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杂记------莫言

          “父亲兴奋地说:好,是头小母牛!姑姑气哄哄地说:真是奇怪,女人生了女孩,男人就耷拉脸;牛生了小母牛,男人就咧嘴乐!父亲说:小母牛长大了可以繁殖小牛啊!姑姑说:人呢?小女孩长大了不也可以生小孩儿吗?父亲说:那可不一样。姑姑说:有什么不一样!”

                                                                                       ------摘自第一部分

          “我想起母亲生前不止一次地说过,女人生来是干什么的?女人归根结底是为了生孩子而来。女人的地位是生孩子生出来的,女人的尊严也是生孩子生出来的,女人的幸福和荣耀也都是生孩子生出来的。一个女人不生孩子是最大的痛苦,一个女人不生孩子算不上一个完整的女人,而且,女人不生孩子,心就变硬了,女人不生孩子,老得格外快。”

                                                                                       ------摘自第三部分

          “一条小路弯弯曲曲,两边是一人多高的芦苇,一片片水,被月光照着,亮闪闪的,如同玻璃。蛤蟆、青蛙,呱呱地叫。这边的停下来,那边的叫起来,此起彼伏,好像拉歌一样。有一阵子四面八方都叫起来,呱呱呱呱,叫声连片,汇集起来,直冲到天上去。一会儿又突然停下来,四周寂静,唯有虫鸣………姑姑说她想跑,但跑不动,小路上的泥泞,像那种青年人嘴巴里吐出来的口香糖一样,牢牢地粘着她的鞋底,她每一抬一下脚,都要使出全身的力气,她看到在鞋底和路面之间,牵拉着一道道银色的丝线,她挣断了这些丝线,但落脚之处,又有新的丝线产生。她抛掉了鞋子,赤脚走在泥路上,但赤脚之后,对地面泥泞的吸力感受更加亲切,仿佛那些银色的丝线都生出了吸盘,牢牢地附着脚底,非把她脚底的皮肉撕裂不可………姑姑说,从那些茂密芦苇深处,从那些银光闪闪的水浮莲的叶片间,无数的青蛙跳跃出来。它们有的浑身碧绿,有的通体金黄”

                                                                                        ------摘自第四部分

          “一个有罪的人不能也没有权利去死,他必须活着,经受折磨,煎熬,像煎鱼一样翻来覆去地煎,像熬药一样咕嘟咕嘟地熬,用这样的方式来赎自己的罪,罪赎完了,才能一身轻松地去死。”

                                                                                         ------摘自第五部分

          2021年,借阅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蛙》、《丰乳肥臀》等书籍,这些书让我看到了莫言在文学创作上细腻入微、结构完整、节奏鲜明、文字朴实的特点,同时也突出了他乡土文学的一贯风格。莫言的书籍给我最大的感触是写实、俗中带雅,从上面摘录的文字中可以看到这一点,往往我在读的过程中有些抵触,但又不舍放弃,这也许就是莫言的文字魅力吧。恰逢国际妇女节的来临,想介绍一些和女性有关的书籍,为此以《蛙》记录下我的杂思杂感。

          《蛙》是一部以“姑姑(万心)”为第一重要人物和“我(笔名:蝌蚪,原名:万足)”为第二重要人物,以高密东北乡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围绕“姑姑”作为乡村医生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人生经历和“我”的生活、人生观的变化展开,内容还涉及推行了三十多年的计划生育等敏感题材,塑造了“姑姑”矛盾的两种人物形象,一种是接生婴儿近万名的“送子娘娘”,一种是坚决执行计划生育国策的“杀人妖魔”,剖析了“我”作为知识分子的卑微、尴尬、纠结、矛盾的精神世界。

          读完整本书,我对“姑姑”还是挺心疼和感概的,前半生是人见人爱的乡村医生,后半生是人人唾弃的计生干部,她的一生因而活在无法逃脱的极度矛盾和痛苦之中,以至于步入晚年后,她对青蛙的恐惧、对泥娃娃的吊唁,到最后的自杀,都是对过往的忏悔和救赎。她是那个时代、那段历史的见证者和实践者,用她自己的特殊方式,书写了那一代人的无奈和悲哀。她对生命的态度是认真负责的,但就像书中写的“我有什么办法呢。”同时,整本书都隐藏着莫言对生命的关照、敬畏和歌赞,从人物的名字(万心、万足、陈鼻、陈耳、陈眉、王脚等等)、故事情节,甚至书的名称《蛙》都是对生命的鸣唱,“蛙”音同“娲”、“娃”、“哇”,从女娲造人,到娃娃出生,再到孩童哭泣,是一个新生命的开始,然而计划生育却扼杀了新的生命,这也是对那个时代的严肃拷问。

          21世纪前,女性的地位还比较低微,常常只被认为是孕育生命的工具,不被尊重、不被认可、不被知道,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女性的地位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在不同职业岗位上崭露头角,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屠呦呦、中国空间站首位女航天员王亚平、人民优秀教师张桂梅等等,她们是时代的楷模,是时代的进步,时代的光芒。高尔基曾说:“没有太阳,花朵不会开放;没有爱,便没有幸福;没有妇女,也就没有爱;没有母亲,既不会有诗人,也不会有英雄。”女人和男人一样的也是人,也是独立的人,平等、尊重才是一个和谐的社会。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hbblzjy/article/details/123236652
今日推荐