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自然评审意见将会集中在哪些方面?

国自然放榜,除了查看结果,评审意见也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函评意见将会集中在哪些方面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2019-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评意见分析

《肿瘤预防与治疗》期刊曾发文“某肿瘤专科医院2019~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评意见分析及对策”,该文通过自然语言识别方法,发现了标书最集中的问题情况。

文章作者基于某省级肿瘤专科医院2019~2021年度共18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项目的584条评委评语,利用自然语言识别的方法,筛选出负面评价词汇并整理汇总,对该医院申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提升该医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标率。

图片

 通过对每一份标书中的评语进行负面词汇提取形成了负面词汇词云图,在词云图中展示越显眼的词句说明此类问题越多。

图片

图片

图片

研究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创新性、可行性、研究基础、研究内容、科学问题、立项依据以及申请书几个方面。其中创新性、可行性、研究基础、研究内容是最集中的4个问题,在三个年度均排名前4。

图片

 创新性是所有标书中出现频率最多的问题,从2019年至2021年,均排第1,分别占24.83%,46.24%及36.64%。创新性不足,创新性不强,是大多数标书不予资助的主要原因。

那么,怎样做创新研究?

科学研究的灵魂是创新,因为只有通过创新才能不断地解决问题、不断地超越。“怎样做创新研究”应该是每位科技工作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下面分享蒲慕明院士在中科院神经所年会上的讲话中分享的“如何做创新工作”的经验和感想(有删减)。

(1)广铺触角

就拿听学术报告来说,如果你认为不是与你有关的工作,就没有兴趣去听,那你就错了。事实上你需要常常听那些与你的工作好像无关的报告。听完这些报告你可能会突然有些想法、有些灵感,可以把别的领域的东西引用到你自己的领域来,做出创新工作。去听与你无关的报告可能比听与你工作直接相关的报告更重要。参加会议也是这样,有时参加与你工作无关的会议比参加与你工作直接有关的会议更有收获。

(2)探索历史

学习与你研究工作相关的历史对做出创新性工作也是非常有益的。

读文献不要只看文献描述的工作(What was done?)。还有四个“W” - 你也应知道,是谁做的(Who did it?)、什么时候做的(When?)、在哪里做的(Where?)、为什么会做这工作(Why?)

(3)挑选性阅读

你所在领域的文章不要出一篇读一篇,一下从电脑里下载一百篇,把你的领域所有文献全部下载,整天坐在那里读。对初学者来说,这种大量的阅读对你的健康是有害的,对你的创造性思维是有害的。

为什么?这些文献把你的脑筋框住了,脑子里一大堆信息,你不知道怎么分析这些信息,不知道它们的重要性,哪些信息可靠?哪些不可靠?你都没有判断力。你全盘接受,把整个思路搞乱了。即使你已进入这个领域已经有段时间了,也不需要读你所在领域发表的每一篇文章。

(4)敢于冒险

创新工作常常需要冒险。很多新的工作可能引导重要结果,但也很可能会失败,人家不敢去做,你敢做吗?

许多真正重要的创新工作是需要大步向前迈进,冒险走人家没有走过的路,用人家没有用过的方法。

(5)正面对待批评

除非你真的是像爱因斯坦或莫扎特那样的天才(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创造力从何而来),你需要通过其他的科学家对你的工作的批评来帮助自己、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创造力常常是在一群赋有创造性思维的科学家的批评中产生,当你不断地面对各种科学性挑战,并愿意接受和解决这些挑战,你的思维就会变得越来越赋有创造性、越加尖锐、老练。

正面地对待批评的态度对一个科学家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越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认真思考批评意见的积极面,你越能提高自己。

(6)向有创造性思维的科学家学习

一个聚集了许多赋有创造力的科学家的地方是培养创造力最好的地方。

每个大科学家都有传记或自己写的自传,你认真看看他是怎样做出好的工作来的,你看多了,慢慢就会改变你的思路,使你变得更赋有创造力。简单地说,认真研读赋有创造力的科学家的作品是培养创造力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参考来源:

【1】某肿瘤专科医院2019~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评意见分析及对策[J].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22(004):035.

【2】蒲慕明院士在中科院神经所年会上的讲《博士生如何做创新性研究?》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angUnionpub/article/details/13249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