜间似鬼城的形象,带动沿线商业发展,更成为体验伦敦文化历史、传播城市品牌的经典。

▼ 穿越遗迹、金融城、商业区、博物馆的伦敦墙漫步

cdda3ccd961c789ab8f2081dbbb7e8ce.jpeg

b60d5551162322a8394b646f569e9036.jpeg

05eade25430d516239692b850c5ef9de.jpeg

也就是说,与散点式打卡旅游不同,城市漫步可以连线成面,能起到带动区域整体活力的作用,步行化改造也将是继机动车道、自行车道后的城市新基建。

放眼全球,超级街区、完整街道、生活性街道等等城市街道升级运动,也正是将步行化融入城市发展的缩影。但从步行友好到微度假目的地,绝非规划几条线路、招上一批新业态、营造一些烟火气那么简单。

下文,我们通过来自全球的成功案例,归纳总结了城市漫步成为微度假目的地的3种模式。

02

City walk模式一:「有目标」

MEASURE THE WORLD

虽然说City walk的特点之一是无目的游走,但城市要做好City walk,就需要人为设置好目标——即在明确的标的物之间,打造City walk,使游客非线性漫步变得可预见,这样才能有重点地投入,而不是点多面广、平均用力。这也就意味着,有明确标的物的区域,是打造城市漫步的优选地区。

这样说过于抽象,下面我们通过两个案例说明。

1. 布莱顿北巷区的「漫步经济」

距离伦敦76公里的海滨小城布莱顿,不仅是英国著名的「夏都」(18世纪起成为皇室夏日度假地)、英国最受欢迎的海滨度假地,还是通过度假地创新模式发展起来的英国「硅滩」。但在20世纪末,城市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衰退。

此后,伦敦西区步行化改造策略的成功,给了当地政府复兴老城的信心。城市决定在布莱顿火车站和布莱顿码头两个城市地标之间,打造一片可以漫步城市的区域。

▼ 两大地标,布莱顿火车站和布莱顿码头的区位示意

c4f1260e088c0f8052a28b23df0fd150.jpeg

位于这两点之间的北巷区,没有规模庞大的历史建筑群,只有城市「工匠区」的底蕴,这里历史上曾是铁匠铺、蜡烛铺、啤酒铺聚集区。二战后,工匠业消失殆尽,成为以二手商品为主的杂货集市区,被称为「波希米亚区」。

▼ 北巷区俯瞰

8880375afc5f6dd3af89b01a9250e395.png

▍重塑街区经济

由于街道有很多住宅,无法实现完全步行化,但街巷有着「短小」的特点,政府通过条例对车辆限速,部分街区分时段禁止车行等方式,将街区发展为市井化的集市区。

并通过实施「学院计划」,为大学生提供400多套公寓,为街区注入可持续的「人口活力」。

▼ 北巷区的街道变为体验城市文化的市集

116afeb15231a64ec5e141bdf9959079.jpeg

政府协助居民将住宅底层改造为可出租的商铺,逐渐恢复以波希米亚为特色的二手交易市场,主要包括艺术品、古董、书籍、复古服装、乐器类等。

在建筑底层的功能被激活后,吸引特色餐饮、小百货商家在此打造精品店,如化妆品连锁企业The Body Shop,就是在这里孵化出来的。

▼ 街区底商的二手书店

525fecdc7e857c8a530e1200e2cce5cb.jpeg

▍城市微度假中心

不久后北巷区遇到新难题:旅游淡旺季与租金上涨的问题让很多商铺勉强糊口;更致命的是网购崛起,特别是eBay类二手交易平台的兴起,让商铺们毫无还手之力。北巷区通过摆脱对旅游业的依赖,打造一个面向市民的「城市微度假中心」来破解这些问题。

北巷区以「新路」为核心,进行步行化改造,并将一些文化设施迁移到步行区沿线,形成了满足市民文化消费需求的「文化一英里」(文化场馆聚集区)。新路还连通了巷子区,让人们步行至布莱顿码头的漫步体验更为丰富。

▼ 新路两侧的生活及文化设施

1a36f0f4ad4cc9a10f6441c3993c2eac.jpeg

▼ 新路连接起巷子区

5b96cef901c7684aee3a95b17d11b5a4.jpeg

以「新路」为核心,北巷区开始营造波希米亚生活,成为市民休闲中心。

首先,街道成为城市活动举办地;鼓励餐饮店铺的外摆「占用」街区,并允许街道内「摆摊」,以增加街区的烟火气。其次,邀请灯光艺术家参与设计,夜晚举办灯光活动,延长人们在街上停留的时间。

一系列组合拳后,以新路为核心的区域客流增加了600%,86%的市民希望城市多几条新路。周边街区66%商家认为改造提升了自身形象,80%商家的利润增长得益于这条明星路。

▼ 新路一侧的公园,成为布莱顿的「中央公园」

bb4ebd24e140358bc66bd254a39834bf.jpeg

正是北巷区有生活、有度假的环境,成为科创企业入驻布莱顿的首选地,这为区域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

如果在旅游打卡点之间,它的城市漫步应该如何应对「快销品」式的文旅方式呢?

2. 京都东山区的城市漫步学

京都的东山区拥有众多的旅游资源如祇园、清水寺、八坂神社、三十三间堂等等。

这里的古迹虽然众多,但受到严格的开发限制,特别是大多数古迹在17:00至18:00期间关闭,致使旅游以打卡为主,很难有消费深度。同时,区域的老龄化严重,是京都人口最少、下降最快的地区(人口1975年为70万,2015年为39万),缺乏活力。

在区域两大地标八坂神社和清水寺之间,原本有产宁坂、一年坂、二年坂、清水板等数条参拜道组成的路网,曾主要以贩卖烧香拜佛的商品为主,东山区以此结构为核心,开始了从旅游区到休闲区的升级。

▼ 八坂神社和清水寺区位示意

e291903d8b912a23dbff1eec2930e5c1.png

▼ 两点间的路网俯瞰

b2edf3da482bfb8fbbfafc8c5467ebd1.png

▍去宗教化,做祈福化,吸引年轻人

区域内的寺庙们首先行动——淡化宗教属性、做大祈福功能、强化文化体验。这样一来,省去了很多严肃、复杂的宗教仪式,年轻人更易接受,从而吸引他们聚集。

以清水寺为例,这里的祈福形式和活动可以说做到了全息化,只要是人的一生中所涉及的关键愿望,这里都做成了祈福项目。

▼ 清水寺的祈福「产品」

b496ab6d0e21d73eaad8c35a67a52b5e.jpeg

7dcfdb055cc948de15264f17f21ef261.jpeg

很多人都是来了清水寺之后,才知道有这么多的福可以祈:为老人祈福长寿、为孩子祈福学业、为年轻人祈福姻缘,求了安全还想求富贵,求了富贵还想求健康,求了健康还想求智慧……不仅为自己祈福,也为家人祈福,为朋友祈福一应俱全,可以说是一条龙式祈福链了。

▼ 音羽瀑布一分为三的泉流,被分别赋予了代表长寿、健康、智慧的寓意

0a0761dfa1c0b6d559b71a225f02d351.jpeg

丰富的祈福带来的需求,使得八坂神社和清水寺之间的各条街区业态,从卖烧香拜佛商品转变为卖多样化的祈福产品,深受年轻人的喜爱。这里也成为结婚仪式、三月三女孩节、五月五男孩节、一月的成人礼等年轻人送祝福的首选购物地。

也就是说,通过从「拜佛」到「祈福」的需求转换,重新赋予区域调性,吸引了来此漫步的主导人群。

▼ 区域开始吸引年轻人群聚集

860f75b452916910c223bcfe0488e24a.jpeg

169c3466fd9c6362f06da4102e473325.jpeg

▍功能混合,成为休闲消费区

有了新人群,商业业态开始向多元化发展,既有突出本地特色的瓷器、熏香、点心等「地产地销」的伴手礼;也有餐厅、茶室、小资情调的咖啡店,以及各具特色的民宿,形成了独特的「祈福经济商圈」。

为了进一步吸引大众在此「消磨时间」,区域内功能越来越综合,建设了博物馆、美术馆、园林,这让原来的寺院区变为了都市休闲区,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示范。

▼ 多元的功能,促进夜经济发展

0a4d1466b08576b40b7a8cd87497f50a.jpeg

那如果区域没有明确标的物,只有历史可以做好城市漫步吗?

03

City walk模式二:「故事化」

MEASURE THE WORLD

没有明确的标的物,只有历史遗迹,甚至还非常零散,也能做成City walk。不过,这就需要城市很会讲「故事」,还要有将故事「转译」到空间的能力。

「城市红线」是最为常见的讲故事方式。

城市红线最早起源于美国波士顿,是通过在城市路面铺设4公里长的红色地砖,以美国独立战争为故事,将城市的历史、文化遗迹串联起来而闻名,平均每年会有400万游客到访该红线。

受到启发,很多城市开始效仿波士顿,推出了自己的城市红线模式,如汉诺威红线、莱比锡音符之路、法国南特绿线等等。

▼ 印在地面上的波士顿红线

cc7d49b840f3a64c5e74866f9fe369ba.jpeg

不过,用红线讲故事,可不是在地面画条线路,串联文化历史景点就行了。

1. 波士顿红线:漫步历史,展现城市风貌

波士顿红线,串联的不仅是美国独立战争中历史遗迹、历史建筑,还包括博物馆、教堂、公园、CBD、城市更新项目等等,用这些元素共同讲述了独立战争前、后的波士顿故事,带动沿线的积极活动,传播多元化的城市品牌。

▼ 波士顿红线俯瞰

a6de1a04f76b41dafae6583005569f2a.jpeg

▍历史「可视化」

与刻板式的讲述历史故事不同,波士顿红线营造的是穿越感,每个游客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历史的见证人和参与者。

旧式装扮的导游会带领游客回顾发生在波士顿的历史,而且他们扮演的人物都是美国史上真实存在过的。游客们如同与先辈一起踏上自由之路,整个游线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剧,枯燥的历史变成了一场探索之旅。

波士顿自由之路有七种历史主题穿越讲解服务,吸引对不同历史背景感兴趣的游客。例如,海盗&爱国者主题讲解是体验殖民时代的波士顿港口普通百姓的辛苦,了解他们为了独立所做的努力与贡献。

▼ 波士顿红线的主题化游览

816d452ae1e11faf965292918fc21941.jpeg

▍生活可体验

波士顿红线还是漫步城市生活的线路。红线沿线有众多的老建筑,普遍采用旧瓶装新酒的方式更新,也就是建筑外观是旧的,但是功能是匹配市民生活需求的。它们承担着城市现代服务功能,成为游客们了解波士顿历史,体验现代生活的载体。

如红线沿线的昆西市场,在更新后成为汇集本地商店、国际品牌、街头表演者、顶级餐厅、酒吧的商业区,还有40多个手工艺摊位,是市民聚会购物休闲的枢纽,也是游客体验本地文化的必到之处。

▼ 昆西市场

99a058a5f7793213af6ea05ccc1fe27e.jpeg

再比如,红线还串联了波士顿大开挖项目(高架入地,改造为1.7公里长的绿廊)。这里是城市会客厅,除了休闲活动,公园会举行各类「集市」活动,供艺术家、设计师、农民等出售他们的商品,这让游客可以随时感受波士顿的现代生活。

▼ 红线串联的波士顿大开挖项目

afaf2f9c057b09834a97c852d0227586.jpeg

与波士顿红线讲历史故事的方式不同,莱比锡音符之路则是以音乐为故事。

2. 莱比锡音符之路:音乐漫步,传播城市品牌

莱比锡是德国东部的第二大城市。17-19世纪时期,莱比锡是德国数一数二的文化艺术汇聚之地,许多音乐史上赫赫有名的音乐家、作曲家都曾在此生活和创作——特勒曼、巴赫、门德尔松、舒曼、瓦格纳、格里格、马勒尔、雷格尔都在这座城市留下足迹。

但在当代,音乐只是城市的一个符号,并没有为城市发展带来太多作用。

在波士顿红线启发下,城市准备将音乐遗产作为品牌发扬光大,莱比锡策划了音乐为故事的音符之路。音符之路并非传统的红线,而是通过地面上连续的音符标识,带领游客开启一段800年历史的古典音乐之旅,沿途有音乐家故居、音乐厅、博物馆等等。

▼ 莱比锡音符之路(来源:notenspur-leipzig官网)

a82f53a4ede50d03d0d3d676a60be2c7.png

▼ 莱比锡音符之路用音乐符号连接(来源:Wikipedia)

94d1ff0f7f727479281f5e51f69afe27.jpeg

与波士顿红线最大的不同,是莱比锡音符之路不只有1条路线,而是细化出4条:

莱比锡音符足迹:音符足迹串联起莱比锡作曲家们的生活和创作场所,全长5.3km。

音符骑行之路:针对骑行游览的盛行,40公里长的莱比锡音符骑行之路孕育而生。自行车旅程,加入了一些远离城中心的音乐历史地点,整条线路或穿过大片绿地,或靠近水岸,能充分展示莱比锡的城市魅力。

▼ 40公里长的音符骑行之路

b47d31f2884afeaea2d62c5b651a60a8.png

莱比锡音符之弧:是一条拥有音乐元素,主打步行体验的线路,全长5km,位于城市中心的西部,串起了沿途众多的城市公园,展现城市生活环境。

莱比锡儿童音符足迹:莱比锡儿童音符足迹是「为了培养明日的音乐爱好者」而设置,当地众多的音乐机构参与到线路的设计和优化中,为儿童提供了丰富的音乐研学活动。

▼ 莱比锡音符之路沿线的音乐主题活动(来源:Wikipedia)

ee743bf51ef4416503ef19ab6265a151.png

如果没有标的物和历史故事,城市漫步该怎么做?

04

City walk模式三:「小而密」

MEASURE THE WORLD

在前两者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就要依靠密度取胜。

如果是在受地理、空间等因素制约,造就的线性空间,通过增加沿线的休闲密度,极有可能成为城市漫步目的地。

如北京亮马河,通过改建驳岸、绿化美化、照明亮化、动植物保护、活动运营等手法,用6公里长的河段串联起「2湖24桥18景」,成为市民在城市漫步自然的休闲中心。

▼ 亮马河高密度的休闲空间

b666e858e6d498e7785a0d4501c909b2.jpeg

a600a65b75c26078b50f45309e6c6376.jpeg

777862e0b931414c1b9b9743989a0cd3.jpeg

但这种条件可遇而不可求,对大部分资质平平的区域来说,可谓是望尘莫及。这里就需要区域 「创造条件」,塑造区域漫步调性。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形成「窄街区密路网」结构,这样即使每条窄小的街区没有多少商业,只要有几个人步入就会显得熙熙攘攘,即便这条街没惊喜,几步后的另一条街会别有洞天,大大增加漫步的魅力。

1. 东京代官山的城市漫步心得

东京的代官山曾是东京住宅区典范,进入1980年代,代官山建筑群、基础设施严重老化,加上居民人口结构老化,致使区域开始衰败。2000年初,在都市再生的发展背景下,代官山地区提出建设「生活文化据点」的计划。

▍从路网到建筑,小而密

作为老旧居住区,因地块权属复杂形成了「窄街区密路网」的结构,这反而成为再开发优势。并且,通过进一步增加步行网络密度,以及见缝插针式的建筑更新,形成小体量、多场景的步行环境,增加区域的吸引力。

▼ 代官山的窄街区密路网结构

4f7597fa6ee5b872c75c463941f59064.png

▼ 适合漫步的街区商业

dec04f04bb7818f035eb61cbb01a3675.jpeg

比如,只有851平方米的猿乐町Sarugaku商业街区,通过6栋建筑的空间连接与层次组合,营造出「山谷」意向购物空间,包含服饰、餐饮、杂货、花店等业态,满足年轻人的不同需求。

▼ 猿乐町Sarugaku

13c0c959bbb02356391bbb27180c3244.jpeg

▍从道路到公园,小而美

代官山出台环境提升的专项规划,选取10条主要道路进行绿色改造,增加自然漫步体验。如旧山手大道两侧是代官山主要的散步道,升级后绿化隔离带一直连通到车站,营造安全步行空间,道路两侧的住宅、商业建筑融入景观设计,提升社区的舒适度。

▼ 绿色步行环境的提升

fb3cfaa9db45d4caaf52a64070989522.jpeg

代官山也抓住一切改造机会,打造绿色公共空间。

比如穿越代官山的东横线地下化之后,腾出一片占地3200㎡,长220m的空地,狭长空间被改造为线性公园。公园不仅是居民的休憩空间,公园内还包含5栋商业建筑LOG ROAD,使得公园不仅服务居民,也是市民休闲购物的目的地。

▼ 公园、商业为一体的线性公园

55b643200341d9f626cfbfdc4bd81bbe.jpeg

代官山不仅成为区域再开发的典范,更成为人们城市漫步的目的地。

2. 伦敦西区的文化漫步

小而密可以是尺度上的,更可以是文化体验上的。

伦敦西区在19世纪,曾经是戏剧聚集区。20世纪中后期开始,这里逐渐成为英国流行音乐,特别是摇滚乐的心脏,唱片公司、录音棚、乐器店随处可见,同时带动酒吧、夜店高速发展。

之后西区逐渐沦为伦敦社会治安的重灾区,并拖垮了夜间演出为主的戏剧产业。

随着伦敦2012年奥运会的申办成功,以及《伦敦规划2004》的中央活动区(CAZ)将西区纳入其中,承担着「文化娱乐区」「发展夜经济」功能,西区开始了更新治理。

▼ 伦敦西区俯瞰

f5684b3d41675850d81a50ce2d0f32c6.jpeg

▍提升步行化体验密度

首先,针对建筑间的小街推行「彻底步行化」改造。改造后的街道成为商业、公共活动空间,留住街巷里的「烟火气」。其次,通过压缩车行道宽度,加宽步行道,以及增设街边「小集市」等功能空间,实现步行友好。

▼ 街道上的集市

455b6e733be266c736ac08b03a6b2cc4.jpeg

以西区七面钟区域为例:它是以七晷柱为中心,向外辐射的七个街道组成的街区。改造后部分道路改为步行或单向行驶,而街区内部则完全步行化,100多家品牌店,50多家餐厅散布其中。步行空间成为活动空间,从时装节到美食节,吃喝玩乐一网打尽。

▼ 七面钟区域步行化改造

8111516d8d92ff6cf7138c0ed742f92c.jpeg

26dfe386a64cfa53ef70292ba79dd03a.jpeg

步行网络中,对莱斯特广场、皮卡迪利圆环、考文特花园等节点的空间与功能一并进行了更新。他们成为步行的休憩空间、交流空间、体验空间,大大增加了区域漫步的魅力与体验,从而达到延长游客逗留时间的目的。

▼ 皮卡迪利圆环成为了伦敦的「时代广场」

85f785e912994d2527555ad05fb0d2b1.jpeg

▍提升文化体验密度

西区将区域内的公共空间,向艺术家们开放,将整个漫步区转化为文化展示区。如莱斯特广场鼓励艺术家在公共空间举办表演等措施,创造出1000多个工作岗位,是区域文化娱乐枢纽。

▼ 公共空间成为艺术家的活动场

d6da2f614ca52953b21c3c4023655600.jpeg

efc5809e1df4f32303bf15c456ddd634.jpeg

为了改善区域的治安环境,西区进行多年的酒吧、夜场治理行动,使它们的数量骤降。据夜间行业协会(NTIA)统计,2007—2017年间伦敦夜总会数量下降50%,其中多数位于西区。但是这些旧夜经济的衰退,必须要有「新夜经济」的崛起,才能保障区域发展可持续。

戏剧产业无疑是夜经济的代表,而且在西区密度足够高(40多家剧院,每年200多部新剧),但戏剧产业属于高投入低产出、高流量低利润的行业。

如西区众多剧场为了保护建筑,需要投入高额维护费用;西区还推行低票价策略,吸引更多的游客进入剧场。以上所述,意味着伦敦政府必须投入高额补贴,才能保障剧院的正常运转,不过这是一项非常精明的「投资」。

▼ 西区高密度的剧院

c64d18f02a2df1d8eba1b20e0675ad72.jpeg

夜间治安的改善,大大延长剧场夜间演出的时间和频次,戏剧与区域内的步行网络、商业配套形成联动,催化出白天「逛街」、晚上「看剧」的戏剧漫步游。

西区平均每年吸引观众数超过1000万人次,平均每位观众的票房支出是27.75英镑,票务之外的附加消费是53.77英镑,戏剧产业迅速替代酒吧、夜场,成为西区夜间经济的新动能。

▼ 西区剧场的夜间演出

c3c141cbdcadb257e1aa02641d747114.jpeg

1778bfca5d8569ac95d91af43d9a3f2f.jpeg

总结来说,City walk是一种旅游方式,虽然自身很难成为「大产业」,但对于城市来说,它将开启城市的微度假阶段,将会成为促进内需的有力抓手。

「有目标」「故事化」「小而密」的3种模式,不仅是解决人们为什么来此漫步的问题,更是将无目的遛弯转化为「微度假」的必要方式。

上述3种模式中,既有具备先天优势的,也有依赖后天「创造」的,无论哪一种,有空间、有载体、有内容、有趣味、有选择是必要的基础,这样才能促进经济发展,才会成为城市品牌,才能引导City walk行业步入正轨。

City walk走起!

本文由华高莱斯团队创作

总策划:李忠

撰文:1/6图片工作室

文章每周一08:00更新

推荐阅读

4b7a7f59824ea5dd8d203ff16747666b.jpeg

695f493daab764cd380efb58fb2732e1.jpeg

商务合作 | 转载开白

请添加企业微信

bae37ed4642f5cab5afbfd579ed8d7d2.png

华高莱斯 公众号矩阵

中国城市发展智库·城市内容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者

【版权声明】本平台及其中全部作品的著作权及其他相关合法权益归华高莱斯国际地产顾问(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高莱斯)所有,未经华高莱斯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摘抄、改编、翻译、注释、复制、发行、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等方式使用其中全部或部分内容,否则,将可能承担相应的行政、民事甚至刑事责任。华高莱斯将通过一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55366265/article/details/132179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